课件22张PPT。一、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河漫滩洪水位平水位河床谷底谷坡一、河流侵蚀地貌1、流水侵蚀方式下切侵蚀溯源侵蚀侧向侵蚀河流上游河流上游,落差大落差变小 ,流量变大庐山三叠泉瀑布又称跌水,其成因大致有两种:
溯源侵蚀遇到较硬的岩石;
河流遇到断层。一、河流侵蚀地貌1、流水侵蚀方式——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向侵蚀2、河谷的发育过程初期中期成熟期“V”形河谷河弯槽形河谷探究一: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过程。“V”形河谷落差大,下切作用强烈
溯源侵蚀强烈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2、河谷的发育过程初期2、河谷的发育过程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一般位于河流中游流水冲刷外河岸凹岸泥沙被搬运至内河岸凸岸侵蚀堆积中期河弯河漫滩蛇曲之美河流的天性——自然地流淌!2、河谷的发育过程成熟期槽形河谷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堆积作用
一般位于河流下游落差很小,流速减小,侧蚀为主溯源下“V”1下侧2侧槽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面三幅图中表示河谷发育的哪一阶段的河床形态?说出主要侵蚀方式。探究点一 1、一、河流侵蚀地貌二、河流堆积地貌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探究一: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过程。二、河流堆积地貌山口山口地势趋缓,河道开阔,流速减慢,物质堆积二、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二、河流堆积地貌凸岸堆积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废弃连接而成二、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海滨地区流速减小,海水顶托小结溯源下“V”洪积-冲积14下侧2侧槽河漫滩56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供水水运耕作
(土壤、灌溉)1.2.规模——耕地平原聚落规模大水乡聚落规模小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3.分布 山区河谷平原低地河谷两岸洪(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高于洪水位,避开地质灾害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上。防御洪水,加高加固河堤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编制: 审核:
高一 班 第 小组 学号 姓名 老师评价
【课程目标】1.熟练掌握各种河流地貌的成因,提高判读河流地貌类型的能力。
2.学会聚落选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形成。
【使用说明】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内容,用15分钟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并尝试对[课内探究]进行研究。
课前预习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和 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谷的演变阶段
侵蚀方式
河谷形态变化
形态
初期
侵蚀,
侵蚀
河谷不断
和
横剖面呈 型
中期
侵蚀减弱,
侵蚀加强
岸侵蚀,
岸堆积
//
成熟期
侵蚀
河谷
横剖面呈 型
(二)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 的物质,在河流 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
河流河段
主要地貌类型
冲积平原类型
上游
洪积扇或
洪积冲积平原
中下游
平原
入海口
三角洲
平原
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 和 。
(2)方便聚落的 和运输。
(3)利于农耕,提供丰富的 。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平原地区耕地连片的地区,乡村聚落规模
河网密布耕地破碎的地区,乡村聚落规模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选址基本原则: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2)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 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
的地方。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同时完成表格。
不同河段侵蚀地貌
图1 图2 图3
不同河段堆积地貌
图4 图5 图6
外力作用方式
上游
中游
下游
侵蚀
侵蚀
和 蚀
蚀为辅
蚀为主
蚀
形谷
如图
河底展宽
如图
形河床
如图
堆积
平原
如图
平原
如图
三角洲
如图
探究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读下面两幅图,完成表格
山 区 平 原
聚落分布
防范措施
聚落形态
平原
(高地或河谷)
防范 灾害
加固和加高
状
山区
(高地或河谷)
避开 、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状
图4.23 聚落的位置与发展
2.请根据图4.23在河流的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试分析其原因。
(1)上游聚落选址在地势较低的A地,原因为
。
(2)中下游聚落选址在地势稍高的B地,原因为
。
(3)A、B两地的聚落那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处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原因为
。
【知识结构图 】
参考答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破坏 搬运
2.发育阶段及特点
侵蚀方式
河谷形态变化
形态
发育初期
下切侵蚀,溯源侵蚀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横剖面呈V型
发育中期
下切侵蚀减弱,侧向侵蚀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发育成熟期
侧向侵蚀
河谷展宽
横剖面呈槽(U)型
(二)河流堆积地貌
1.搬运 搬运能力减弱
2.
河流河段
主要地貌类型
冲积平原类型
上游
洪积扇或 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中下游
河漫滩
河漫滩 平原
入海口
三角洲
三角洲 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1)生产、生活用水
(2)对外联系
(3)农副产品
2.相对较大 相对较小
3.(2)洪水 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方式
上游
中游
下游
侵蚀
溯源 侵蚀
和 下 蚀
下 蚀为辅
侧 蚀为主
侧 蚀
V 形谷
如图 1
河底展宽
如图 2
U 形河床
如图 3
堆积
洪积冲积 平原
如图 4
河漫滩 平原
如图 5
三角洲
如图 6
探究点二 :
1.
聚落分布
防范措施
聚落形态
平原
高地 (高地或河谷)
防范 洪水 灾害
加固和加高 河堤
线 状
山区
河谷 (高地或河谷)
避开 崩塌 、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线 状
2.(1)河流上游,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流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聚落发展。
(2)河流中下游,由于河流水量大,容易出现洪水灾害,聚落位置宜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B (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位于河流汇合处,水运便利,利于聚落发展。)
【知识结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