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拉练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部局及其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拉练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部局及其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20 15: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高一___班
第___小组
姓名: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交通运输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据此回答1~2题。
1.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灵活、最高效的分别
A.水路、铁路
B.公路、航空
C.航空、管道
D.铁路、公路
2.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社会经济
右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交通运输方式为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高速公路运输
4.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畴
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
C.澳门农副产品的来源地范畴
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限制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交通网络修建
的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广珠轻轨是“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主轴线之一。主线北起广州,直达珠海,支线由中山经江门至新会区。据悉,广珠轻轨建成后,使“珠三角”众多城市融入“1小时都市圈”。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表明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哪一个方面
A.大型化
B.高速化
C.专业化
D.科技化
8.广珠轻轨可能对沿途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人口向广州方向迁移
B.工业向广州方向迁移
C.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
D.农业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000)。”读图,完成9~11题。
9.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10.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回答12~15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铁路线⑤于1997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并投入运营,是我国首条公司化合作的铁路。影响该铁路走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14.在图中M、N两城市的商业网点,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其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
②包装技术的进步
③冷冻、保鲜技术的进步
④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15.我国西南交通网络的建设,正朝着水陆空三位一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①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
②发展我国与西南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④维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白令海峡是连接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俄罗斯计划出巨资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下列因素不属于修建隧道两侧铁路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A.气候寒冷
B.喀斯特地形广布,地下溶洞、暗河众多
C.冻土广布
D.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2009年4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给予解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回答17~18题。
17.上海计划修建铁路上岛,以发挥洋山港的枢纽港功能,提高货物中转量,集聚长三角各港口的资源。下列关于上海洋山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②依托并服务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 ③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最大港口 ④上海最大的原油、矿石进口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已经建成通车,其主要的通行车辆是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道冷藏车
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这些地点和场合称为商业中心或商业网点。据此回答19~20题。
19.
关于商业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A.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商业中心
B.商业街应该建在城市居民区内
C.城市中心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
D.城市边缘商业街以货源最优为原则
20.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两个地区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
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
21.下图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由市中心向外,
轨道交通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C.不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D.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
22.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了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①地价便宜  ②人流量大
③接近货源地
④道路通达性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读“环渤海地区图”,完成23~24题。
23.图示范围内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A.A
B.B
C.C
D.D
24.该地区最大商业中心的发展条件是
①历史悠久,商业基础好
②交通便利
③商品经济能力强
④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品市场广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右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25~26题。
25.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26.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区域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读下面两幅图,完成27~30题。
27.出行期望量的变化规律是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
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
28.实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A.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
B.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
C.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
D.按照出行期望量的大小
29.下列关于道路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线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大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乡村
B.干线道路服务于大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乡村,联络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
C.干线道路服务于大城市,集散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乡村
D.干线道路服务于乡村,集散道路服务于中小城市,联络道路服务于大城市
30.下列关于道路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线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集散道路侧重于快速,联络道路侧重于可达性
B.干线道路侧重于快速,集散道路侧重于可达性,联络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
C.干线道路侧重于可达性,集散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联络道路侧重于快速
D.干线道路侧重于快速,集散道路侧重于汇集地方交通,联络道路侧重于可达性
二、非选择题
31.渤海海峡可供选择的跨海运输方案主要有轮船运输、火车轮渡、海底隧道、桥隧通道4种。桥隧通道方案即蓬莱—长岛架桥,长岛—旅顺隧道。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6年11月6日,中国最长的跨海铁路轮渡工程—烟(台)大(连)铁路轮渡投入试运营。
材料二
蓬莱—旅顺中间有庙岛列岛一线摆开,平均水深25米。(见右图)
材料三
渤海湾是我国重要的盐场和渔场。近年来该海域所盛产的带鱼、小黄鱼、鲈鱼、梭鱼等经济鱼类和对虾、毛虾等大量减少。
(1)试分析实施“南桥”方案的有利条件。
(2)渤海海峡“南桥北隧”公路铁路两用交通线与目前的轮渡线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3)渤海盐度是我国近海最低的,但渤海湾却建有中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其自然条件是什么?
(4)渤海湾渔业资源日趋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度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    ,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5BDBDA
6—10CBCCD
11—15BDDAA
16—20BACCB
21—25BDADB
26—30CDDCD
31.答案(1)蓬莱与旅顺之间岛屿较多,海水浅、线路短,便于施工。
(2)通行速度快,运输量大,安全。
(3)气候:春、秋两季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地形:泥质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晒盐。
(4)过度捕捞、环境污染。
32.答案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2)沿交通线分布。地形和交通条件。
(3)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4)丁 丁地地势低平、开阔,位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