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6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6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21 17: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习目标 
1.理解世界、中国淡水短缺的解决对策。
2.理解我国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措施。
3.理解土地退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课堂讲义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自主预习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开源:修筑水库、① 、合理开发与提取②
、废水处理再利用、③ 、人工降雨等。开渠引水地下水海水淡化(2)节流
农业:改进④ ,降低灌水定额。
工业:提高用水⑤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⑥ 。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⑦ ,合理开发与利用⑧ 。灌溉技术效率资源化修渠调水地下水(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退田还湖、⑨ 、退牧还草,提高环境对水的⑩ 能力。
(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推行生态农业,提高?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 ,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 》,保护水资源;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 生活用水。退耕还林涵蓄灌溉效率产业结构水法节约思维活动1.为什么说我国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缺水严重?
答案 我国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但由于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大,且水污染与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较西北地区更为突出。合作交流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材料二 50年规划,5 000亿元以上总投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我国水利地理版图。材料三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4)生态环境的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答案 (1)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 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2)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适当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海水淡化等。(4)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反思归纳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我国在解决水资源问题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例如,降低单位产值的用水消耗,对大型灌溉区进行节水改造等。为逐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目标,还需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迁移应用1 读“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北京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的问题。解析 依据供水量一栏信息,可判断主要供水水源;同时可看出主要供水水源是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过量使用,会使地下水位降低,甚至出现地面沉降问题。答案 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2)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解析 可从节约用水和充分利用水资源角度分析。答案 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再生水。 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3)参加第七届国际论坛的专家学者将继续研究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下列国家的经验最值得借鉴的是(  )
A.以色列 B.日本
C.美国 D.巴西解析 节水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以色列,以色列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农业节水技术先进。A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自主预习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现状:中国以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的人口。目前人口绝对数量还在? ,人均耕地还将减少。
(2)具体保护措施:实行? 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 。8.622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2.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 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表现:土壤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 、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 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质量侵蚀退化盐渍化(3)防治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防治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生物工程农牧业思维活动2.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有何不同?
答案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不同。如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等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等为主;西南地区以石漠化为主。合作交流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实线条画出大兴安岭的位置。解析 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据此可以推断大兴安岭的位置。答案 略。(2)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解析 分段描述走向,从纬度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答案 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受地形的影响,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下图为甲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统计图。(3)说出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试解释其原因。解析 据图中信息描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从粮食需求、人口变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答案 湿地、林地迅速减少,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原因: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4)结合所学推断三江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解析 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出发,分析植被变化对土壤、气候、水文特征的影响。答案 (林地、湿地面积减少,导致)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径流的功能减弱,水旱灾害多发。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5)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解析 从土地面积与价格、政策、农产品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到俄罗斯远东租种土地的原因。答案 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反思归纳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土地退化及其防治(2)我国保护耕地的措施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在不断减少。因此,国家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如下:迁移应用2 读“植林和毁林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思考下列问题。(1)坡地的植被具有哪些环境效益?答案 坡地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将不稳定的地表径流转化为稳定的地下径流、稳定水流,减少水患。落叶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树木可以减少大雨对土壤的侵蚀。(2)坡地的植被破坏后会出现哪些问题?答案 毁林之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加剧,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蚀带来的泥沙淤积河道,引发洪涝灾害,农田被淹。课堂小结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知识提纲强化记忆1.世界耕地资源现状
全世界现有耕地约战友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0%,其中以美国、加拿大、加度和中国等国的耕地面积较大。但由于社会和自然的原因,世界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正在不断下降。
主要表现在:①土壤肥力下降。②土壤严重退化。③土壤遭受侵蚀。④农田被侵占。
2.世界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123456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属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节流措施的是(  )
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③海水淡化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课堂检测123456解析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开源和节流两种措施。开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流主要包括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答案 C1234562.下列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开源”又属“节流”的是(  )
A.海水淡化 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污水资源化123456解析 污水资源化也就是将原来不能利用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成为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所以属于“开源”;原来的淡水资源利用后被污染,在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利用,节约了用水,又属“节流”。答案 D123456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据此回答3~4题。
3.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  )
A.人地矛盾 B.人与科技的矛盾
C.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D.人与发展的矛盾A1234564.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  )
A.大面积开垦荒地
B.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控制人口增长
D.提高人口素质123456解析 耕地资源短缺是近代社会出现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加,占用了不少耕地,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答案 C1234565.我国一些地区要“退耕还牧”或“退耕还林”的原因是(  )
A.种粮食价格太低,效益不如种草和种树
B.生活提高了,人们需要更多的林产品和畜产品
C.生活提高了,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场所
D.这些地方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须用种草、
种树的方法加以改善123456解析 某些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加剧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这样的地区需要退耕还牧或退耕还林保护土地资源。
答案 D78123456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781234566.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812345678解析 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①对;
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②错;
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③对;
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④错。答案 B123456787.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12345678解析 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C正确;
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A错;
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B错;
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D错。答案 C12345678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12345678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2345678解析 由材料可知,石材企业产生大量的锯泥,既占用了大片土地,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河道淤积,污染水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缓解了大气污染和河道淤积问题。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12345678答案 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活动指导教材P50活动
提示 该活动是一个实践活动,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调查学校用水现状,了解学校日常生活中有无浪费水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化的节约用水的建议和方案。同时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周围人群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