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观的概念、主要功能及传统环境观与新环境观的区别。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课堂讲义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一、一种新的环境观自主预习1.环境观
(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
,也称为② ,或是③ 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 ,并制约着人类在⑤ 的行为。基本认识自然观人地态度生产和生活中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是一种⑥ 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 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是⑧ 或⑨ 的环境观,认为⑩ 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 与? ,才能生存与发展。人地对立征服自然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人类平衡协调思维活动1.传统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对自然的认识有何不同?
答案 传统环境观的核心思想是“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而新的环境观是“天人合一”“人地归一”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2.只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吗?
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同时也必须有可持续发展观。它是多个方面的集合体,不是只有观念的问题。合作交流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1)该图展示了什么问题?答案 本图形象地展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状。(2)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捕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3)这两幅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 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的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加剧。(4)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答案 转变人类的环境观。(5)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答案 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反思归纳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迁移应用1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人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解析 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答案 D(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
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
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解析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更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答案 B(3)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C.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
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D.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解析 新的环境观强调人地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与环境是平等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人类的作用,也不能夸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限制,人类与环境应共同发展。答案 C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自主预习1.提出背景:人类经受了人口膨胀、? 短缺、环境? 和? 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 的需求,又不对? 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资源污染生态当代人后代人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和? 。一是要? ,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 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 。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二是要保证资源的 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发展自然界可持续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利用全面进步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 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 《
》。科教兴国中国21世纪议程思维活动3.如何理解“可持续”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 “可持续”之涵义即不能损害环境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发展”指人类个体与社会不断谋求进步的生命活动。“可持续”与“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是最终目的;“可持续”是发展的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任何片面强调“发展”或强调“可持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合作交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材料二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禹篇》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山林菹泽(长水草的沼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管子》(1)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人具有什么思想?答案 可持续发展思想。(2)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①为获取粮食多施化肥。
②东海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③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大力推广私家车。答案 ①不符合。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②符合。伏季休渔可促进鱼类繁殖和生长。
③符合。生物治虫无污染,利于生态平衡。
④符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⑤不符合,易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3)可持续发展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案 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基本原则。反思归纳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要从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解,具体表解如下:迁移应用2 读“贫困山区恶性循环和良性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B.发展生态农业
C.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D.人均收入减少
E.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F.环境退化
G.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H.提高环境质量
(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的环境观忽视了森林的______价值,可持续发展观重视了土地资源使用的______。(4)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相吻合 (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解析 传统的环境观对于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往往被忽视。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将其开垦为耕地,会导致环境退化、贫困等恶性循环。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农林牧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答案 (1)左边上为D,下边自左向右为G、F、A;右边上为B,下边自左向右为H、E、C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环境 方式
(4)C课堂小结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知识提纲强化记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123456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吻合(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课堂检测7123456解析 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7答案 C1234562.下列言行,反映新的环境观的是( )
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7123456解析 “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符合新的环境观;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答案 A7123456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对人地关系思想更高层次的深化。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活动只能适应地理环境
C.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主宰,人定胜天
D.人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发展经济 7123456解析 人地关系要和谐发展,在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时不能超过其承载量。7答案 D123456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行为是( )
A.用塑料袋购物,用后丢掉
B.玩具、书籍用完后及时放入垃圾箱,保持环境整洁
C.只选购价格便宜的食品,注意节约
D.在家庭里注意水的重复使用7解析 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旧书籍应赠送他人,应购买绿色食品,不乱扔塑料袋。D1234565.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绿色奥运”都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列叙述中,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符的有( )
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
地位
B.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都有天气预报
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和自律意识
D.2008年,北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
都使用清洁燃料7123456解析 “绿色奥运”的主题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 D71234566.“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了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开发性原则7解析 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竭泽而渔”就会使鱼没办法持续利用,违背了持续性原则。B1234567.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71234567(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明确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123456(2)产生图中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解析 结合图中信息予以作答。答案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123456(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1234567解析 根据南方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答案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化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活动指导教材P10~P11活动
提示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