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22张PPT+教案+练习+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22张PPT+教案+练习+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23 18:54:39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本节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四、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是必修三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考点专题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热点。主要内容包括(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其中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是本节的重要内容。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教材通过大量的图像展示,能给学生更直观的呈现知识,可以的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像,又要补充一些动画,使知识点更加形象;再者,也要结合学生初中所学习具备的知识储备,尤其是一些例子,比如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弧、膝跳反射、缩手发射等知识进行分析,便于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认识。
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了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部分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处理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充分利用教材的多幅插图,结合课件展示更加详细的过程图来阐述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的产生
课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分组合作探究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起到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通过学生板演和做学案的方法,进行了巩固练习,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
整堂课,我感到整体设计比较流畅,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很多,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的予以肯定,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没有及时的板书来给学生反馈,同时在多媒体教学方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忠实执行者,我会以更大的热情和勤奋使自己不断的走向成熟。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奉献,我会用的青春和热情,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把教育当成毕生的事业去求索。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学习重点】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学习难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自主学习1】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结构:





2、模式图:你能写出图中标号的名称吗?
② ③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1、反射的概念: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分别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结构编号及名称
功能
结构破坏的后果
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
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
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
兴奋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的分泌
【合作探究1】
1、区分几组概念:
神经纤维:由 以及外面套着的 共同组成;
神经未梢: 未端细小的分支叫神经末梢,分布于全身各处;
神经:神经呈白色,由许多 ,外包由 形成的膜共同构成。
灰质:在脑和脊髓中神经元 ,色泽 ,叫灰质。
白质:在脑和脊髓中,汇集许许多多 的部位,色泽 ,叫白质。
神经中枢:在 里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 汇集在一起,
调节人体某项生理功能,叫神经中枢。如:语言中枢 、运动中枢、听觉中枢。
神经节:在 中,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 汇集在一起的结构,叫神经节。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3.识图分析: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图,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4、实验分析: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对应练习1】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2、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自主学习2】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__ 状态的过程。
2、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
(1)未受刺激时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叫 电位,形成原因是
(2)受刺激后,;叫 电位,形成原因是
分析: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因此,在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存在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总结: (1)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______(内、外)的电流动方向一致。
(2)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单向、双向)传导
【合作探究2】
1.实验分析:
(1)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
(2)在已知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的基础上,继续分析教材P17图2-1的实验,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并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用曲线标示出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3)结合图示探究①②③处单独刺激时,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及方向。

【对应练习2】
1、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2、如下图所示,将连接灵敏电压表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和内部(已知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入表内的接线柱一侧偏转),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 )

3、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 B.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参与反射和感觉的形成
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4、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将 ( )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
5、下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一次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 (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某人是一个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此反射弧肌肉为效应器,则此人 ( )
A.有感觉,能运动 B.失去感觉,肌肉瘫痪
C.有感觉,但肌肉瘫痪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8、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9、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的大小、形态有很大差别
C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 D神经元一般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
10、.如右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f处出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人教版 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足球比赛引入神经系统的作用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目标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示图让学生分析)
(4)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教师归纳和总结:
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学生阅读教材P16内容回答之)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目标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18内容。
1.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
2.请根据图2-1描述电荷移动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3.请你描述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4.兴奋区与未兴奋区的电荷发生怎样的移动?
5.局部电流对未兴奋去起什么作用?
6.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7.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反射弧的组成,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兴奋的概念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3、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5、产生电位差的原因:Na+内流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6分钟,探究1、8分钟探究二、10分钟、探究三、8分钟 探究四、五、8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课件22张PPT。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2)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
(3)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现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 和传导,培养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问题: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如何表现神经元的模式图目标一、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1、结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细胞体神经末梢髓鞘轴突树突目标一、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1、树突 2、细胞体 3、轴突2、写出模式图中各结构名称目标一、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结构基础是什么?
2、什么叫反射?它与应激性有什么区别?
3、反射弧的各部分有什么结构特点与功能?目标二: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目标二: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有无感觉、效应)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只有感觉
无效应只有感觉
无效应1.感受器3.神经中枢2.传入神经5.效应器4.传出神经目标二: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1、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解释
(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
(2)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合作探究1:目标二: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 2.识图分析: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图,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 目标二: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3、实验分析: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目标二: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结构基础:对应练习一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2、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D问题:
1、什么是兴奋?
2、如何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兴奋是如何传导的?目标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1、实验:++--图1图4图2图3abababab刺激-++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目标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适宜刺激目标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适宜刺激目标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适宜刺激----传导形式: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目标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外正内负电位差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双向传导小结:合作探究21、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目标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2、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ab目标三: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刺激1处:刺激2:刺激3处: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发生偏转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对应练习二1、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2、如下图所示,将连接灵敏电压表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和内部(已知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入表内的接线柱一侧偏转),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 )

3、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CAC完成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