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案及课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案及课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23 16: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第一章.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第一章.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一章.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第一章.tif"
\
MERGEFORMAT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2.能结合实例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课堂讲义.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课堂讲义.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讲义.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课堂讲义.TIF"
\
MERGEFORMAT
一、什么是环境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①中心事物的周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例如,以人或②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③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④生物界的环境。
2.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将环境分为⑤天然环境和⑥人工环境两类。
(2)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⑦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3)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⑧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
1.人工环境就是指人类创造的环境吗?
答案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工环境不仅包括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长期劳动创造的环境,也包括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其生态功能发生变化的环境。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D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1.TIF"
\
MERGEFORMAT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中心事物不同,周围事物含义是否相同?
(2)假设该图中的中心事物是人类,那么周围事物是指什么?
(3)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哪些关系?人类与其周围事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如何理解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都是环境的一部分?
(5)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天然环境,哪些属于人工环境,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 (1)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
(2)周围事物是指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
(3)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人类与其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与其周围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人文遗迹、风景名胜是人们根据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生活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形成的,可以满足人类了解历史文化、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它们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5)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应全面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除楼房、道路、操场、绿地等设施之外,还应把阳光、空气等自然要素包括在内。区别它们属于天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应结合环境的概念、分类来判断。天然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或者受人类影响较轻微,而人工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天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按照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可分为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
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类型
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区别
人类的影响程度
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
人类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实例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极地苔原、大漠盐湖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
联系
人工环境是在天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天然环境
部分人工环境和天然环境在景观上具有相似性,如原生荒漠和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左括.tif"
\
MERGEFORMAT
迁移应用1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右括.tif"
\
MERGEFORMAT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D.所有生物及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答案 C
解析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周围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的总和,既包括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人类长期社会劳动创造的或受人类影响较大,其生态特点发生变化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自主预习A.TIF"
\
MERGEFORMAT
1.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⑨影响和互相⑩制约的。
2.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 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 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调的。但是,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 生态环境的后果。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思维活动.TIF"
\
MERGEFORMAT
2.阅读教材P3案例1,说明周口店的自然环境什么时候开始遭到破坏的,现在状况如何。你认为周口店应如何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 从材料中可知,古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但是从农业文明以来,由于开始了农业生产,周口店的环境开始遭到破坏,这时主要以生态破坏为主。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地关系日益紧张,除了生态破坏之外还出现了环境污染。要处理好当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另一方面要治理好河流,造林绿化,同时保护好“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合作交流.TIF"
\
MERGEFORMAT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D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2.TIF"
\
MERGEFORMAT
(1)小圆Ⅰ代表__________;大圆Ⅱ代表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________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_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___环境两大类。
(3)图中A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图中B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__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
(4)图中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力越大,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越________。
(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
(6)人类与环境是__________的关系。
答案 (1)人类社会 环境 (2)人类 天然 人工
(3)生产 消费 (4)大
(5)A B D C
(6)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反思归纳.TIF"
\
MERGEFORMAT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辩证关系
表现
内容
实质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
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
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的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
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境;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离不开人类的建设与保护
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的统一
人类与环境相互转化
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人类种群通过个体的发展过程,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中实现着与环境的相互转化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左括.TIF"
\
MERGEFORMAT
迁移应用2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右括.TIF"
\
MERGEFORMAT
 读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D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D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4.TIF"
\
MERGEFORMAT
(1)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________。
(2)四幅图中,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_______图。
(3)四幅图中,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的是________图。
(4)四幅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的是________图。
答案 (1)D (2)A (3)B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关系的了解程度。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两个进入的箭头),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两个出来的箭头),周围环境又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上下两个进入的箭头)。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课堂小结.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课堂小结.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小结.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课堂小结.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知识提纲.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知识提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知识提纲.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知识提纲.TIF"
\
MERGEFORMAT
( http: / / www.21cnjy.com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强化记忆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强化记忆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强化记忆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强化记忆A.TIF"
\
MERGEFORMAT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1)人类尊重环境规律:对立性向统一性转化,人地关系协调,对人类产生有利或无害的影响。
(2)人类违背环境规律:统一性向对立性转化,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势必会反作用于人类和人类社会。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课堂检测.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课堂检测.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课堂检测.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课堂检测.TIF"
\
MERGEFORMAT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据此完成1~3题。
1.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  )
A.地球
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C.人类
D.生物圈
2.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  )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环境 ③人工环境 ④生物环境 ⑤太阳系 ⑥银河系
A.①②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②⑤⑥
3.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  )
A.城市或乡村
B.卧龙自然保护区
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贵州梯田
答案 1.C 2.B 3.B
解析 此题组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影响环境的因素。第1题,地球的环境是宇宙中地球之外并与地球相关的事物,如太阳系、银河系等;生物的环境是由各种无机物质、能量组成的非生物环境。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即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第2题,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银河系、太阳系属于宇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第3题,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梯田不属于自然环境。
4.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下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D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5.tif"
\
MERGEFORMAT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赤潮的发生是由于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等的废水所导致的。
5.下列现象哪些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表现(  )
①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②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时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培育了肥沃的水稻土,形成著名的“鱼米之乡”
④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环境的反馈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虽能影响环境,但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
6.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Z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Z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Z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Z1.TIF"
\
MERGEFORMAT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答案 (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2)土壤盐渍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解析 由图可读出甲、乙两地分别为鲁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原和山东丘陵,鲁北平原由于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易引起土壤盐渍化;山东丘陵由于陡坡开荒等不合理人类活动易导致水土流失。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左括.TIF"
\
MERGEFORMAT
活动指导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右括.TIF"
\
MERGEFORMAT
 
教材P3思考
提示 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3.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分层训练.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就是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B.若以人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C.这里所说的环境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D.环境就是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答案 D
2.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
A.高山草甸
B.极地苔原
C.因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流沙
D.大漠盐湖
答案 C
解析 考查对环境分类的掌握。天然环境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工环境是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A、B、D三个选项中的环境受人类影响较小,故属于天然环境;C项则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遭到破坏的人工环境。
3.下列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  )
A.原始森林
B.城市聚落
C.极地苔原
D.荒漠流沙
答案 B
解析 原始森林、极地苔原、荒漠流沙都是自然环境;而城市聚落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社会劳动创造的,其存在离不开人类。
4.下列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的是(  )
A.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茫茫沙丘
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
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
答案 C
解析 茫茫沙丘是自然环境,人工草场、水库大坝是人类合理活动的产物。
5.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经常发生沙尘暴,沙尘暴是下列哪种现象(  )
A.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C.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D.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也有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的因素,沙尘暴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合理活动的反作用。
6.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
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建设“三北”防护林
D.过量抽取地下水
答案 C
解析 建设“三北”防护林可以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而A、B、D三项都是人类不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破坏环境的行为,势必造成人类与环境的对立。
7.实现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要依靠(  )
A.重视环境保护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提高产品质量
D.制定环境保护法规
答案 B
解析 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活动的主观性和地理环境的客观性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但是,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人类与环境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随着人类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D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7.TIF"
\
MERGEFORMAT
(1)将下列字母和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
①水 ②农田 ③果园 ④大坝 ⑤大气 ⑥土壤 ⑦岩石
⑧工厂 ⑨野生动物 ⑩原始森林  楼房  油井
(2)C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箭头C和D可以发现,人类与环境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____________。
答案 (1)长江以下顺时针为②③④⑧ (顺序可颠倒);长城以上顺时针为①⑤⑥⑦⑨⑩(顺序可颠倒);半圆上为A,下为B。
(2)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3)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反作用于人类
解析 第(1)题,据天然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人工环境的概念即可作答。第(2)题,C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而D箭头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第(3)题,说明人类与环境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能力提升]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9~10题。
9.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10.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第10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
11.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促进两者的统一,其根本目的是(  )
A.使人类更好地征服自然
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
D.实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答案 D
解析 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是为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13题。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D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2015\\幻灯片\\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地理
人教选修6\\1111111111\\新建文件夹\\D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胡美娟\\2016\\同步\\创新设计\\地理\\创新设计
地理
人教选修6已传\\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D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8.TIF"
\
MERGEFORMAT
12.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人口
B.乙表示环境
C.丙表示资源
D.丁表示经济系统
13.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生产过程中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②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③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④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2.D 13.B
解析 第12题,由图中各地理事象的相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可知,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经济系统。第13题,P过程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评选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创建花园式单位有严格的要求:绿地率要达到《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的标准,单位中的绿化要充分,乔灌草配置合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有高大乔木遮阴,乔灌木覆盖率不低于60%;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单位要积极开展“见缝插绿、垂直挂绿、拆墙透绿和屋顶铺绿”等活动,且绿化效果明显;林木绿地养护需及时到位,无明显草坪斑秃和死树等现象发生;无违反绿化、园林、林业有关法律、法规的事件发生。
(1)根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北京市应为__________。
(2)北京市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请你联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谈一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3)在争创“花园式单位”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至少三点)
答案 (1)人工环境
(2)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促进的,二者并不矛盾。经济发展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资金和技术,优美的环境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和生产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3)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改善城市环境;合理规划城市道路,防止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严格控制污染工业的发展,加大治污力度;推广车辆使用清洁燃料,减轻交通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减少有害垃圾排放量等。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的分类、人类与环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知识。(1)解答此题时注意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城市受人类的影响最为强烈,故应为人工环境。(2)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第(3)题属于发挥性试题,组织答案时,应注意条理性,首先应思考城市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然后针对相应环境问题提出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