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4 18:53:15

文档简介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李艳 审核人:胡丽娟 执教者:
【课程标准】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明清帝国的更替,通过表格比较明清进入盛世的异同点,学会比较学习。
2、能列举明、清两代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3、能理解明、清两代在文化上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所带来的危害,意识到自由、民主的重要性。
【预习任务单】
★请1-13班同学通过网班APP登录个人账号,完成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的
在线微课预习内容。
★请14-16班同学完成本纸质导学案。
一、预习指导
1、通过阅读教科书,在书中标记明、清两代建立的基本信息、经济政策和进入盛世的时间,并列表进行比较。
2、通过完成图表和划书,梳理明、清两代逐步加强专制皇权的脉络。
3、通过小组交流,了解明、清两代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史实,并理解其对社会的危害性。
二、自主学习
(一)明清帝国的更替(阅读教材P98-99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地点、后来的迁都情况、经济政策、进入盛世的时间。(请在课本上做标注)
2.清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时间、都城的变迁、开始统治中国的时间、进入盛世的时间。
(请在课本上做标注)
(二)皇权高度膨胀
1.阅读教材P99-100的内容,完成下列图表。
2.阅读教材P100-101的内容,在书上划出清朝军机处的成立时间、作用和性质。
(请在课本上做标注)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阅读教材P101-102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研究对象
隋唐科举制
明清科举制(八股取士)
设立目的
选拔有才能的士子为官吏
考察内容
明经: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策问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加试
经史和杂文(后来专考诗赋)
形式
没有太多限制,可以自由发挥
对士子的
影响
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
发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2.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造成了什么危害?(请在课本上做标注)
三、预习检测
1. 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明成祖设立特务机构( )
A.锦衣卫 B.东厂 C.殿阁大学士 D.丞相
2. 关于清朝的历史,以下不正确的是( )
A.清朝是由满族人所建立的大一统政权 B.军机大臣有为乾隆皇帝发布政令的职责
C.清朝灭明朝后便开始了在中国的统治 D.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时期为盛世
明清帝国实行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
①废除宰相制度 ②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推行文字狱 ⑤设立廷杖制度 ⑥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清雍正八年,庶吉士徐骏因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被处死,这件事表明( )
清廷禁绝诗词 B.清廷查抄违禁书籍 C.清廷大兴“文字狱” D.清廷禁用汉字
5.以下不符合明清科举制特点的是( )
科举考试仅部分题目出自“四书”“五经” B.考生要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文体格式答题
C.明清科举制严重钳制人们思想的自由发展 D.士子长于死记硬背而实际能力十分有限
【我的疑问、收获】
【课堂探究】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诛胡惟庸后,废中书省①不设,令六部各奏事,由是事权尽归宸断……雍正以来……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②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 注释:①明初行政中枢,掌管六部,被明太祖废除。②辅助和谋划,此处指补充的意见。
材料二 (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讲述了哪些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政策的内容所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制义取士”是指明太祖实行的什么制度?“秦焚书”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两者共同之处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明巧”、“秦拙”?

      
【学习小结】
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朝代
措施
影响
政治

清(雍正)
思想文化
明清
【课堂检测】
1、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2、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废行省,设三司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以八股取士
3、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明清两代之时,中国虽然由于在一些有为君主的治理下仍能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盛世局面,但其实在其内部已经产生许多可怕的副作用,以下属于上述的副作用的是( )
中国封建经济因高压统治而出现倒退 B.八股文和“文字狱”摧毁着中华民族的创造性
C.残酷的滥杀使官员不再愿为君主尽忠 D.西方先进技术文化由于愚民政策而被禁绝入华
5、明清两代处于我国封建帝制的晚期,此时君主专制的程度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宋元繁荣文化的遗留使统治者加紧压制思想 B.我国君主专制历经多年已经基本完善
C.要加强皇权才能应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 D.封建经济的繁荣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
【延伸阅读】
八股文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多数认为,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书中的文句命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上,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型。
经义后来吸收了南宋以后的散文和元曲的一些成份,到明初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八股文体,成化以后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遂演变成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此后一直沿用,直到近代戊戌变法,才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而废除。
这种文体,每篇文章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个句子说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自“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的重心。在这四股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计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
这种八股文专讲形式,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空洞无物,没有什么内容。
范文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a2ec901010gte.html
第十八课
预习:ABDCA
课堂:BCCBC
课件22张PPT。1、形成、初步发展,首次大一统 ——战国、秦汉;
2、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繁荣发展时期
——隋唐
4、再次分裂和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重点难点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明清帝国的更替:汉族1368年朱元璋应天
北京1636年皇太极满族盛京
北京康熙帝雍正帝乾隆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明朝、清朝为加强皇权
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明清的皇权高度膨胀:(一)、政治方面:胡惟庸案: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蓝玉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1.5万余人胡蓝之狱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这么多的功臣?1、废除宰相制度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为什么要这么做?想一想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
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
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
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2.设立“厂卫”制度明“锦衣卫印”锦衣卫和东厂----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3.设廷杖制度 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君臣关系完全变成了主仆关系!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感知历史4、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雍正使皇帝的权力扩展到顶峰
是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明清两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思想方面1.八股取士考试范围:
考试题型: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结果:所选人才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
“八股文”,
不能自由发挥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文字狱2.文字狱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结果:
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
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民主自由开放创新思考感悟历史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政治思想目的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思路延伸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利于国家统一。
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
朱元璋皇帝,应去( )A.长安 B.东京 C.北京 D.南京D2.明朝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的是(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明英宗 D.明景帝A3.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诗经》 B.四书五经
C.《二十四史》 D.八股文B4.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C5、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B贺岁信息:寅末卯初,辞旧迎新,谨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内外同治,明年光绪。新年快乐!这是祝贺之词,但如果在两三百年前,将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