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8 15:2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必修三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866—2016兄弟的三民主义,是集合古今中外的学说、应世界的潮流所得的。就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主义,也有与兄弟的三民主义符合的地方,
……他这“民有”、“民治”、“民享”主义就是兄弟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
民有民治民享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救国方案”“救国主义”一、为什么要“救国”?
二、如何“救国”?
三、“救国” 成功了吗?一、为什么要“救国”——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民报》发刊词首次提出
一九○五年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统治合法性式微)二、如何“救国”——三民主义的内容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06.12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1.结合材料,概括民族主义的主张。 2.“鞑虏”是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有人据此提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狭隘的大汉族主义,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而应该否定”,你同意这一观点吗?方法论点拨如何看待、评价历史人物?
钱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
看待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当代人的是非观念或立场去评判其是非功过,而应当深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一种“理解之同情”的态度去体味,不能苛责前人。
民族主义历史情境材料一 “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
——胡汉民 (同盟会会员)
材料二 在孙中山争取与康、梁合作的计划失败以后,他与康、梁及其他和平改革派之间就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了划清与改革派的政治思想界限,孙中山必须大力强调反满的立场。
——耿云志(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民族主义打着“排满”旗号的原因。民权主义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2.依据材料二,指出实行民权主义的原因。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权主义的具体主张。民生主义 材料一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这真是前车可鉴,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2.实行民生主义的原因与目的各是什么?1.民生主义的具体主张是什么?推翻满清政府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二、如何“救国”——三民主义的内容“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1912年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时的演说
概括孙中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孙中山的观点。
(孙中山得出此观点的依据)三、“救国” 成功了吗——三民主义的实践与评价图①图②图④图③《逊位诏书》三、“救国” 成功了吗?“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1918年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三、“救国” 成功了吗?概括孙中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
(孙中山得出此观点的依据)
争鸣:“三民主义”救国成功了吗?
历史解释: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多角度看问题;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方法论点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
哪些事件促成了孙中山重新
新结论?
新解释?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共“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军阀+帝国主义 新结论1:阻碍“救国”成功的两大因素是什么?“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的演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
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先生立的遗嘱 新结论2: “救国”成功的两大必要条件是什么? 民众+友邦 新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民族主义的新解释?
反帝;国内民族平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民权主义的新解释?普遍平等的民权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民生主义的新解释?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新民生主义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反帝
反封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的旗帜”。 1924年 国共合作得以实现,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
1926年 北伐战争开始;
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主力相继被消灭;
1927年 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南京中山陵“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1.11
结合本课学习,谈谈你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