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几何图形

文档属性

名称 7.1几何图形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2-06 19: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1几何图形说课稿
城关中学 王亚君 2010/11/21
一.设计简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镜——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镜。”如果在一节课上,创设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情镜,将整节课链接起来,无疑会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基于这一想法,本课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出发,依据情镜创设的相关理论,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镜。从数学家华罗庚向中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小问题 “茶叶盒的盖子为什么不会掉进茶叶盒里去呢?”引入,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领会几何是一门研究物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间位置关系的学科;然后以畅游几何王国为背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洋思教学精神——先学后教,但不失自己的风格,把洋思教学与快乐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愉快的享受45分钟。
本课还注重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充分利用PPT、几何画板等软件,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原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几何图形之间的动态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镜的创造,采取同桌合作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生活中的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亮点与反思:引入是整节课最大的亮点,让学生了解几何研究什么,并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几何;亮点二:设置畅游充满神奇色彩的几何王国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亮点三:整节课充满历史气息,包括几何之父欧几里得的简单介绍及几何名称由来的简介等。
二.教材分析:
现代教育倡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7.1几何图形》作为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的第一节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学教材中已零散的向学生介绍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但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节课定位在小学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对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从而为今后学习作好铺垫。
《课标》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7.1几何图形》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图形的初步知识》的第一节课,相当于引言的地位,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几何要研究的内容及这些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本课的开头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入手,通过有序的实物演示操作,及合理的问题设置,让学生领会几何是一门研究物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间位置关系的学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2)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要素----点、线、面、体的抽象过程并了解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3)理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其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分类的思想,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思维。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了解几何学科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它们学习几何的热情。
(2)体验数学需要细心观察生活,需要抽象思维,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小学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图形的知识,但小学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知识都较零散,不系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为此,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解决困难:
1、设置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情境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物演示,解决部分学生因抽象思维困难而无法认知。同时也可避免因学生生活经验的不同,造成的认知的差距。
3、组织同桌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充分经历抽象的过程。
4、制作多媒体,动态演示变化过程,帮助学生达成认知,促进课堂中的有效学习。
亮点与反思:
利用多媒体及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来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并能真正地让它们感受几何图形之间的动态联系。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它们是几何图形的要素,任何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由它们构成,是几何学研究的重点及关键点。
2、教学难点:(1)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2)如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它需要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会观察、会想象、会思考。
(3)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得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应具备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能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师需要通过阅读小学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几何图形的知识;通过反复研究教材及教参从而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这节课该给学生留下什么;通过查阅资料从而深化对本堂课的理解,创设出较合理的情镜。
3、教学环镜的设计与布置:在教室里以多媒体为载体,加之精美的教具,给学生创造丰富而轻松的教学环镜。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方形茶叶盒及圆形茶叶盒,用来引出课题的;粗细不一样的绳子,用来说明线是没有粗细之分的;扇子等,用来说明几何图形之间的动态联系。
六.教学过程:
本课通过设置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及其联系。
内容丰富充实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它们在一节课中都保持积极状态。
本课的设置易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击撞出火花,使课堂得到生成。
(一)由生活中的小问题导入课题:
从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一所中学讲座的时候,向同学们提出茶叶盒与茶叶盖问题导入课题【设计意图:这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遇到的第一节几何课,它们对什么是几何认识得还不够深,对初中阶段得学习哪些几何内容,怎么学都不够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本课的开头让学生了解几何要研究的内容,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本节课,我从生活中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入手,一方面,想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它们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能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几何的研究对象。问题1,让学生感受盖子能否掉得进去和盖子的大小有关;问题2,让学生感受盖子能否掉得进去还和盖子与盒口的相对位置有关;问题3,让学生感受盖子能否掉得进去和盖子的形状有关。三个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研究物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第七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7.1几何图形》】。
(二)讲授新课(游几何王国)
1.自学
通过图片看到几何王国的门口竖着一张牌: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设计意图: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着学案进行书本内容的自学,学习洋思精神—先学后教 】
2.解决自学问题
通过闯第一关抽象出“体”
通过闯第二关抽象出“面”,面有平的和曲的,并且感受平面的本质。
通过闯第三关抽象出“线”和“点”,并且感受线有直的和曲的,点只表示物体的位置而无大小之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体-面-线-点解决了学生在自学中碰到的问题,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并让同桌合作找出身边形状类似于它们的物体,为进入几何王国做好准备】
3.进入几何王国的展览厅
【设计意图:借助展览厅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历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塑造“形”的艺术家,人类是应用“形”的魔术师,介绍几何之父的伟大,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几何,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几何世界。为下一步进入比武厅打响前奏。】
4. 进入几何王国的比武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老师的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图形中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并学会区分。】
5. 进入几何王国的休息厅
【设计意图:先观看动画演示,介绍点,线,面,体的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常见几何体的形成过程。然后走入李咏的非常“6+1”节目,让学生在熟悉的,欢快的学习气氛中巩固所学的内容,从而把整个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6. 进入几何王国的智慧厅
领略“七巧板”的魅力,让学生欣赏更多的用七巧板拼出的美丽的图形(展示奔跑、刘翔在跨栏;申雪、赵宏博花样滑冰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以教师为主,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一些历史,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它们对学习几何的兴趣。】
(三)概括小结(由学生自己小结)
【设计意图:因为几何图形,学生在小学时零零散散地学过,因此在最后的环节希望通过与小学所学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同时也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有没有达到有效的学习,能否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四)作业的布置
作业一:请你利用七巧板设计一副图案,配上标题和解说
作业二:作业本7.1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几何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
7.1几何图形
一、几何:研究物体的大小、形状及相互间的位置
动成 动成 动成
二、几何要素:点 线 面 体
直 曲 平 曲
的 的 的 的
立体图形
三、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整个板书简洁、清晰、大方,并能把整节课的核心内容体现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