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8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平行线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的主要特征和有关性质。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操作确认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平行的认识和感受,深化概念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学会画平行线,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将进一步体会平行的含义,为将来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积累经验。本节课可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数学说理,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4、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仿效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能从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
难点:平行线的各种画法,及从画法中体会发现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课前准备:
师: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多媒体、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1张。
生: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1张。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你们用直尺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你们画出的两条直线会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在纸上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平行。我们上节课已学过相交线,今天我们来学习平行线。
(板书课题:7.8 平行线)
二、观察交流,感受新知
师:“你喜欢滑雪运动吗?”“你喜欢逛商场吗?”“你喜欢外出旅行吗?”等,激发性的问题提出,同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并以多媒体观看一些场景的记实。
师:你能从中找到平行线吗?
生:发现并回答。
师:你能在教学里找到平行线吗?
生:发现并回答。
师:平行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平行线有什么特征呢?
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1)平行线间的宽度(距离)处处相等。(2)平行线不相交。
师:我们又如何给平行线下定义呢?请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三、明晰知识,数学表达
1、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注:这里只在同一平面内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在空间里存在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平行”用符号“∥”表示,如图(1)中直线AB和CD是平行线,记做AB∥CD(或CD∥AB),读做“AB平行CD”(或“CD平行AB”)。如果用m,n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m与直线n平行,记做m∥n(或n∥m),读做“m平行n”(或“n平行m”)。
3、巩固新知:
师:一个长方体如图(2),和AA' 平行的棱有多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师:板书:AA'∥BB'∥CC'∥DD',AB∥CD∥C'D'∥A'B'。
4、学画平行线。
(1)你能在图(3)的方格纸上画出平行线吗?
方法:A、利用方格纸中的直线画平行线。
B、利用格点(长方形对角线)画平行线。
(2)若改方格纸为白纸,利用以下哪些工具:①直尺 ②三角板 ③量角器 能画已知
直线AB的平行线?能画多少条?
生:讨论,板演。21世纪教育网
师:小结,书P192。
(3)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平行,要求用两种不同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注:强调形式,学生无需书写过程,但总结性的语言要写。
师:过点P能否再画一条直线与AB平行?
生:回答是否定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平行线的这个性质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强调其存在性和惟一性)
5、随堂练习:
师:以多媒体给出: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生:口答。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
③过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生:讨论,回答。
师:讲评并强调说明“线段的平行是指两条线段所在直线的平行”。
(3)如图,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4)如图:
①过BC上任意一点P(除B、C外),画AB的平行线,交AC于T。
②过C画MN∥AB。
③直线PT,MN是何种位置关系?
生:独立操作完成。
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学行线的概念、表示画法,以及从画法中得到的性质。
师:布置作业,
m
图(1)
n
D
C
B
A
C
D
D'
C'’
A
图(2)
B'
A'
A
B
图(3)
. P
B
A
B
J
K
A
I
C
LK
E
G
D
F
H
A
C
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8 平行线
课 题 7.8 平行线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的概念。2、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会用两种方法作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4、了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重点 平行线的画法和表示法。
难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用推平行线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相交线,那么相交线有什么特点? 生1:只有一个公共点。 师:那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吗? 生2—生5:两条铁轨、双盏日光灯、双杠、地面的两条铜条…… 师:很好,这些都给我们有力的说明,我们把这些大小不同,粗细不等的线、条、管用数学上的直线来表示,那就是生活中存在不相交的直线,我们把它们称为平行线(给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概念形成 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你能找出下面立方体中的平行线吗?D C A D′ B C′ A′ B′ 生6—生8:有各种不同回答,请作出相应的鼓励和质疑。 师:大家找出的两条直线都有共同点,不相交,好,那是否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呢?AA′和B′C′是否相交?他们是平行线?请按学习小组讨论。 课后反馈
教 学 过 程
生9—生11:针对不同答案作出一些评价(激励,质疑)。 师:平行线还有一个前提,“在同一平面内”,即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利用立方体解释,“同一平面”的概念,再介绍平行的符号、记法和读法。 2、反馈练习:书本P191的做一做。 3、平行线的画法。 师:我们已清楚平行线的概念、符号、记法和读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平行线的画法。 师:介绍①垂直法作平行线,然后让学生仿练一次,每个学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仿练情况。②推平行线法:用四个字归纳一“落”二“靠”三“推”四“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a 让学生边画边念,再回顾垂直法,也可以用推平行线法,只是将三角板的直角朝上即可。 师生共同得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4、巩固练习:①书本P192的课内练习 ②书本P193第5题(三)小结回顾,反思提高 师:本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点评) 1、平行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注意点。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2种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四)作业布置:作业本+《习题精选》P134的第11题。
教后随笔 会表示两条线的平行的关系,会画平行线,在线段平行时强调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抽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