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 下面是古诗中音乐描写常用的方法和角度①直接描写音乐(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②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④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侧面描写描写音乐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来表现。试从二段中找出的句子,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动作神态。 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准备动作,说明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诗人有高超的音乐鉴赏力。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看出她技艺的娴熟。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奏的动作,看出她技艺的娴熟。曲终收拨当心画弹奏的结尾动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作用:把音乐效果和环境气氛、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写,侧面烘托音乐的效果和魅力。找出叠词叠字,双声叠韵词
①叠词叠字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
双声叠韵: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②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总结音乐描写的艺术
善于运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把歌女的动作、音调的变化、演奏的场景、当时的环境、人物的感情糅合在一起,加以细致的描绘,写出了琵琶音乐的复杂性和多面感,完整地表现出美妙的音乐形象。
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高考)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艺术效果。??
?????????????????????????????????????????????????????????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以声写声法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飕作声;有的如同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犹如龙吟,有的恰似虎啸;有的更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诗句用比喻摹写弹奏筚篥发出的各种乐曲声音,令人觉得真实、可感。用视觉形象“黄云萧条白日暗”来比喻筚篥声低沉急促,用“上林繁花照眼新”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筚篥声的轻松明快。
以形写声法,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
听颖师弹琴① 韩 愈 呢呢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銮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③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注释】 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以弹琴著名,李贺 有《听颖师弹琴歌》记其事。 ②相尔汝:关系亲密,互称尔、汝。 ③未省 (音醒):不懂。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④冰 炭置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前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 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恻面烘托作用,又含 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呜,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静听松风寒”一句中的“静”和“寒”两字意蕴丰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紧扣“虽”“多”两字,分析诗歌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在静心地谛听这清幽的琴音的神态,暗写出琴声的美妙。“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富形象感;作者运用通感手法,既写了琴声,又暗示出自己的心境。(能紧扣“静”字答出通过听者的情态写出“琴声的美妙”,得2分;能紧扣“寒”字答出既写琴声的凄清,又暗示出自己的心境,得2分)
(2)古调虽然高雅,我自喜爱,只是如今的世人却不欣赏,多数不去弹它,两相对照。“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转到对时尚的感慨,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言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琴,意在表现自己的不合时宜,借此寄托诗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能紧扣“虽”和“多”适当分析,答出“对照”、“对比”或“反衬”得2分;答出“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和“寄托诗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得2分。意思对即可)假期作业:1、背诵课本P46李贺《李凭箜篌引》。
2、参考《唐诗鉴赏辞典》鉴赏下列唐诗中的音乐描写并形成文字作业。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听董大弹胡前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塞上听吹笛 》高适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