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课时3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A版教师卷
【题文】读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
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雨
C.地下水
D.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
【小题2】林带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小题3】绿洲的大小和规模取决于
A.气候的状况
B.水资源的多少
C.土地开垦的规模
D.防护林带的规模
【题文】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
C.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小题2】乙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题文】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多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小题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③
【题文】甲图是某著名湖泊示意图,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风沙
C.降水
D.气温
【小题2】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增加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小题3】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沙尘暴
D.次生盐渍化
【题文】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
B.荒漠化—华北平原
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
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黄土高原曾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的做法,这会使得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缩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文】下图为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小题2】保护和恢复西北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矿物能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文】甲图为某地景观图,乙图为世界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景观图上方横线一端添绘箭头,正确表示形成流动沙丘的风向。流动沙丘主要是由风力的________作用和沉积作用而形成。
(2)如果景观图表示的是撒哈拉沙漠中部的
A
区,那么它的形成与________气压带有关;
如果景观图表示的是新疆的B区,它的形成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如果景观图表示的是南美太平洋沿岸的C区,除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外,它的形成还与____________的影响有关。
(3)从乙图中看,北回归线附近绝大部分地区为荒漠,而我国东南部却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撒哈拉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的影响也很大。简述主要的人为原因。
【题文】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此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因为____________和山地的阻隔作用的影响。
(2)该地区自然植被自东向西有明显的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
(3)简述抑制B地区荒漠化加剧的可行措施。
课时3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A版教师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上的高山冰川和积雪融水。
【小题2】读图可知,林带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不受风沙侵袭。
【小题3】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考点:绿洲的成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丙地位于黄土高原,故三地的主要生态问题依次是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小题2】乙地为内蒙古高原,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可采取保护草场、合理放牧等措施,维持内蒙古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荒漠化的表现及分布;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小题1】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了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Q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沙尘暴。P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故较P地年降水量多。
【小题2】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地改变。
考点:荒漠化的特点及防治。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为中亚,湖泊为咸海。该区域降水较少,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融水量的多少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故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小题2】②线逐渐靠近①线,说明夏季湖泊水位下降,入湖水量减少。补给该湖泊的两条河流流经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加上沿河地区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小题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大风引起的沙尘暴等,但因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并不明显。
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小题1】在我国,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等;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发生红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华北平原易发生土地盐碱化。
【小题2】轮荒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进而会出现土地退化,耕地面积也会逐渐缩小。
考点: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的危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A项错误;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但内蒙古的土地总面积远大于宁夏,B项错误;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C项正确;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D项错误。
【小题2】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①正确。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②正确。退耕还林还草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③正确。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矿物能源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矿物能源,④错误。
考点:荒漠化的分布特点;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答案】
(1)图略(箭头向左)
搬运
(2)副热带高
海陆位置
秘鲁寒流
(3)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和台风给我国东南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4)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导致草原遭到破坏,土地沙化。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故风向应向左。流动沙丘在风力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下,不断向前推移。第(2)题,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温高,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植被为荒漠。B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且受高山、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荒漠。C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减湿作用,加剧了沿岸地区的干旱程度。第(3)题,我国东南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夏季的东南季风以及台风可从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故我国东南部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第(4)题,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应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荒漠化的分布及成因。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答案】
(1)自东向西减少(或自西向东增加)
距离海洋远近
(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3)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草,禁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多种途径解决牧民生活用能,如开发利用风能等。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第(2)题,该地区植被的变化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3)题,内蒙古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因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因此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考点:荒漠化的成因。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