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1.1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1.1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29 11: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生物人教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课时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一、选择题(12小题)
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峨眉山上的全部蛇
B.长白山天池中的全部鱼
C.武当山上一株腐木上的全部真菌
D.大兴安岭林区中的全部落叶松
2.下列各项叙述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个足球场上的全部杂草
B.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C.一间危房中的全部生物
D.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的总数
3.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B.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C.确定样方大小后,随机取样
D.根据调查数据估算种群密度
4.下面是对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挖出所有个体
A.①②③④
B.①⑤②③④
C.②⑤③④
D.①③②④
5.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随机设置100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随机设置1m2的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6.四川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学校周围的一片草地上的鱼腥草的种群密度。下表是所获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可估算出该片草地上鱼腥草的种群密度是


样方
1
2
3
4
5
6
鱼腥草密度
3株/m2
5株/m2
4株/m2
6株/m2
3株/m2
3株/m2
A.3株/m2
B.4株/m2
C.5株/m2
D.6株/m2
7.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华北的广大地区,要较准确地估算褐马鸡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
8.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9.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B.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60只,必须积极防治
C.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0.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11.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若秋天用绿叶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能只分离到色素带1和色素带2
B.图乙是利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此样方内该植物种群密度为3.0株/m2
C.若细胞正处于图丙所示状态时,则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应选图丁中的③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位
1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二、综合题(3小题)
13.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其中
(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各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株、18株、16株、16株、15株、13株、15株、11株、13株、11株,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

14.某校生物系同学野外实习分为两个小组。
(一)甲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约为
只。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是
(多选)。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甲组同学调查时得知,该草原环境气候多变,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形体较小的种群
B.个体差异较小的种群
C.形体较大的种群
D.个体差异较大的种群
(二)乙组同学进行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
(1)为了保证调查的随机性,本小组同学结合地块采取了如图所示的取样方法,该方法叫

(2)上图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面是乙组对苦荬菜调查的结果统计,则该块地上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15.“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生物人教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课时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D
【解析】峨眉山上的全部蛇并非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长白山天池中的全部鱼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武当山上一株腐木上的全部真菌含有多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大兴安岭林区中的全部落叶松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2.
【答案】B
【解析】种群为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一个足球场上的全部杂草为多个种群,A错误;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称为种群密度,B正确;一间危房中的全部生物为群落,C错误;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不属于种群,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3.
【答案】A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4.
【答案】A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5.
【答案】D
【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为样方法,计数该草地上该种双子叶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难度较大;双子叶草本植物一般随机设置1m2
的样方为宜,并且尽量选择多个样方求平均值。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6.
【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该兴趣小组用五点取样法取得的6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是3株/m2、5株/m2、4株/m2、6株/m2、3株/m2、3株/m2,所以该片草地上鱼腥草的种群密度是(3+5+4+6+3+3)÷6=4(株/m2)。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7.
【答案】B
【解析】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8.
【答案】C
【解析】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不能过分醒目,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应该相同,C正确;农作物上的蚜虫、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9.
【答案】B
【解析】这种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可估算出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为68×54÷12=306(只);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0.
【答案】D
【解析】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若用标志重捕法,则标记和重捕都很困难,所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对于马尾松这种大型裸子植物来说,1
m2左右样方太小,B错误;统计数据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要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因此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能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C错误;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1.
【答案】D
【解析】用秋天的绿叶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可能分离到的色素带1和色素带2正常,而色素带3、色素带4含量减少,A错误;图乙是利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此样方内该植物种群密度为10/4=2.5(株/m2),B错误;若细胞正处于图丙所示状态时,则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图丁中③细胞的特点是成正方形,排列紧密,为分生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位是③分生区,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2.
【答案】C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A、B错误;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C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3.
【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2)大
(3)8
(4)10m
14株/
m2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首先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其中五点取样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而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只计算样方内的个体数目和样方相邻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处的个体,数目为8。
(4)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应该按长条形地块的长度除以样方的数量计算,所以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10m。调查种群的密度为各样方中的数量的平均值,即:(12+18+16+16+15+13+15+11+13+11)÷10=14(株/m2)。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14.
【答案】
(一)
(1)D
(2)B
C
(3)D
(二)
(1)五点取样法(2)
见图
(3)3
【解析】
(一)(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是初次捕获标记数×再次捕获数÷再次捕获标记数,即32×30÷10=96(只),D正确。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应满足标记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个体出生和死亡。
(3)气候多变,变异较大的个体的生存机率更大,形体差异一般不是因为遗传因素,故A、C错误。而个体差异较大的更适应环境,故B错误,D正确。
(二)(1)由图可知,取样方法是随机选取了5个样方,属于五点取样法。
(2)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应全部计数,对于压边的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详见答案。
(3)种群密度计算应取样方的平均值,故是(0+2+3+3+4+6+4+2+3+3)÷10=3(株/m2)。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15.
【答案】
(1)N=
(2)144

(3)2.5∶1
【解析】
(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捉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m/n,因此N=

(2)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
hm2)。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重捕的田鼠中标记的个体数所占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
(3)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则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360∶144=2.5∶1。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