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29 21: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生物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选择题
1.婴幼儿定期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将乙肝疫苗注入肌肉时,首先进入人体的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2.小明穿着刚买的新鞋去登长城,脚上磨出了一个大大的水泡,此水泡中的液体应来自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血清
3.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的相关内容是(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5.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口渴时喝西瓜汁,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小红同学感冒时,口服感冒清胶囊
D.肌肉注射青霉素
6.血浆的成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细胞
B.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红蛋白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
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葡萄糖
9.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蛋白质浓度
10.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B.在剧烈运动中,血浆中的乳酸含量将增加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D.淋巴和组织液、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较多
12.波尔山羊被称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其不仅产肉多,而且肉质细嫩,适口性好,下图为其某组织(其中②为红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肌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较少
C.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D.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进行利用,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二、非选择题
13.如下图所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B表示的结构是毛细淋巴管,则A、C表示的结构分别是:A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a~d中氧气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
(3)a、b、c、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去向是

(4)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激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假若图中组织是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胰岛素要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在此之前需依次经过的具体内环境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
14.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浆中的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__(生理过程)。
(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数量_____。根据细胞特点和HCO的含量,可推测HCO进入血浆的方式为________。
(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________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若红细胞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则至少穿过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4)由于红细胞内________被消耗和________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1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

(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

生物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
【解析】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由于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所以疫苗最先进入的是人体的组织液。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2.
【答案】A
【解析】构成脚的皮肤的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脚上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来源于组织液。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3.
【答案】C
【解析】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面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
【答案】B
【解析】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②是血浆、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③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①是细胞外液。因此图中①~⑤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
【答案】D
【解析】西瓜汁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口服感冒清胶囊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6.
【答案】C
【解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它们基本成分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
【答案】C
【解析】CO2、H+、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抗体、激素、H2O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Ca2+、氨基酸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8.
【答案】A
【解析】碳酸氢钠可以和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不会引起血浆pH的剧烈变化,A正确;碳酸可以与碱性物质反应,B错误;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葡萄糖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9.
【答案】B
【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蛋白质浓度较低,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蛋白质浓度较高。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渗透压,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0.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正确;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在缓冲物质的作用下,又会慢慢减少,最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B正确;人喝醋后,因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1.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
/3,细胞外液约占1
/3,B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C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所以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2.
【答案】D
【解析】③是血浆,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③的pH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A错误;⑤是组织液,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⑤中含很少的蛋白质,B错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不会引起③pH的显著变化,C错误;氧气由②红细胞向④组织细胞处扩散,故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3.
【答案】
(1)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2)a
d、a
(3)渗透到血浆、淋巴或细胞内液中
(4)b→c→d
【解析】
(1)如图所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A、B、C表示结构,则A、B、C依次表示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
(2)a、b、c、d表示的液体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血浆,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所以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d中氧气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d、a。
(3)b的成分是组织液,大部分被血浆回收,小部分被淋巴回收,还有一部分进入细胞内,成为细胞内液,所以,b的去向是渗透到血浆、淋巴或细胞内液中。
(4)肌肉注射时,一般药物被注射进入组织液,胰岛素为蛋白质,蛋白质不能由组织液进入血浆,只能由淋巴回收再经淋巴循环最终汇入血浆,再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14.
【答案】
(1)有氧呼吸
(2)增加
协助扩散
(3)空间结构
组织液(血浆、内环境)
6
(4)H2O
Cl-
【解析】
(1)人体血浆中的CO2主要来自有氧呼吸。
(2)分析题图可知,CO2进入红细胞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形成H+和HCO,所以,CO2进入红细胞后,HCO的数量增加;根据细胞特点和HCO的含量,可推测HCO进入血浆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3)分析题图可知,碳酸电离形成的氢离子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到血浆中,进而进入组织液供细胞吸收利用。
(4)分析题图可知,由于红细胞内的水分子被消耗和Cl-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15.
【答案】
(1)B
组织液
组织水肿
(2)2/3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3)⑤→④→③→⑥→⑦

组织细胞
【解析】
(1)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水分来自血浆A和细胞内液C,前者通过毛细血管壁a,后者通过细胞膜b。
(2)⑦是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毛细血管壁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3)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中的⑦组织细胞。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