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29 21: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生物人教版选修3
第2章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课时
A卷
一、选择题(12小题)
1.在奥运会的田径100米决赛中,运动员一听到枪响,个个都像离弦的箭一样。这其中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3.我国篮球运动员周琦,一次在抢球中不慎摔伤,疼痛难忍。医生给他上了止痛药才得以舒缓。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4.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6.下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一结构
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可能是图Ⅱ中d结构和图Ⅲ中e结构
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c→d、双向
7.肉毒杆菌毒素之所以能除皱是因为它能阻遏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
8.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③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相关叙述正确的(

A.①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电位为零电位
B.②为神经中枢,具有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C.③为传入神经,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D.④为突触结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9.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脊髓排尿中枢被破坏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
依次是


A.尿失禁、正常排尿
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
D.不能排尿,尿失禁
10.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胞吐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11.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灵敏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12.有一位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此人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哪个部位受到损伤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3小题)
13.当轴突末梢有兴奋传来时,会触发突触前膜中的Ca2+顺浓度梯度流入突触小体,使更多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回答下列问题:
(1)Ca2+进入突触小体的方式是

(2)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不会持续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原因是

(3)在正常生理条件的基础上,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流入,将会使
,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4)使用一定浓度的Mg2+处理突触小体后,检测到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含量迅速减少,合理的解释是


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请根据以下人体缩手反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组成,图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

(2)正常情况下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中,突触小体是由神经元①的
(填“轴突”、
“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的化学物质叫

15.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


(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
,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

。(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
(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
(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
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的是
(膜内或膜外)的电荷移动方向。
生物人教版选修3
第2章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课时
A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C
【解析】突触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需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长,所以反射弧中枢突触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2.
【答案】D
【解析】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错误;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3.
【答案】C
【解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由于题中提出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因此可排除A、B、D三项。而突触间隙中存在神经递质的传导,因此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4.
【答案】B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为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A错误;由于b是传出神经,所以切断d、刺激b,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正确;兴奋在结构c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结构b的传导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C错误;Ⅱ处表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的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5.
【答案】D
【解析】①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所以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发育逐渐趋于完善,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表明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以上两种现象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6.
【答案】B
【解析】a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图Ⅱ中c及图Ⅲ中g即是轴突末梢,A正确;图Ⅱ中d是神经元细胞体及其上的树突,图Ⅲ中g是轴突末梢,B错误;突触后膜可能为胞体膜或树突膜,如d或e,C正确;兴奋在图Ⅰ中的传递方向为a→b,在图Ⅱ中的传递方向为c→d,在图Ⅲ中为同一神经元,可双向传导,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7.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毒素的生理作用是阻遏乙酰胆碱释放,而乙酰胆碱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因此该毒素影响的部位为突触前膜。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8.
【答案】B
【解析】①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电位为静息电位,而不是零电位,A错误;②为神经中枢,具有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B正确;③为传出神经,在整个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导的,这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C错误;④为突触结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9.
【答案】B
【解析】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就没有了尿意,表现为尿失禁;脊髓排尿中枢被破坏的病人则无法完成排尿反射,表现为不能排尿,B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0.
【答案】C
【解析】在突触小体a中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A正确;①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正确;神经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处会变成动作电位,即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错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1.
【答案】C
【解析】“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此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电刺激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且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会引起肌肉的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发生偏转,B正确;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灵敏电流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2.
【答案】C
【解析】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即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该患者是由于大脑皮层的运动性语言中枢③受损。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3.
【答案】
(1)协助扩散
(2)(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神经递质会被相应的酶分解(或被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3)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增加
(4)Mg2+可能使Ca2+通道关闭(Ca2+与Mg2+竞争Ca2+通道),(从而抑制了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Mg2+可能抑制了Ca2+的作用,(从而抑制了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
【解析】
(1)由于Ca2+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突触小体,因此其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2)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由于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或被运回突触前神经元,因此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不会持续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3)在正常生理条件的基础上,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流入,将会使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增加,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4)Mg2+处理突触小体后,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含量迅速减少,其原因可能是Mg2+使Ca2+通道关闭(Ca2+与Mg2+竞争Ca2+通道),也可能是Mg2+抑制了Ca2+的作用,从而抑制了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本题答案合理即可)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14.
【答案】
(1)3
效应器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感受器
(2)单向
轴突
神经递质
【解析】
(1)缩手反射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3个神经元组成;由图中c上有神经节可以判断c为传入神经,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推断出d为感受器、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
(2)因为反射弧中有突触的存在,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常见的突触类型有两种即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由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15.
【答案】
(1)效应器
感受器
(2)化学信号
高尔基体
线粒体
(3)Z
X(或Y)
(4)双向
电位差
局部电流
膜内
【解析】
(1)据图甲分析,根据神经节和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A是效应器,B是感受器。
(2)兴奋在突触间隙传递的信号为化学信号,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探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药物应涂在突触处,即Z处。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药物应涂在神经纤维上,即X(或Y)处。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