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1课时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同步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1课时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同步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30 08: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必修1
课时1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A版教师卷
【题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片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全球气候变暖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小题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小题3】该图片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可能导致
①低纬地区山地冰雪量增加
②我国南海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
③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
④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文】科学家预测,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6℃,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冰川退缩 ②冻土融化
③全球温度带北移 ④灾害性天气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是
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
【小题3】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是
A.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C.由集中供暖改为分散供暖
D.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
【题文】图瓦卢人口仅11万,国土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陆地最高处海拔仅4.5
m,2000年2月,海水淹没了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图瓦卢前总理佩鲁悲壮地说,他们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下图为图瓦卢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使图瓦卢成为
“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的主要原因是
A.近年来全球降水增多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为地破坏海洋环境
D.图瓦卢人口增长迅速
【小题2】为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排放,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③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④停止使用煤和石油的化石燃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文】由于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条件、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的气候在不断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理事实能说明某一时期地球气候正处在冰期的是
①冰川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 
②冰川由平原向高山后退 
③台湾岛的面积不断扩大
 
④黄河流域出现洪水现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①引起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 
②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受热膨胀 
③极地温度升高,造成冰川融化 
④造成降水增加,入海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文】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有这样的描述,南北朝期间,南朝官府在都城南京覆舟山(小九华山,海拔61米)建立冰房,是一个有气候意义的事。冰房是周代以来各王朝备用的建筑,将冬季的冰储存在地窖中,用以保存食物不至腐烂之用(主要是夏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南京覆舟山冰房所需大量的冰的来源最有可能是
A.南京本地
B.黄河流域
C.钱塘江流域
D.人造冰块
【小题2】根据材料可知,较现在
A.南京冬季气温低
B.华北地区播种期早
C.南京冬夏温差大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
【题文】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下图为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材料推测该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小题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高山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题文】甲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全球气温、全球海平面的变化示意图,乙图为世界主要CO2排放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A、B、C三条曲线中代表CO2增长曲线的是________。
(2)工业革命以来,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所致。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结合乙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CO2排放总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CO2的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图甲),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为克兰河的上游(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
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的影响(图乙和图丙)。
(1)根据材料说出克兰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体。
(2)根据图乙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根据图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克兰河上游径流量的变化。并推测其变化对下游的阿勒泰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1
课时11
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A版教师卷
参考答案与解析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熊的生存环境严重恶化,这是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大量融化。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小题3】低纬地区山地降水以雨水为主,冰雪量少,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低纬冰雪量增加,①错;由于气候变暖,东海水域水温也可能升高,利于南海热带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②正确;气候变暖,热量增加,寒冷季节变短,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③正确;气候变暖,全球大气环流多变,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④正确;因此D项正确。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易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小题1】气候变暖可导致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全球温度带应移向高纬,灾害性天气将会增多。
【小题2】气候变暖会导致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南移;因热量增多,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范围向北扩展;因温度升高,利于害虫的繁殖,其影响范围会扩大;部分降水较少的小麦产区,会因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气候干旱,小麦减产。
【小题3】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不利于减排二氧化碳;分散供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增加资源消耗,增加废弃物排放,不利于减排二氧化碳。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小题1】据材料可知,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海拔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图瓦卢大部分低地被淹没。
【小题2】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推广节能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吸收和固定的二氧化碳增多;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以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为主,不能完全停止使用,故A项正确。
考点:气候变暖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小题1】地球处于冰期时,气温较低,冰川应向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推进;由于全球的冰川数量增多,海平面下降,会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极地冰川融化,大量的冰雪融水汇至海洋,使海平面上升;也会使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成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解析】
【小题1】南京覆舟山冰房海拔仅61米,冰房所需大量的冰最有可能是就地取材,即南京本地,故A项正确。
【小题2】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当地有冰房,冬季有结冰期,说明南朝时冬季气温较现在低,A项正确;气温低,华北地区播种期比现在晚;冬夏温差大小与冬季、夏季的平均气温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与黄赤交角有关,据材料并不能判断南京冬夏温差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考点:气候变化及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小题1】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稀疏;气候寒冷,树木生长较慢,年轮密集。读图可知,该地气候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的交替变化,故B项正确。
【小题2】M时期年轮密集,推测此时期气候不利于树木生长,应处于寒冷期。寒冷期高山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洪灾发生频率下降。
考点:气候的变化及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难
【答案】
(1)C
(2)发达
发展中
(3)新加坡
美国
中国(美国、中国前后位置可互换)
(4)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水循环过程,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等。
【解析】第(1)题,工业革命以来,CO2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速度不断加快,甲图中C曲线符合。第(2)题,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较早,工业水平高,消耗的能源多,
CO2排放的总量也多。发展中国家现在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并且发展中国家数量较多,在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CO2排放量也将会大增。第(3)题,读图可知,新加坡是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美国人口超过3亿,且人均排放量大;中国人均排放量较少,但人口超过13亿,故美国、中国的CO2排放总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两个国家。第(4)题,CO2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气候带来的影响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对气候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
【答案】
(1)季节性积雪融水。
(2)全球气候变暖使克兰河流域降水和气温都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减少。
(3)变化:径流量增大,汛期提前。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春旱。弊:加剧初夏缺水程度;影响下游地区农业生产、
渔业用水;春季融雪山洪灾害加剧。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文信息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在4—6月克兰河阿勒泰水文站流量较大,降水却较少,故判断可能是受气温影响,其补给可能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若为冰川融水补给,则7、8月补给量最大,水文站水量峰值应发生于7、8月。克兰河上游在阿尔泰山北坡,根据坡向和所处的风带,可以推出其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
第(2)题,读图分析题,从图中分析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读图,克兰河1958—2005年月升温速率(虚线)和月降水变化速率(实线)都是波动上升,从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冬季增温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减少。第(3)题,克兰河主要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河流融雪径流最大月从
6
月提前到
5
月,汛期提前,水量增大。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由于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的地区,水源不足,到了春季农作物播种时需要水灌溉,水量增大,有利于缓解春旱;也有不利的,气候变暖汛期提前,水量加大,洪灾加剧,同样会导致原来有水初夏缺水,影响农业活动。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