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30 09:15:14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共100分。
2.请把选择题所选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宋欧阳修的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主要描述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如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芸豆、黄瓜、西红柿、海带、花生等都是餐桌上常吃的菜品,小明同学想获取
它们的种子来种植,你认为他不可能得到的是(  )
A.黄瓜 B.西红柿 C.海带 D.芸豆
4.下列植物与它所属类群的匹配错误的是(  )
A.海带--藻类植物 B.墙癣--苔藓植物
C.苏铁--蕨类植物 D.大豆--种子植物
5.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 D.被子植物一般能开花结果
6.图中所示的植物是八步区贺街三华李,若根据某个器官判断三华李是被子植
物,这个器官是(  )
A.茎 B.叶
C.种子 D.果实
7.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阴雨天移栽植物,可以提高成活率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8.丽丽的妈妈向邻居要了一棵小树苗,不合理的移栽方法是(  )
A.选择阳光明媚的中午移栽 B.剪去部分枝叶
C.移栽时根部带一坨土 D.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9.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构成细胞
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
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
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
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12.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相对最多的环境是(  )
A.清晨的草地 B.中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13.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的是(  )

A.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B.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 D.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4.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她为大多数生物提供(  )
①物质 ②能量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水
A.①和④ B.③和⑤ C.①和② D.②和④
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
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A.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B.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C.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
D.此叶片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
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光合作用
B.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D.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用保鲜袋把新鲜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
用是(  )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蒸发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19.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合力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从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
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9分)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是古老的   类植物桫椤,之所以把它划分为该类植物,是因为
它有   的分化,将其叶片翻过来,在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
点的孢子囊,里面有许多   。
图二名称是银杏,该植物都属于   植物。
图三属于 植物,该类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当做
   的指示植物。
22.(12分)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21教育网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吗?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 有关?
(3)预测实验(二)的结果:A、B、C三塑料袋中的水珠数;   袋壁内水
珠最多;   袋壁内水珠较少;   袋壁内水珠最少。
实验(二)的结论是: 
23.(9分)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操作如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步骤(2)的目的是 
(3)步骤(4)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   
(4)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 (填“变蓝”或
“不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进而说明 是
绿色植物制作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4.(8分)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概念图。21cnjy.com

“Ⅰ”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Ⅱ”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哪一结
构  。
(2)物质①主要通过植物根尖结构中的   吸收。
(3)下列可用于检验物质②的是   。
A.酒精 B.澄清石灰水 C.碘液 D.带火星细木条
25.(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B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进行  作用,其场所是
(2)把D处夹紧,E处打开,当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C瓶的气体能使带小火
星的小木条复燃,这时植物产生的气体是  。
若要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   ,
把D打开。
若用黑纸片将B装置罩上,并将D处夹紧,E处打开,此时绿色植物主要
进行   作用,过段时间后若向C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
到该液体出现   现象。
26.(5分)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而导致玻璃罩
内缺氧。
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
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玻璃罩内壁有水珠,这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作用。
从这一实验现象来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7.(5分)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姑婆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2%,年平均降雨量1704mm,空气的相对温度为80%以上,公园内空气清洁度高,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6万/立方厘米,有“天然氧吧”的美誉。21·cn·jy·com
(1)公园中绿色植物的   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天然氧吧”通常是指植被茂密,氧气含量高的地方,请写出表示氧气产
生的有关式子:   
公园中有机物的分解,各种生物的   不断消耗氧气,排出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又通过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氧气排到大气中,对维持森林公园中的   相对平衡起着重要
的作用。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宋欧阳修的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主要描述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答案:A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没有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的是夏季,降水较多,土壤地面潮湿,苔藓植物大量繁殖,连台阶都被苔藓植物覆盖变绿了。
【分析】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如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的叶片躺在水面上,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答案: D
解析:【解答】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A正确;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C正确;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D错误。21·cn·jy·com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芸豆、黄瓜、西红柿、海带、花生等都是餐桌上常吃的菜品,小明同学想获取它们的种子来种植,你认为他不可能得到的是(  )
A.黄瓜 B.西红柿 C.海带 D.芸豆
答案:C
解析:【解答】芸豆、黄瓜、西红柿、花生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而海带则属于藻类植物,不结种子,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他不可能得到海带的种子。 【分析】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4.下列植物与它所属类群的匹配错误的是(  )
A.海带--藻类植物 B.墙癣--苔藓植物
C.苏铁--蕨类植物 D.大豆--种子植物
答案:C
解析:【解答】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墙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B正确;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C错误;
大豆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D正确。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
D.被子植物一般能开花结果
答案:B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B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分化出输导组织,C正确;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一般能开花结果,D正确。www.21-cn-jy.com
【分析】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6.图中所示的植物是八步区贺街三华李,若根据某个器官判断三华李是被子植物,这个器官是(  )
A.茎 B.叶
C.种子 D.果实
答案: D
解析:【解答】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种子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由图可知,三华李具有果实这一器官,可见是被子植物。
【分析】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7.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阴雨天移栽植物,可以提高成活率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答案:A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A错误;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正确;阴雨天光照不强,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可以提高成活率,C正确;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D正确。21教育网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8.丽丽的妈妈向邻居要了一棵小树苗,不合理的移栽方法是(  )
A.选择阳光明媚的中午移栽 B.剪去部分枝叶
C.移栽时根部带一坨土 D.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答案:A
解析:【解答】树苗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在植树过程中,树苗的根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伤害,为了提高树苗的吸水能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可以采取根部带一土坨,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树苗的吸水能力;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树时去掉部分叶片移栽,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树苗的保水能力;同时阴天或傍晚移栽,阳光较弱,也能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阳光明媚的中午移栽,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会散失大量的水分,不利于树苗的成活。【出处:21教育名师】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9.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构成细胞
答案:A
解析:【解答】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21*cnjy*com
【分析】植物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
10.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答案:C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因此水分变化的数量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这里的水由根吸收,吸水总量由气泡所指示的移动位置,没有补充水分,随着根的吸水,气泡会向左移动,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版权所有:21教育】
11.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
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答案:C
解析:【解答】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装置B中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装置C中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装置B、C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此实验与酵母菌、乳酸菌的结构无关,因此不能说明“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2.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相对最多的环境是(  )
A.清晨的草地 B.中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答案:D
解析:【解答】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下午的树林,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相对最多。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13.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B.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 D.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 C
解析:【解答】①与②种子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是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而不能证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A错误;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一是植物蒸腾作用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二是土壤水分的蒸发,B错误;将叶片的主叶脉切断,则叶脉中的导管被切断,这样叶片A区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叶片的A区和B区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C正确;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燃烧的蜡烛熄灭表明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因此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不是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4)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14.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她为大多数生物提供(  )
①物质 ②能量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水
A.①和④ B.③和⑤ C.①和② D.②和④
答案: C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总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5.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答案:A
解析:【解答】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B、C错误;叶片A只有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B不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错误。www-2-1-cnjy-com
【分析】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叶片B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
1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B.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C.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
D.此叶片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则表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B正确;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③代表水分,④代表有机物,C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错误。
【分析】(1)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2)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3)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  21*cnjy*com
17.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光合作用
B.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D.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答案: B
解析: 【解答】图示中A点吸收二氧化碳为负数,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点为零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不是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的二氧化碳趋于平衡,说明BC段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C正确;光照强度大于D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增强,D正确。
【分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A点不吸收二氧化碳,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为零界点,从A到B光越来越强,植物光合作用越来越强,到B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呼吸作用分解的物质与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相等。随着光越来越强,植物光合作用越来越强,到C点以后,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自我保护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18.用保鲜袋把新鲜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蒸发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答案:C
解析:【解答】保鲜袋将新鲜水果封装起来后,在水果的呼吸作用下,保鲜袋内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其呼吸作用也越来越弱,继而受到抑制,就达到了保鲜的目的。
【分析】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19.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合力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A
解析:【解答】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气肥”实质上二氧化碳气体,A错误;移栽幼苗的时候最易损伤幼根和根毛,使植物根的吸收功能大大降低,会导致缺水萎蔫,甚至死亡,B正确;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C正确;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D正确。21cnjy.com
【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0.从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动力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A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的平衡,B正确;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C错误;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在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正确。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②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③是天然的“蓄水池”,绿色植物还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是整个生物圈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非选择题(共60分)
21.(9分)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是古老的   类植物桫椤,之所以把它划分为该类植物,是因为
它有   的分化,将其叶片翻过来,在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
点的孢子囊,里面有许多   。
图二名称是银杏,该植物都属于   植物。
图三属于 植物,该类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当做
   的指示植物。
答案:(1)蕨 根茎叶 孢子 (2)裸子 (3)苔藓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解析:【解答】(1)图一是古老的蕨类植物桫椤,之所以把它划分为该类植物,是因为它有根茎叶的分化,将其叶片翻过来,在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点的孢子囊,里面有许多孢子。(2)图二是银杏,其种子都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3)图三属于苔藓植物,该类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来源:21cnj*y.co*m】
【分析】(1)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3)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矮小,苔藓植物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2.(12分)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吗?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 有关?
(3)预测实验(二)的结果:A、B、C三塑料袋中的水珠数;   袋壁内水
珠最多;   袋壁内水珠较少;   袋壁内水珠最少。
实验(二)的结论是: 
答案:(1)叶片 (2)叶片的多少(3)A B C (4)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
解析:【解答】(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叶片面积、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2)(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的多少有关。(3)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预测实验(二)结果:A袋壁内水珠最多,B袋壁内水珠较少,C袋壁内水珠最少。(4)实验(二)结论: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
【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叶片面积的影响。
23.(9分)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操作如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步骤(2)的目的是 
(3)步骤(4)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   
(4)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 (填“变蓝”或
“不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进而说明 是
绿色植物制作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1)把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2)对照 (3)叶绿素(4)变蓝 淀粉 光
解析:【解答】(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4)淀粉遇碘变蓝色。为了检验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所以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图(7)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这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现象还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1-c-n-j-y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4.(8分)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概念图。2·1·c·n·j·y

“Ⅰ”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Ⅱ”主要发生在细胞内的哪一结
构  。
(2)物质①主要通过植物根尖结构中的   吸收。
(3)下列可用于检验物质②的是   。
A.酒精 B.澄清石灰水 C.碘液 D.带火星细木条
答案:(1)光合作用 线粒体 (2)导管 (3)C
解析:【解答】(1)Ⅰ为植物的光合作用,Ⅱ为植物的呼吸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2)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物质①是水分,主要通过植物根尖结构中的导管吸收;②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3)②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5.(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B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进行  作用,其场所是
(2)把D处夹紧,E处打开,当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C瓶的气体能使带小火
星的小木条复燃,这时植物产生的气体是  。
若要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   ,
把D打开。
若用黑纸片将B装置罩上,并将D处夹紧,E处打开,此时绿色植物主要
进行   作用,过段时间后若向C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
到该液体出现   现象。
答案:(1)光合(2)氧气 (3)二氧化碳 (4)呼吸 浑浊
解析:【解答】(1)装置B内的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场所是叶绿体。(2)氧气有能助燃的特性,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3)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而加强,若要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把D打开。(4)若用黑纸片将B装置罩上,并将D处夹紧,E处打开,此时绿色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6.(5分)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而导致玻璃罩
内缺氧。
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
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玻璃罩内壁有水珠,这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   
作用。
从这一实验现象来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1)呼吸 (2)光合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3)蒸腾
(4)光合
解析:【解答】(1)甲装置中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时间长了小白鼠通过呼吸作用将容器内的氧气很快消耗干净,因此小白鼠会缺氧而无法呼吸导致死亡。(2)乙装置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并吸收了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因此小白鼠能正常活着。光合作用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玻璃罩内壁有水珠,这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7.(5分)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姑婆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2%,年平均降雨量1704mm,空气的相对温度为80%以上,公园内空气清洁度高,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6万/立方厘米,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1)公园中绿色植物的   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天然氧吧”通常是指植被茂密,氧气含量高的地方,请写出表示氧气产
生的有关式子:   
公园中有机物的分解,各种生物的   不断消耗氧气,排出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又通过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氧气排到大气中,对维持森林公园中的   相对平衡起着重要
的作用。
答案: (1)蒸腾作用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碳-氧
解析:【解答】(1)公园中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天然氧吧”通常是指植被茂密,氧气含量高的地方,氧气产生的有关式子: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3)公园中有机物的分解,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又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氧气排到大气中,对维持森林公园中的碳-氧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