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1-30 09:19:44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单元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共100分。
2.请把选择题所选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身体结构简单,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
A.河蚌 B.海葵 C.蜘蛛蟹 D.海马
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主要依据是(  )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3.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
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有千姿百态的动物卡通形象,如小蜗(蜗牛)、蟹老板
(螃蟹)、章鱼哥(章鱼)、泡芙老师(鱼)等,这些卡通形象对应的动物不
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蜗牛 B.螃蟹 C.章鱼 D.鱼
5.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蚕身体分节与躯体运动灵活相适应
B.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C.鲫鱼身体呈流线型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D.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6.下列叙述中,与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特点不相符的是(  )
A.有气囊提高肺气体交换效率 B.食量较大,消化能力强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体温随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
7.2016年是中国农历的猴年,猴以其灵巧敏捷。机灵活泼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
它的身体被毛、胎生,请判断猴属于(  )
A.鸟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D.爬行类
8.有关下列几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和C都是恒温动物
B.B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C.A和B、C、D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柱
D.C体内有许多气囊,气囊和肺部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9.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
A.使身体能运动 B.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C.散发体内的热量 D.完成呼吸和取食
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
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 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
蛇、马、羊、猴、鸡、狗、猪。下列生肖动物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
行类动物的一组是(  )
A.猪、蛇、鸡 B.鸡、牛、鼠 C.鸡、兔、蛇 D.狗、羊、蛇
蚯蚓在土中“屈伸自如”,鱼儿在水中“穿梭不息”,螃蟹在泥滩上“横行
霸道”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蠕动、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蠕动、游泳、行走
学校运动会上男女1000米800米团体跑,当发令枪一响,同学们如离弦之箭
你追我赶,关于此时的运动,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多组肌群参与了运动
B.肌肉运动是受到体内神经刺激而产生的
C.此时除运动系统参与外,人体的其余系统都密切配合
D.此时的运动只有运动系统的参与
明年中考体育测试我市拟将引体向上调整为必考项目。在将身体拉至最高位
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  )
A.肱二头肌 B.肘关节 C.上肢神经 D.前臂骨
动物的行为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对于动物适应生存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
意义。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水螅捕食水蚤
B.草履虫对盐水、葡萄糖溶液的不同反应
C.蚯蚓会爬离强烈的阳光
D.被臭鼬用臭气喷射过的掠食者,再见到臭鼬后避开
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图所示),
蚂蚁的这种通讯依靠的是(  )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激素
17.下列成语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雄鸡报晓 C.老马识途 D.饿虎扑羊
导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当盲人遇到障碍和需要拐
弯时,它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下列有关导盲犬主要特征和行为的
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体温恒定 ②变温动物 ③胎生、哺乳 ④体表被毛 ⑤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
行为 ⑥导盲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
有(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20.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
C.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下图是三种动物特征比较的示意图,交叉部分为共同特征。请将ABCD与文字描述对应连线:

22.(8分)仔细观察下面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所学习的有关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网
比较甲和乙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都分“节”,但甲动物属于   
动物,其运动是靠   辅助完成的,乙动物有足和翅,身体外有
   ,属于   动物。
比较丙和丁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差异不大,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纲,
其中在于丁动物的体表覆盖  ,而丙动物的体表无此结构,但皮
肤能   ,且幼体离不开水。
如果解剖甲和丙动物会发现,丙动物体内有“骨架”结构,而甲动物体内
没有。像甲动物一样体内没有“骨架”的动物称为   ,像丙
动物一样体内有“骨架”的动物称为   动物。
23.(6分)提起《昆虫记》,人们会想起“迁徙的蜘蛛”、“会唱歌的蟋蟀”还有“勤劳的蜜蜂”等十分有趣的故事。 (1)上述三种动物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坚韧的、防止水分散失的
,但其中只有两种动物属于昆虫,具有2对翅、3对足等
特征,它们是 和 。 (2)“会唱歌的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唱歌”以吸引异性,从行为获
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 (3)“勤劳的蜜蜂”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分工明确,这符合
行为的特征。
24.(12分)为更好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湘潭市教育行政部门将中长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作为中考测试题目,测试中我们需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才能完成系列运动,如图分别是伸肘动作产生的示意图和关节模式图,据图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如图所示的肱二头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1]是  。
(2)图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关节之所以牢固,不容易脱出,一
是因为[ ] 在[ ] 中,不容易脱出,二
是因为在关节外面有[ ]   的包绕。当我们做立定跳远
时,由于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 ] ,可缓冲两骨
之间的撞击,此外[ ]   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
的摩擦,让关节变得很灵活。
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
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   系统的支配下,
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25.(14分)81岁的东营老人赵元新人称“东营迷”,他走遍我市三县两区,将东营美食、美景编成数十首韵味风趣、节奏明快的山东快书。且听这一段:“东营美食千千万,听我慢慢对你言,广饶驴肉史口鸡,黄河刀鱼堪称奇”;河口蛤蜊孤岛鱼,大闸蟹来数第一,海蜇头小虾皮,蚂蚱酱香飘万里…” (1)以上提及的动物,按照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分成两大类,其中,
蛤蜊、大闸蟹、海蜇、吓、蚂蚱属于 动物 (2)与其他动物相比,海蜇结构简单,体壁仅由内、外层细胞构成,
蛤蜊、虾、蚂蚱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所不同的是 身体分部,
足和触角均分节 (4)刀鱼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驴和鸡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 (5)刀鱼和鸡都是卵生,但驴具有 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
代的成活率。 (6)每年清明前后,成年黄河刀鱼沿着黄河逆行回到它原来的出生地进行产卵,
刀鱼的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26.(12分)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
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
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如图所示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
公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后,学会
了绕道取食。
蚯蚓走迷宫与公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会某种行为的
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
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身体结构简单,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
A.河蚌 B.海葵 C.蜘蛛蟹 D.海马
答案:B
解析:【解答】身体结构简单,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选项中海葵是腔肠动物,河蚌是软体动物,蜘蛛蟹是节肢动物,海马是鱼类。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  )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答案:C
解析:【解答】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因此身体是否分节是区分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21cnjy.com
3.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
答案:B
解析:【解答】图中的A海葵、C水螅、D海蛰都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而B水蚤属于节肢动物,可见B符合题意。2·1·c·n·j·y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有千姿百态的动物卡通形象,如小蜗(蜗牛)、蟹老板(螃蟹)、章鱼哥(章鱼)、泡芙老师(鱼)等,这些卡通形象对应的动物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www-2-1-cnjy-com
A.蜗牛 B.螃蟹 C.章鱼 D.鱼
答案: D
解析:【解答】蜗牛、章鱼都属于软体动物,螃蟹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分析】(1)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2-1-c-n-j-y
5.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蚕身体分节与躯体运动灵活相适应
B.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C.鲫鱼身体呈流线型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D.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答案:B
解析:【解答】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A正确;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而不是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B错误;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与水生生活相适应,C正确;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与陆地生活相适应,D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分析】(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如蚯蚓、水蚤、沙蚕。(2)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3)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下列叙述中,与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特点不相符的是(  )
A.有气囊提高肺气体交换效率 B.食量较大,消化能力强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体温随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解答】家鸽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A正确;食量较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B正确;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C正确;鸟类体温随环境不同而不发生变化,属于恒温动物,D错误。21*cnjy*com
【分析】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7.2016年是中国农历的猴年,猴以其灵巧敏捷。机灵活泼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它的身体被毛、胎生,请判断猴属于(  )
A.鸟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D.爬行类
答案: C
解析:【解答】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猴身体被毛、胎生,属于哺乳类。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8.有关下列几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和C都是恒温动物
B.B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C.A和B、C、D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没有脊柱
D.C体内有许多气囊,气囊和肺部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 D
解析: 【解答】家兔的身体被毛,家鸽身体被覆羽毛,有利于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A正确;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B正确;蜜蜂的体内无脊柱, 属于无脊椎动物,家兔、家鸽、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家鸽体内有许多气囊,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www.21-cn-jy.com
【分析】图中A蜜蜂属于节肢动物,B家兔属于哺乳动物,C家鸽属于鸟类,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9.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
A.使身体能运动 B.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C.散发体内的热量 D.完成呼吸和取食
答案: D
解析: 【解答】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和取食。21·世纪*教育网
【分析】鱼用鳃呼吸,鱼的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21*cnjy*com
10.如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答案:D
解析:【解答】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而鲢鱼用鳃呼吸,E不可以表示肺呼吸,A错误;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乌龟是真正的陆生动物,P不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B错误;鲢鱼和乌龟都是变温动物,F不可以表示体温恒定,C错误;青蛙、鲢鱼、乌龟体内都有脊柱,Q可以表示有脊柱,D正确。【版权所有:21教育】
【分析】图中E表示青蛙和鲢鱼的共同特征;Q表示青蛙、鲢鱼、乌龟的共同特征;P表示青蛙和乌龟的共同特征;F表示鲢鱼和乌龟的共同特征。
1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下列生肖动物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  )
A.猪、蛇、鸡 B.鸡、牛、鼠 C.鸡、兔、蛇 D.狗、羊、蛇
答案:C
解析:【解答】猪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属于爬行动物,鸡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属于鸟类,A不合题意;鸡属于鸟类,牛、鼠都属于哺乳动物,B不合题意;鸡属于鸟类,兔属于哺乳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C符合题意;狗、羊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D不合题意。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12.蚯蚓在土中“屈伸自如”,鱼儿在水中“穿梭不息”,螃蟹在泥滩上“横行霸道”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蠕动、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蠕动、游泳、行走
答案: A
解析:【解答】上述文字叙述中,包含三种生物:蚯蚓、鱼、螃蟹。其中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运动方式为蠕动;鱼属于鱼类,运动方式为游泳;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来源:21cnj*y.co*m】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13.学校运动会上男女1000米800米团体跑,当发令枪一响,同学们如离弦之箭你追我赶,关于此时的运动,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多组肌群参与了运动
B.肌肉运动是受到体内神经刺激而产生的
C.此时除运动系统参与外,人体的其余系统都密切配合
D.此时的运动只有运动系统的参与
答案: D
解析:【解答】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A正确;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正确;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D错误。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4.明年中考体育测试我市拟将引体向上调整为必考项目。在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  )
A.肱二头肌 B.肘关节 C.上肢神经 D.前臂骨
答案: B
解析: 【解答】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在将身体拉至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肘关节。21·cn·jy·com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其中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5.动物的行为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对于动物适应生存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水螅捕食水蚤
B.草履虫对盐水、葡萄糖溶液的不同反应
C.蚯蚓会爬离强烈的阳光
D.被臭鼬用臭气喷射过的掠食者,再见到臭鼬后避开
答案:D
解析:【解答】水螅捕食水蚤、草履虫对盐水、葡萄糖溶液的不同反应、蚯蚓会爬离强烈的阳光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被臭鼬用臭气喷射过的掠食者,再见到臭鼬后避开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图所示),蚂蚁的这种通讯依靠的是(  )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激素
答案: B
解析:【解答】从图中看出蚂蚁用头左右摆动召唤同伴到新食源地或用身体前后来回运动召唤伙伴到新巢址,这是蚂蚁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
17.下列成语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 B.雄鸡报晓 C.老马识途 D.饿虎扑羊
答案: C
解析:【解答】蜻蜓点水、雄鸡报晓、饿虎扑羊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8.导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当盲人遇到障碍和需要拐弯时,它会引导主人停下以免发生危险,下列有关导盲犬主要特征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体温恒定 ②变温动物 ③胎生、哺乳 ④体表被毛 ⑤导盲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⑥导盲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解答】导盲犬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导盲犬靠四肢行走,带领盲人安全地出行是学习行为。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3)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行为。
19.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 B
解析:【解答】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体现了蚂蚁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20.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C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A正确;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人为的大量捕杀某种有害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有益动物,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C错误;松鼠将松子储存在树洞里、地面下,贮食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正确。21教育网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下图是三种动物特征比较的示意图,交叉部分为共同特征。请将ABCD与文字描述对应连线:

答案:

解析:【解答】A---金鱼、家鸽、白鲸体内都有脊柱;B---金鱼、家鸽都是卵生;
C---金鱼、白鲸都在水中生活;D---白鲸和家鸽都是恒温动物。
【分析】(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2.(8分)仔细观察下面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所学习的有关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网
比较甲和乙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都分“节”,但甲动物属于   
动物,其运动是靠   辅助完成的,乙动物有足和翅,身体外有
   ,属于   动物。
比较丙和丁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差异不大,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纲,
其中在于丁动物的体表覆盖  ,而丙动物的体表无此结构,但皮
肤能   ,且幼体离不开水。
如果解剖甲和丙动物会发现,丙动物体内有“骨架”结构,而甲动物体内
没有。像甲动物一样体内没有“骨架”的动物称为   ,像丙
动物一样体内有“骨架”的动物称为   动物。
答案:(1)环节 刚毛 外骨骼 节肢(2)鳞片 辅助呼吸 (3)无脊椎动物脊椎
解析:【解答】(1)比较甲和乙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都分“节”,但甲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其运动是靠刚毛辅助完成的,乙蝗虫有足和翅,身体外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2)丁蜥蜴的体表覆盖鳞片,属于爬行动物,丙大鲵皮肤能辅助呼吸,且幼体离不开水,属于两栖动物。(3)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像甲蚯蚓一样体内没有“骨架”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像丙大鲵一样体内有“骨架”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
【分析】图中甲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乙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丙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丁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23.(6分)提起《昆虫记》,人们会想起“迁徙的蜘蛛”、“会唱歌的蟋蟀”还有“勤劳的蜜蜂”等十分有趣的故事。 (1)上述三种动物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坚韧的、防止水分散失的
,但其中只有两种动物属于昆虫,具有2对翅、3对足等
特征,它们是 和 。 (2)“会唱歌的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唱歌”以吸引异性,从行为获
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 (3)“勤劳的蜜蜂”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分工明确,这符合
行为的特征。
答案: (1)外骨骼 蟋蟀 蜜蜂 (2)先天性 (3)社会
解析:【解答】(1)蜘蛛、蟋蟀、蜜蜂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坚韧的、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但其中只有两种动物属于昆虫,具有2对翅、3对足等特征,它们是蟋蟀和蜜蜂。蜘蛛不属于昆虫。(2)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唱歌”以吸引异性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3)蜜蜂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4.(12分)为更好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湘潭市教育行政部门将中长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作为中考测试题目,测试中我们需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才能完成系列运动,如图分别是伸肘动作产生的示意图和关节模式图,据图回答:
(1)如图所示的肱二头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1]是  。
(2)图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关节之所以牢固,不容易脱出,一
是因为[ ] 在[ ] 中,不容易脱出,二
是因为在关节外面有[ ]   的包绕。当我们做立定跳远
时,由于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 ] ,可缓冲两骨
之间的撞击,此外[ ]   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
的摩擦,让关节变得很灵活。
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
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   系统的支配下,
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答案:(1)肌腱 (2)关节囊 [a]关节头 [d]关节窝 [e]关节软骨 [c]关节腔 (3)舒张 神经
解析:【解答】(1)图1所示的肱二头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1]是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2]是肌腹。(2)图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关节之所以牢固,一是因为[a]关节头在[d]关节窝中,不容易脱出,二是因为在关节外面有[b]关节囊的包绕。当我们做立定跳远时,由于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e]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此外[c]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让关节变得很灵活。(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而此时,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分析】图中1肌腱,2肌腹,3肱三头肌,a关节头,b关节囊,c关节腔,d关节窝,e关节软骨。
25.(14分)81岁的东营老人赵元新人称“东营迷”,他走遍我市三县两区,将东营美食、美景编成数十首韵味风趣、节奏明快的山东快书。且听这一段:“东营美食千千万,听我慢慢对你言,广饶驴肉史口鸡,黄河刀鱼堪称奇”;河口蛤蜊孤岛鱼,大闸蟹来数第一,海蜇头小虾皮,蚂蚱酱香飘万里…” (1)以上提及的动物,按照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分成两大类,其中,
蛤蜊、大闸蟹、海蜇、吓、蚂蚱属于 动物 (2)与其他动物相比,海蜇结构简单,体壁仅由内、外层细胞构成,
蛤蜊、虾、蚂蚱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所不同的是 身体分部,
足和触角均分节 (4)刀鱼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驴和鸡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 (5)刀鱼和鸡都是卵生,但驴具有 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
代的成活率。 (6)每年清明前后,成年黄河刀鱼沿着黄河逆行回到它原来的出生地进行产卵,
刀鱼的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
答案:(1)无脊椎 (2)有口无肛门(3)虾、蚂蚱(4)鳃 肺(5) 胎生哺乳(6)遗传因素
解析:【解答】(1)按照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分成两大类,其中,蛤蜊、大闸蟹、海蜇、吓、蚂蚱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海蜇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体壁仅由内、外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 (3)蛤蜊、虾、蚂蚱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所不同的是虾、蚂蚱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4)刀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驴和鸡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5)刀鱼和鸡都是卵生,但驴具有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
的成活率。 (6)黄河刀鱼沿着黄河逆行回到它原来的出生地进行产卵,这种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熟练掌握各类动物的特征。
26.(12分)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
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
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如图所示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
公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后,学会
了绕道取食。
蚯蚓走迷宫与公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会某种行为的
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
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
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4)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
答案:(1)后天学习行为 学习 (2)强 少 (3)遗传 (4)实验法
解析:【解答】(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动物的取食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2)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说明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4)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分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