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3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课件(21张)+检测+反思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3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课件(21张)+检测+反思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2-01 17:12:34

文档简介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课题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明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明确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设计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能力目标
通过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
启发学生感受植物生命的执着,领会生命的奇迹,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观,树立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三、教学准备
制作本专题相关的教学课件。
学生提前到野外观察倒伏植物根茎的生长特点和顶端优势现象,也可通过资料查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中的相关内容,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分析图表,总结信息→整理信息,形成结论→解释现象,理清原理→联系生活,实践应用→探究实验,提升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四.总结
导入:大家见过田地里倒伏的植株吗?这些植株倒伏后根与茎分别往哪个方向生长?为什么?农民为什么要对棉花进行摘心,对果树进行修枝呢?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部分内容,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明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以及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板书: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作用特点:两重性 影响因素: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图表
以根为例,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明确曲线的最高点为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是浓度,并且让学生比较根茎芽三者对生长素敏感度的大小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例子,思考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去除方法和应用。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顶端优势的去除和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思索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的原因,运用已学的知识独立总结。
教师运用多媒体在学生回答后给与补充。拓展延伸
提问: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根、茎生长的方向如何?
教师要求学生限时做完【典型例题1】
教师点拨。
要求学生完成【变式训练1】
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总结更正,提醒学生注意灭草剂的使用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部分内容,思考:
什么是生长素类似物? 常见的生长素类似物有?
生长素类似物有哪些应用?
板书:二、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受精作用完成以后,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的作用?提问:无子果实怎么培育?
随后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无子果实的培育过程。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典型例题2】
教师总结评价,并要求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
教师补充说明:无子西瓜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同于无子蕃茄。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并讨论【合作探究三】部分内容,总结回答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着重思考设计预实验的目的,小组讨论。
板书:三、实验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对照实验,重点阐述预实验的目的和好处。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典型例题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概述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根据问题思考,通过预习可总结出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寻找疑难,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回答生长素的作用,作用特点和影响其生理作用的因素
学生思考总结,能够描述生长素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
学生回答根茎芽三者对生长素敏感度的大小排布
学生自学课本解决顶端优势的相关问题。
学生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

学生总结思考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学生总结陈述
学生组内讨论,总结作答。
学生思考总结,并主动陈述。其他学生给与补充。
学生思考总结,小组合作解决。
学生完成例题
学生思考作答,并陈述原因。
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
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学习实验部分,回顾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单一变量原则,并思考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小组内讨论该实验中预实验的目的。
小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思考预实验的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作答。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掌握本节内容;同时检测预习效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问题,并运用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顶端优势部分的问题。
训练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
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无子果实培育过程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训练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加深对预实验的理解和把握。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把握本节重点内容。
当堂检测
学生限时完成教学案中的当堂练习题
提升能力,检查学习效果

预习自测

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过高浓度杀死
B.过高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杀死
C.较高浓度促进,过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抑制
D.较高浓度促进,低浓度和过高浓度
2.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子番茄,其原因是 ( )
A.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番茄种子的发育
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促使番茄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
3.下列实例中能体现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  )
A.胚芽鞘的向光性 B.茎的负向重力性 C.无子番茄的培育 D.顶端优势
4.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中,下列关于注意事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证实适宜浓度范围,摸索实验条件
B.找准插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的每个插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实验不存在对照实验
当堂检测
在农业生产上,通过移植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移植过程中能
A、促进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B、抑制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C、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
D、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长根
2.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
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
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3.欲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 )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4.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课后延伸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时,茎生长仍被促进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
C.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
D.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4.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将用于实验的黄瓜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再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再套袋;②2号花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再套袋。此种实验设计的缺陷是(  )
A.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少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少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5.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这样有利于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对下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7.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都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B.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
C.顶端优势强的植物得到生存和发展,而顶端优势弱的植物必然被淘汰
D.保留顶端优势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M、N、P和Q点分别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  )
A.a、b、c、d B.a、c、d、b C.b、c、a、d D.b、d、c、d
9.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
10.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生长素浓度近地侧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11.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 mg·L-1),可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具有2~3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 mg·L-1)、蒸馏水、喷壶……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
 。?
(3)?
 。?
(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       。?
实验结果预测:(请在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12.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    、    。?
(2)由图1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    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   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13.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试回答有关问题。
(1)通常选取一年生且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进行扦插,选带芽和幼叶枝条的目的是芽和幼叶产生的    能促进枝条生根。选一年生枝条的目的是?
          。?
(2)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观察指标是 ?
         。?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的扦插方法对同种植物枝条生根影响”的研究。如出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则说明
 。?
组别
处理方法
A组
方法一
1 000
663
66.3
方法二
1 000
752
75.2
B组
方法一
2 000
1 351
67.5
方法二
2 000
1 580
79.0
注:“方法一”指插条仅正插处理(如上图甲);“方法二”指先倒插处理(如上图乙),一段时间后,再作正插处理。
答案
预习自测:1--4 AADD 当堂检测:1--4 CBBB
课后延伸1--5 DADDD 6---10 BBBAD
11.:(2)用蒸馏水稀释乙烯利溶液,配制成4种浓度(要求在0~100 mg·L-1、100~200 mg·L-1、200~300 mg·L-1三个区间各至少取一种浓度)
(3)取等量上述各浓度乙烯利溶液,用喷壶分别喷洒各组黄瓜幼苗一次
(4)各组雌花数(或各组每株平均雌花数)
实验结果预测:如配制的浓度为0、50、150、250 mg·L-1,折线图为
〔要求在横坐标上注明上述(2)中配制的浓度〕
12:(1)促进生根 抑制生根
(2)不能 4
(3)①抑制 ②X>Y,X>Z,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
13:(1)生长素 细胞分裂旺盛
(2)探究形态学上、下端(S、X)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部位)的影响 插条生根的部位和长度(数量)
(3)用先倒插再正插的方法比仅正插更能促进枝条生根(方法二比方法一更能促进枝条生根)
课件21张PPT。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习目标】
1. 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顶端优势。
2.说出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学习重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学习难点】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合作探究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形式:
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 _________ 的信息。
2、作用特点: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_____生长;既能_____ 发芽,也能 _______发芽;既能防止 _______,也能__________。调节抑制促进抑制落花落果疏花疏果3、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1)浓度:
如图,一般情况下,_____浓度时促进生长,_____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低高(2)器官曲线在A、B、C三点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 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_____________。
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_____> _____ >______
(3)成熟程度:
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4)植物种类:
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应用: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来清除_____子叶农作物田中的_____子叶杂草。

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促进根芽茎单双4、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实例:

(1)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除?应用有哪些?
顶端优势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修剪整枝去除方法生长素的应用(顶端优势)应用:果树的修枝;棉花的摘心(2)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的原因.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2134对比1与2, 3与4的浓度: 2>1 4>3 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中,
培养一段时间后,根、茎生长的方向如何?【例1】.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 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A【变式训练1】 .
据图回答问题: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
(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状态下。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__区间。
大于m小于M小于mC点以后大于i【合作探究二】 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什么是生长素类似物? 常见的生长素类似物有?
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如α-萘乙酸(NAA)、 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有哪些应用?(1)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防止落花落果
(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例2 】.在黄瓜植株上,有的雌花结出果实,有的雌花上的“小黄瓜”不能发育。请分析回答
(1)“小黄瓜”属于雌蕊的_____________部分。
(2)用何种方法可使此“小黄瓜”发育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长大的黄瓜与自然长成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现象可以说明,子房的发育不一定需要__________子房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没有种子种子【变式训练2】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
①培育无籽番茄 ②培育无籽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D【合作探究三】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处理枝条的方法有______法和______法
2.什么是预实验? 为什么要进行预实验?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因变量是什么? 哪些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
浸泡沾蘸见课本自变量: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
因变量: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作用下枝条生根的数目
无关变量:枝条处理时间的长短,同一组实验中用到的植物材料等【例3】、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采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下图)。下列是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选择最佳的生长素浓度为(  )
A.3 mg·mL-1 B.4.5 mg·mL-1 C.6 mg·mL-1 D.9 mg·mL-1

B知识结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植物的生长植物生根保蕾保铃果实发育应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茎的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无籽番茄;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课后反思
1、教学效果评价
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基础差异有针本节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性地提问,激励每个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中来,保证教学的高效有序。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验探究的分析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存在的问题
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以后要多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在探索实践中感悟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