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二 汉代儒学 教案+课件(26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二 汉代儒学 教案+课件(26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30 22:17:21

文档简介

二 汉代儒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罢黜百家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罢黜百家的目的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教科书和对老师所提供言的史料进行解读,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罢黜百家感性认识,理性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以相应的指导并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难点:1.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同学们,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不仅包括疆域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融合的向心力的形成,今天我们借助“汉代儒学”一课的学习,一起去回顾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一位千古帝王——汉武帝,是如何塑造民族融合的向心力,完成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最初塑造的。在此之前,我们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下汉代以前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首先,儒家思想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个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中国第一个文化繁荣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因为儒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社会要求变革,集权的主张,因此不被重用。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也面临一个全新的历史命题:就是如何让原来的六国人民放弃我是楚国人、齐国人等观念,形成新的统一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从而巩固其统治。我们都知道秦朝以严苛著称的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因此在在文化共同体的塑造上采取的政策是——焚书坑儒。
【讲授】新课教学
第一子目:“焚书坑儒”的批判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以下问题: 1、“焚书坑儒”的内容是什么? 3、你认为“焚书坑儒”有没有真正实现人心的统一?
学生:······
师: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仅没有实现人心的统一,相反,一个“焚”字、一个“坑”字充满了暴力和血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秦的灭亡,。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在反思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后,在治国思想上改行”黄老之学“,(概念补充“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干预。宽松的政策使得儒学逐渐走出秦朝的低谷得以复苏。同时汉代国力不断发展,为汉武帝实现政治抱负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位十六岁的年轻皇帝,开始寻求积极进取的治国理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
带着问题学进去: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 教师:(展示两幅图片)汉武帝撼动几十年“无为而治”传统治国理念,这究竟是年轻皇任性胡闹,还是大刀阔斧的政治革新?我们只有回到历史的当下,请大家结合图片思考是怎样的局势使得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
学生:······
教师:内有实力强劲、政令不通的诸侯,外有屡次和亲、却屡犯边境的匈奴,内忧外患的局势使得汉武帝迫切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的大统一。而思想上的大一统正是为了政治的大一统。
(2)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而非法家、道家、墨家等?
教师:罢黜百家后,为什么汉武帝选择的是儒家,而非法家、道家、墨家等?
学生:······
教师:这里的儒家是不是先秦时期的儒家呢?
学生:······
教师:汉武帝接受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先秦儒学,而是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
接下来大家结合导学案【合作探究】给出的材料,思考: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的?改造后的儒学基本主张有哪些?为什么说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活动要求)
学生:······
教师:与其说是汉武帝选择了儒学,不如说是时代选择了儒学。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概念,我们给大家做以下补充。
? ? ? ? ? (1)补充材料,概念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罢黜百家”以后,实际只是提高儒学地位,将其奉为官方的统治思想而已。在“罢黜百家”以后,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
??带着问题学进去:
3.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结合材料,思考: ??(3)?汉武帝独尊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
?三、太学
带着问题学进去: ?4、阅读教材第三子目,思考
? ? ?(4)太学的出现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的?
教师:为什么说设置太学是”尊“儒的表现?大家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并结合视频加以理解。(播放视频)
学生:······
教师:太学作为最高学府,里面的教师是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学生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此外,在各个郡国还设立了地方学校,官学与私学,共同构成了汉代的教育体系。这就将读书和做官;儒学和政权结合在了一起,体现其独尊的地位。到了隋唐科举制则将读书与做官两者结合的更加紧密,从此读书人醉心于功利。儒学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巩固。
带着问题学进去: ? ?5、汉武帝独尊儒术有何影响? 学生:······
师:秦始皇意识到了实现人心统一、文化共同体的塑造的重要性,但却采用了暴力的方式,失败了;汉武帝通过一种柔和的方式——教育,最终完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的塑造。
学生:······
带着感悟学出来——“变”
1、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
师:推动儒学变得是时代的变化
2、时代变化推动儒学的演变,今天我们的时代更是日新月异,当我们再回望汉代儒学,有哪些是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哪些又是不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
学生:······
带着感悟学出来——“不变”
学生:·····? ?
教师:儒学在变,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也会烙上时代印记,但不管怎么变,不管你是藏族、维族、蒙古族还是汉族,不管你是四川人、台湾人、香港人,我们都是中国人。这个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的国家是个同意的多民族国家,正是因为这种文化认同,将10几亿人口,56个民族凝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一起走过了古代的分裂,战胜了近代的列强入侵,未来我们也将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件26张PPT。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 汉代儒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 汉代儒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 百家争鸣(儒学产生)(一)“焚书坑儒”的批判带着问题学进去: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焚书坑儒”?
2、你认为“焚书坑儒”有没有真正实现人心的统一?(1)焚书:除《秦记》、博士管理文献、医药等实用之学外
(2)坑儒:坑杀儒生 没有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二 汉代儒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前221前770前206前202前141春秋战国秦朝汉初焚书坑儒(低潮) 黄老之学“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黄帝善于养生并得道成仙。“老”指老子的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治身”(虚静养身)与“治国”(无为而治:具体做法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百家争鸣(儒学产生)(儒学复苏)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二 汉代儒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前221前770前206前202前141春秋战国秦朝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儒学产生) 黄老之学(儒学复苏)焚书坑儒(低潮)带着问题学进去: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并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二)罢黜百家(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匈奴威胁,边患不止;罢黜百家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大一统的现实需要;带着问题学进去: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二)罢黜百家(2)汉武帝为什么独尊的是儒术?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这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汉代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合作探究】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的?改造后的儒学基本主张有哪些?为什么说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小组活动要求:
第一步个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小组内交流,形成组内观点,并作好记录;
第三步积极发言,展示本组探究成果;
第四步师生点评。【合作探究】思考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的?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材料四 董仲舒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合作探究】思考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的?【合作探究】改造后的儒学基本主张有哪些?为什么说
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宣扬“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提出“三纲”、“五常”④仁政, 德治少刑 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四 董仲舒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1、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3、提出“三纲五常”

4、主张仁政, 德治少刑
思考为什么说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维护封建统治) (为人处事标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概念剖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及董仲舒本人,均无此极端言论,他们的独尊儒术,无非是从思想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出发,突出儒学的文化主潮地位。儒学独尊,并非儒学独存。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以往不少历史著作,往往把汉武帝时期提倡儒术的活动,概括为“独尊儒术”,似乎它是“罢黜百家”的必然结果。这是与历史不符的。“罢黜百家”以后,实际只是提高儒学地位,将其奉为官方的统治思想而已。
从许多资料都可看出,在“罢黜百家”以后,各种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儒家以外的各派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教授、治学,而且有不少进入宫廷为官,如武帝时名臣汲黯、郑当时、司马谈都是治黄老之言者……此外,在大臣中治杂学、纵横术、阴阳学等诸子百家者,亦不乏其人。【林剑鸣《秦汉史》】 (4)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独尊儒术??政治上:重用儒生;
?思想上:表彰六经,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上:设置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
(二)罢黜百家带着问题学进去: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结合材料,思考以下问题:带着问题学进去:
3、观看视频,思考太学的出现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的?中央官学——私学太学政治管理人才做官读书+做官汉察举制:孝廉、明经 ……
科举制:明经、进士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读书
(儒家经典)察举制儒学+政权(5)汉武帝独尊儒术有何影响?带着问题学进去: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
——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积极:
?思想上: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正统)
?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
③文化教育上: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心理上: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消极:
?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是一种文化专制;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 汉代儒学二 汉代儒学前221前770前206前202前141春秋战国秦朝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统)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百家争鸣(儒学产生) 黄老之学(儒学复苏)焚书坑儒(低潮)带着感悟学出来——“变”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思想来源:糅合百家、外儒内法(2)思想内容: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地位:
正统地位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感悟学出来——“变” 时代变化推动儒学的演变,今天我们的时代更是日新月异,当我们再回望汉代儒学,有哪些是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哪些又是不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带着感悟学出来——“不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人 中华民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