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复习课教案+课件(23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复习课教案+课件(23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10:24:48

文档简介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三个方面,必修一中学生已学过辛亥革命,对本课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认知,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具体的历史的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以图片和文字资料为基本素材,灵活使用,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认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理论内容,进而对三民主义进行总体评价。
?课标要求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教学重点是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和实践。难点:分析三民主义的不足以及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异同。
二、说学情:
我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素质低,学习自觉能力不高:
三、教学设计:
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中讲解25分钟左右的基础内容, 至少为学生发言留出15分钟的时间,说说自己对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看法,实现情景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探究性地思考孙中山的苦衷、大度和对三民主义的坚持。指导学生课前分组搜集资料了解三民主义提出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孙中山、袁世凯和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上台解说的形式展示,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从资料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运用讲述法深入讲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意义。教师通过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运用ppt展示文字和影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课:ppt展示文字:思想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它能影响世界。……什么样的思想能影响世界呢?真正的思想是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产品,是独特的、有建设意义的人文精神。冷静地反思、批判、重建是真思想出现的过程,不人云亦云,达到真理和理性才是最高标准。
选自《IT时代周刊》10年第11期
通过这段文字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引出专题四的主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出20世纪中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解放富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的三位伟人,使中国人醒过来的孙中山,使中国人站起来的毛泽东,使中国人富起来的邓小平。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程有个整体的了解。
ppt展示孙中山的书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资料说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提出的背景,最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总结,政治:列强入侵清政府腐败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救国运动的失败经验

讲述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未得到回复,孙中山原为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的原因。
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当时国民,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如果自己是革命分子,那么什么是中国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以前的搜集资料,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很容易说出赶走列强,推翻清政府,建立人民的政府……然后再去学习当时的资产阶级是怎么做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方面顺理过渡到下部分知识点。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找出三民主义提出的时间方式和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并讲解: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里鞑虏是指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自主,反映了人们的意愿和时代要求。 不足:注意鞑虏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民族歧视。未提出赶走外国列强。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反映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政权的要求。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是孙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做法是:核定全国低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但是显然这种想法在当时不可能实现。
教师指出三民主义是孙潜心研究时局,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而得出的,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旗帜,对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促成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意义重大。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设想和三民主义对比,以发现其不足,顺理引出课文第二子目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对历史知识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了大总统,但此时清帝溥仪还坐在皇宫的皇位上,清政府未被完全推翻,掌握军政大权的袁世凯此时出来调节,三方妥协。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13日,孙中山辞职,15日,袁世凯被选为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盗取。
Ppt展示孙中山的书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民主义的推行遇到总总问题,孙与时俱进与中共联合退出了新三民主义,教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回答提出的时间,方式,内容和意义。教师总结并板书。讲解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让学生认识到新三民主义弥补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各民族平等;主张普遍平等民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基础,是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用ppt展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以节约时间
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各民族平等;
主张普遍平等民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让学生从中得出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并让学生体味到孙中山不屈不饶、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最后通过板书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构建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架,并复习本课的内容。
利用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愿上台发言,题目可以围绕你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看法展开或者如果你是孙中山,你会让出总统职位吗?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情景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探究性地思考孙中山的眼光、宽容和苦衷,培养学生从资料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发言的内容和方式不能预设,情况不定,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有独到的见解要鼓励,并鼓励班里的学生加入讨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感。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时间。
五、教学反思:
要注重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具有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由此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目的。
课件23张PPT。第



三个代表20













果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高考考纲: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1)提出背景浏览64页第一段,指出背景。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背景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背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君主立宪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实践: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背景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3、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政治:鸦片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实践: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背景 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4、思想:20世纪初民
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3、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有
民治
民享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2、实践: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背景1、政治: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孙中山的第一次思想转变:
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领导了广州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5、个人: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改良到革命)3、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思想:20世纪初民
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实践: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一、三民主义的提出(2)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随后,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阶段(3)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暴力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反封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涨价后的由“国民共享”前 提补充发展核 心一、三民主义的提出材料: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材料中的主张有何局限性?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我们还是
得不到土地啊!美中不足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进步性:代表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913二次革命1915—1916护国运动1911领导辛亥革命1912颁布临时约法1917—1918第一次护法
1921—1922第二次护法1912建立中华民国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教训: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须寻求新途径、力量  材料1: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2: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以俄为师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新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失败
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十月革命的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主观客观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1、标志:接受中共主张——反帝反封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重解三民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明确反帝
②民族平等普遍平等的民权节制资本
关注工农(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在何处?“新”的所在:明确反帝、民族平等;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节制资本、更关注农工三、三民主义的发展: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4)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进步性: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救中国”。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余年,其目的在求中国自由平等。
——《孙中山遗嘱》1905191219111924中国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1913—192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24—1927国民大革命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用史实说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