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课件(31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课件(31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2 14:10:11

文档简介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然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去分析各艺术的特点。
2、关于“‘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
(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先鉴别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归纳书法及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并分析每种文字的特点及其对书法发展产生的影响。(文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教材收集整理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鉴赏。
(4)鉴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出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3、关于“画中有诗”一目,建议教师:
(1)利用多媒体同时展示几组中国画和西洋画,引导学生先从视觉上对比,初步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中国画的特点。(可引导学生从作画材料、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
(2)利用多媒体投影中国画中三大类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著名的代表作,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各类作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整个中国画特点的理解。
4、关于“金声玉振”一目,建议教师:
(1)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中国著名的乐曲,让学生先自行和现代音乐对比,谈谈对古典乐曲的认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乐的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古乐就已经相当发达,当时古乐的表演形式常是诗歌、音乐、舞蹈不同程度的结合体。
(3)阅读教材,概括归纳中国古乐发展演变的历程,并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古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5、关于“宫廷舞和民间舞”一目,建议教师:
(1)利用多媒体播放古代宫廷舞和民间舞蹈片段,先让学生对两者有个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先初步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宫廷舞发展演变的历程,以及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
(3)了解古代中国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古代民间舞蹈发展演变的历程,各阶段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6、关于“戏曲”一目,建议教师:
(1)利用多媒体播放如今几种主要的戏曲剧种,让学生先从感官上集中体验一下。
(2)使学生了解戏曲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且剧种繁多。概括归纳各个时期戏曲的存在形式,并分析其特点。
7、课堂小结时,使学生明白:一定的文化艺术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因此,我们在分析任何一种文化艺术时,都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
课件31张PPT。 中国的古代艺术 右图是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获奖影片《梅兰芳》的宣传海报。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他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有了创造性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尝试探究:京剧为何被称为“国粹”?
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课标分解
1.了解我国古代书法、绘画、舞蹈、音乐、戏曲艺术的发
展成就。
2.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基本特征和发展脉
络,理解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根据你的判断,该刻石使用的书法形式是什么?
提示 篆书。
1.画中有诗右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什么类别?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提示 文人画。从图片看出该画集多种艺术于一体,包括了绘画、书法、篆刻等,因此属于文人画。
中国古代的音乐舞蹈戏曲以上四幅图片展示的是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你能正确说出四大行当吗?
提示 ①旦 ②生 ③净 ④丑
3.考点一 五种书法字体的特点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内容角度1 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角度突破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右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  )。
A.笔画详备,结体严整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解析 由图片可以看出字体线条流畅,笔画简约,是草书。
答案 B
【示范1】? 阅读一脉相承的文字:
以汉字“车”的字体演变为例
【示范2】?角度2 从书法演变历程角度突破请回答:
(1)请你从汉字“车”字的变化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并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
(2)请指出除当代简体字外,在汉字演进过程中上述字体分别产生于何时?
答案 (1)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
原因:社会交往、文化生活的推动,笔墨纸张的改善等。
(2)A.商朝 B.商朝 C.春秋战国 D.秦朝 E.秦朝
(1)演变过程:①正式形成:大约在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②成熟: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2)艺术特点: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③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④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考点二 京剧的演变过程和艺术特点突破依据:本考点是京剧艺术的重点内容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解析 京剧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而说、学、逗、唱是相声的手段。
答案 B
【示范3】?角度1 从京剧的艺术特色角度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有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二【示范4】?角度2 从京剧的发展历程角度突破材料三 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划分为……四大行当。
——《京剧行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京剧形成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将演员划分为四大行当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关键是徽班进京,并被驱逐出宫。道路: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即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2)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艺术走向成熟,涌现出十三位著名的艺人。
(3)目的:适应剧情和表演的需要,要求演员适应各类角色,逐渐演变为四大行当。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 2011年6月10日,“考古中华——新中国考古成果展”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开展。展出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石器、瓷器等,再现了夏商周及秦汉以来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历程,勾画了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热点背景 右图所示文物发掘于今河南安阳,距今已有3 200多年的历史。它可用于研究 (  )。
A.西周的历史
B.汉字发展史
C.纸的演进
D.书法艺术史
【典例1】思路导图
答案 B
下图为中国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乐器——青铜编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考向1】?A.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
B.编钟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C.代表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
D.是当时乐府机构中的乐器
解析 这套青铜编钟是战国时期的乐器,而乐府机构的设立是到秦汉,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 D
中国京剧艺术 2011年11月,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
梅尚程荀张,流派纷呈。生旦净末丑,群英荟萃。
沐浴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昂首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热点背景 京剧脸谱
【典例2】观察以上戏剧脸谱,有关这种剧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道光年间正式形成
B.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C.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剧种
D.乾隆末年涌现出程长庚等著名京剧艺人
思路导图
答案 D
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解析 京剧不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也不是以北京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故A、B、D三项的说法错误。京剧是南方一些剧种(徽剧)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C项正确。
答案 C
【考向2】?【学习思考】
(P31)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提示 “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1.(P31)在当今汉字输入电脑化、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值何在?
提示 有。中国传统书法不仅有传递知识文化的功能,还有修身养性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有助于潜移默化增加自身修养,提高品德的功效。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的民族文化遗产。
2.(P36)戏曲产生之后为什么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
提示 戏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统治者以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3.(P36)中国戏曲表演为什么具有强烈的舞蹈美感?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 中国的戏曲表演从艺术渊源来说,与舞蹈有紧密的文化联系。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戏曲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P36)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有哪些名家名作?
提示 建议启发学生除教材中涉及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之外,列举若干其他的名家名作。
【自我测评】
(P36)儒家学者认为音乐和政治是相通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提示 同意。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在有所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师可举例说明。例如:周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礼”和“乐”相结合,成为政治规范的象征。“乐”,也是政治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材料阅读与思考】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