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目标: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学习先进的中国人敢于面对现实、与时俱进、探索救国之路的勇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从而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及其影响。
难点:体会先进的中国人与时俱进,探索救国之路并勇于实践的勇气。
教学过程:
【导入】情景导入
?从同学们所在的教室穿越到北大教室。创设情境——“在北大的教室里,“有马克思主义,也有克鲁泡特金(注:俄国人无政府主义领袖);有易卜生,也有斯特林堡(注:瑞典作家,现代戏剧之父);有莎士比亚,王尔德,莫泊桑,梅特林克……也有但丁,席勒,托尔斯泰,高尔基……”(等同学们回答之后展示这个文章的来源——【日】川岛:《“五四”杂忆》,《文艺报》1959年,第8期——来印证同学们的答案。)
【讲授】第一篇章:先声(早期传播)
材料:“1899《万国公报》: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教师补充介绍李提摩太的身份英国传教士)
教师设问:“你从他的介绍中了解到了马克思的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设计,想让学生理解这个传教士介绍马克思的时间是比较早的,。而且但是他的介绍是比较粗浅的,甚至有错误的地方。
同时呈现以下两则材料:
“麦喀士,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梁启超:1902年
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文中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和一些学说。
教师设问:1、麦喀士是谁?梁启超最初推崇的是什么样的救国思想?为何放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出曾经试图用“变法”——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方式,走君主立宪,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来实现救国救民的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得不逃亡日本,反思变法失败的原因。此时接触到了马克思和和社会主义。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份更深的思考,刚好代表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救国道路的勇气和毅力。
教师设问:?2、?梁启超对马克思的评价是“社会主义之泰斗也”朱执信对马克思的评价是“德意志社会革命家”,你如何看待此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刚刚传入,中国人中也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跟李提摩太相比。对于,马克思的评价基本正确。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体宣传的不全面、不深刻。可见,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讲授】第二篇章:发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过渡:虽然20世纪初对于马克思的介绍停留在初级层面,但是就像梁启超先生说的那样——这种思想必将磅礴!
【活动】第一部分:一个人的发声
?第一部分:一个人的发声(李大钊—在中国全面介绍社会主义的第一人。)
材料:呈现李大钊的生平事迹介绍(其中与书本知识相重合处设计为……)
李大钊简介
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村。七岁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
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激发爱国热忱,立志要为中国寻求出路。
1913年含愤(袁世凯窃权)东渡日本就读东京早稻田大学。
1915年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从容就义。
课堂探究1:找一找,填一填
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根据书本,将李大钊先生的生平事迹补充完整。请其中请一两位同学加以分享他们的;全班朗读PPT上填空,以落实书本知识的完成情况。
如下: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1918年11月发表《??????????????? 》《??????????????? 》两篇文章,宣称“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 》,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在北京大学等开设与社会主义相关的课程,开坛讲学。
1919年之后,与胡适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进行论战,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 ??????????????????????????????”。
之后一直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从容就义。
课堂探究2:议一议,识一识
学习任务1:请同学们从《大事年表》中找出反映李大钊生活的时代的几个关键词,感受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一生事迹的影响。
学习任务2:观看视频《李大钊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且在观看视频后,请一位同学角色扮演。上台讲述李大钊的生平。学生角色扮演时补充:李大钊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的发言:“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李大钊生活的时代,把他推向了“马克思主义”,通过视频和学生的角色扮演,让李大钊的个人形象更加丰满。做到思想时教学时“见人见思想”!
探究问题:请同学们探讨一下,李大钊为什么会对共产主义抱着这样执着的信念?
最后展示李大钊的照片。
教师设问:在同学们了解了李大钊的生平之后,你心目中的李大钊的是什么样的形象?(进取精神、斗争的勇气、坚毅、倔强、目光如炬、无畏、执着信念……)
【活动】第二部分:一群人的发声
流程一:教师展示陈独秀、陈望道、蔡和森、李达、瞿秋白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照片。
同时展示当时比较重要的宣传杂志的封面图。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除了李大钊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之外,还有很多的社会主义者进行的传播。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变化,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刚好突出了“广泛传播”的特点。
流程二:对陈望道做一个补充介绍。展示《共产党宣言》的封面;文字介绍—1920年初,陈望道接受上海《星期评论》编辑李汉俊等人的委托,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陈望道回到故乡义乌的茅草房里,开始了这项翻译工程。
【设计意图】陈望道是浙江人,算是乡土教育。介绍陈望道时重点强调陈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条件比较艰苦,但是还是能够坚持下来。凸显了共产主义者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和在革命过程中的勇气。
流程三:展示材料《共产党宣言》出版后受到广泛传播的资料。“此书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化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欢迎,初版印了1000册,旋即售罄,9月重印。后来又一次一次地再版重印……”
(本部分小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补充,从而再次突出此时“广泛传播”特点。
传播主体: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陈、李、陈、毛、蔡、周……
进步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觉悟社, 少年中国社,新民学会……
传播载体:《新青年》《每周评论》《觉悟》《国民》《星期评论》《湘江评论》……
传播途径 :著书立说 开坛讲学 论战宣传 成立组织译书办报 ……
【讲授】第三部分:一代人的发声
?教师设问:民众对《共产党宣言》强烈反应,说明了什么——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补充文字“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活动】第三篇章:回声(从学术思想到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
?课堂活动:整一整大事年表
请学生们整理一个以“中共成立后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为主题的大事年表!(列举6-7历史事件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高一知识,并整理大事年表,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是凸显了在中共成立后,中国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尤其是新中国的成立等历史事件,最终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从而引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
课件14张PPT。
在北大的教室里,“有马克思主义,也有克鲁泡特金(注:俄国人无政府主义领袖);有易卜生,也有斯特林堡(注:瑞典作家,现代戏剧之父);有莎士比亚,王尔德,莫泊桑,梅特林克……也有但丁,席勒,托尔斯泰,高尔基……”
——【日】川岛:《“五四”杂忆》,《文艺报》1959年,第8期。1899《万国公报》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第一篇章:先声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麦喀士,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 梁启超:1902年
第一篇章:先声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文中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和一些学说。
第一篇章:先声梁启超预言:这种先声 “必将磅礴于20世纪”。第二篇章:发声李大钊简介
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村。七岁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
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激发爱国热忱,立志要为中国寻求出路。
1913年含愤(袁世凯窃权)东渡日本就读东京早稻田大学。
1915年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从容就义。
李大钊“发声”方式?……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1918年11月发表《 》《 》两篇文章,宣称“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
《 》,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在北京大学等开设与社会主义相关的课程,开坛讲学。
1919年之后,与胡适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进行论战,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 ”。
之后一直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从容就义。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第二篇章:发声了解了他的生平事迹,你心目中的李大钊是什么样的形象?一个人的发声李大钊是在中国全面介绍社会主义的第一人。陈独秀 陈望道毛泽东一群人的发声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1920年初,陈望道接受上海《星期评论》编辑李汉俊等人的委托,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陈望道回到故乡义乌的茅草房里,开始了这项翻译工程。 此书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化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欢迎,初版印了1000册,旋即售罄,9月重印。后来又一次一次地再版重印……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一代人的发声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流传。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必修1 p54
请学生们整理一个以“中共成立后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为主题的大事年表!(列举6-7历史事件即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意义②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①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篇章: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