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突出“信仰选择”这个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并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选择正确信仰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并给予及时到位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赴后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作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中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信仰,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评论
由“信仰”的概念引导出关于信仰的讨论,让学生回答自己的信仰是什么。那么共产党的信仰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党会成为这种信仰的信徒呢?这种信仰会给党带来哪种气质和影响呢?一系列设问引起学生们思考后再观看习总书记关于信仰的视频引出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评论
一、信仰的选择
1、条件(教师讲述为主,媒体不显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中国出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
(2)、是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是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2、开始传入------19世纪末2 0世纪初
引用材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 —— 毛泽东(1945·4)?? ????????????
思考:请大家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思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总结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①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朱执信 (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问:能否把梁启超、朱执信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所作的介绍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标志呢?
先由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1)从主观方面来看,这些文章的作者无意信仰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2)从客观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此传播开来。从辛亥革命以后,直到1918年,在中国报刊上很少看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文章。根据以上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仍应从五四时期算起,其代表人物还应是李大钊。??????????????????????????????
3、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由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让同学们读教材总结出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几种方式:
发表文章、开设讲坛、展开论战、组织学会
设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
引用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材料二、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三、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之鼓舞,以为中国作为战胜国可以得到其他大国的尊重……不久,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粉碎了他们的憧憬,他们开始怀疑他们早先所崇拜的西方文明……作为爱国者,他们投向了马克思主义。
???????????????? ????????????????????????????——哈里什·卡普尔《觉醒中的巨人》
总结:
国内:
政治: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破产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文化: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潮的涌入创造条件
国际: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
二、信仰的传播
材料:“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瞿秋白
1、原因:
(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爱国青年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其中大多数人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出现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2)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
(3)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2、新思潮竞起的表现:
(1)无政府主义(2)改良主义 (3)工读互助团
这种局面是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呢?(结合书本P58史实予以说明)
3、焦点:“问题与主义之争”
⑴背景介绍:①为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但胡适等人仍然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立场上,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了分化。②改造社会的各种思潮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胡适等人坚持反对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首先挑起论战。
⑵“问题与主义之争”
论战的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
(3)影响:克思主义影响日益扩大
三、信仰的实践
在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只有陈独秀同志在革命的实践方面,密切地与群众的社会运动相联结,力求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的所谓国情。??????
——《瞿秋白文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 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
(2)? 陈独秀: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观点、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结论:由李大钊到陈独秀完成了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四、信仰的力量
1、材料一、展示董存瑞、陈树湘、左权等革命烈士的画像
材料二、从1921年到1949年,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信仰能有如此大的力量让先烈们视死如归?
答: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
2、展示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薄熙来图片,
问:少数共产党员腐败的根源是什么?
答:偏离、放弃、甚至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3、展示沈浩、杨善洲等先进共产党员的图片及事迹
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信仰的传承
展示共青团团旗,并播放团歌,在激昂的歌声中让大家重温入团誓词,重新树立起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仰!
〖小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现在看来:救中国要靠马克思主义;要发展中国,还要靠马克思主义
课件29张PPT。高二历史人民版
必修三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红色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信仰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辞海》无产阶级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习大大: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信仰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思考:请大家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思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改良派)
朱执信 (革命派)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极端之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微特今日之中国不可行,即欧美亦不可行。行之,其流弊将不可胜言。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 期者,数子之学说行略,溥遍于吾国人士脑中,则庶几于社会革命(民生主义)犹有所资也。
—《朱执信集》上册P10 他们是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图存的主张呢? 李大钊像近代中国许许多多探求救国真理的志士仁人一样,也曾追求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并深受进化论、互助论、人道主义等各种欧美社会思潮的影响。 ——仝华《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思考1:李大钊曾经信仰什么?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考2:为什么说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
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合影发表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开设讲坛: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课程,向学生宣传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著作、举行演讲展开论战: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展开论战北大旧址材料一:民国成立后,不单挂出了共和国的招牌,连议会制、多党制、普选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活动程序一度也被热热闹闹地搬到了中国来。……在西方国家也许取得过一些成效的政治制度,一旦硬搬到当时中国社会这块土壤上实行起来,却全然变了样。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材料二:这场空前残酷的战争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西方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目中顿时失却原来那种耀眼的光彩。
——《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材料四 1911—1919年面粉业的发展统计图材料五材料三国内:
政治: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破产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文化: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潮的涌入创造条件
国际: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信仰的传播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瞿秋白无政府主义说:工读主义说:改良主义说:新村主义说:我们预备在乡村中建造简单的生活,所以需费不多。村内完全废止金钱,没有私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国家都是坏的,凡有政府,皆属万恶。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改造社会,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中国将来可以经过发展协社(资本主义占支配地位的合作社)逐渐蜕变为社会主义。因此不必从事工农运动,不必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这种局面是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呢?(结合书本P58史实予以说明)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论战的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扩大信仰的实践在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只有陈独秀同志在革命的实践方面,密切地与群众的社会运动相联结,力求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的所谓国情。
——《瞿秋白文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由李大钊到陈独秀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完成了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信仰的力量 从1921年到1949年,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董存瑞陈树湘 杨靖宇左 权赵一曼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信仰能有如此大的力量让先烈们视死如归?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性与时俱进为全人类思考:少数共产党员腐败的根源是什么?偏离、放弃、甚至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沈浩
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获得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
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杨善洲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信仰的传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