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2、评价三民主义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史料解读能力;
2、史论结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旧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
难点: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与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解读孙中山纪念邮票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藏有一枚珍贵的邮票。这枚邮票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并回答。
师生一起解读邮票历史信息,并完成邮票与教材内容过渡。
【讲授】“救国”立意下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借鉴了林肯总统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当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更多的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提出的。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的问题,是要挽救中国。我们这节课就从“救国”这个角度学习三民主义,围绕“救国”这条线索理解三民主义。
问题链1:当时的中国为什么需要来挽救?——三民主义的背景。
从图片中得出当时的中国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半殖民地(解释半殖民地概念——主权部分破坏)
20世纪初的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以2组漫画来论证这一结论。(漫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文字材料更有感染力)
师生一起解读两组漫画,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三民主义提出时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
问题链2:如何来挽救中国?——三民主义的内容
利用材料解读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教师适当解释民族主义“反满”的原因与如何认识。(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评价,不能苛责前人。)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利用材料,补充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原因和目的,加深学生对民生主义的认识,体会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胸怀。
问题链3:三民主义救国成功了吗?——三民主义的实践与评价
本问题探究设计立意:1.注重史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史料实证。
???????????????????????????????????2.提供两组观点相异的材料,制造思维冲突,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材料1:“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1912年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时的演说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据此评价三民主义。
展示4张图片,论证救国成功的结论。
材料2: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
展示2张图片,师生解读。共和名存实亡,孙中山继续革命,捍卫共和。
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后抛出问题: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上述两种观点是否矛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并引出三民主义的完善(再实践)——新三民主义
用1则材料完成过渡
材料: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思考①孙中山重新研究国家现状得出了什么结论????????②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怎样的重新解释?
用3则材料落实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原因材料1:“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材料2:“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的演说结论1:阻碍“救国”成功的两大因素是什么?军阀+帝国主义材料3:“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结论2:?“救国”成功的两大必要条件是什么?民众+友邦?用材料解读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落实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新三民主义的地位和救国效果(评价)。
【活动】聆听中山先生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讲
在完成本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聆听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的原音演讲(教师要恰当利用课程资源),谈对三民主义或中山先生本人的认识、感悟,从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件27张PPT。必修三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兄弟的三民主义,是集合古今中外的学说、应世界的潮流所得的。就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主义,也有与兄弟的三民主义符合的地方, ……他这“民有”、“民治”、“民享”主义就是兄弟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
民有民治民享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救国主义” 我们是中国人,在今天应该要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地步,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那么我们中国还可以有救,不然,中国就要成为一个亡国灭种的地位。
一、“国”为什么要“救”?——三民主义的背景瓜分——民族危机工具——政府统治合法性式微二、“国”如何“救”?——三民主义的内容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 民族主义材料一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
材料二 “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
——同盟会会员胡汉民
1.“鞑虏”和“民族国家”各指什么? 2.如何认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排满”口号?民权主义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一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现在的恶劣政治”“恶劣政治的根本”各指什么?2.民权主义的具体主张是什么?民生主义 材料一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这真是前车可鉴,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材料二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1.实行民生主义的原因与目的各是什么?2.民生主义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推翻满清政府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二、“国”如何“救”?——三民主义的内容“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1912年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时的演说
概括孙中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据此评价三民主义。三、“国” 救成功了吗?——三民主义的实践完善评价图①图②图④“国” 救成功了吗?图③“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三、“国” 救成功了吗?概括孙中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证。“国” 救成功了吗?——三民主义的实践完善评价图①图②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
①孙中山重新研究国家现状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了怎样的重新解释?
“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军阀+帝国主义 结论1:阻碍“救国”成功的两大因素是什么?“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的演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
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结论2: “救国”成功的两大必要条件是什么?民众+友邦 民族主义材料:“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主义的新解释?
反帝;民族平等材料: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 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 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民权主义的新解释?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
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1924.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民生主义的新解释?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民生主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资产阶级
新三民主义反帝
反封观点1:“成为国共两党和各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观点2: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孙中山的思想的确达到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所能达到的最高点。 1924年 国共合作得以实现,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
1926年 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主力相继被消灭;
1927年 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