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一 、分析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课属于必修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中的第一课。而本单元的思想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具有崇高的价值与地位。本课的课标是 “了解三民主义内容,认识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由于本课内容概念多,理论性较强,书中史料有限,对深入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有较大难度。
二、分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是孙中山不同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我确定的三维目标具体是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精选典型材料,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学习史论结合的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习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回的坚毅品质。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时事链接,问题导入
首先提供胡锦涛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的图片引入。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辛亥革命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第二环节,先入为主,概念先解。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然后请学生谈谈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第三环节,三民主义,顺应潮流(对媒体展示材料)
阅读下列四则材料,
材料一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 兴中会》入会誓词
材料二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同盟会纲领》
材料三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民报》发刊词 一九0五年十月二十日
材料四 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分析其民族主义的局限性,民生主义中土地政策的局限性,三大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出示表格加深理解)
三民
16字纲领
核心内容
地位(内在关系)
民族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反封建)
民权
创立民国(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帝制)
民生
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探究问题:如何理解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具号召力的口号,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口号,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具远见的口号
第四环节: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书中孙中山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之后的多次演说中,他又使用了“五族共和”——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材料二、1919年11月,孙中山同即将赴法留学的青年谈话时说:“中国还是贫弱的国家,事事都受世界列强的干涉和压迫。我们全国同胞,尤其是知识分子,必须大家齐心参加革命,才能使中国得到独立、自由和平等。”
——《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
材料三、1920年11月在上海国民党本部会议的讲话中说:“我们定要积极的将我四万万民族的地位抬高起来,发扬光大。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并且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
——《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
归纳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
问题二:材料: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辛亥以后,满州专制政策既已摧毁无余,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 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 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 国家当给以土地, 资其耕作,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 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九二四年二月
归纳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
表格二(出示表格,加深理解)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国民政府
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民生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探究问题:为什么新三民主义有这些新的发展
三、小结
课件23张PPT。顺乎世界之潮流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
曰民权,
曰民生。
——《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 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比较关注三民主义哪一方面的内容呢?为什么?根据三民主义的内容,
你觉得三民主义中最能体现世界潮流的是其中的哪方面内容?
为什么?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12月2日
民权主义:三民主义中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口号你如何理解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民权主义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构成辛亥革命一支重要力量的会党,是明亡之际满汉民族矛盾的产物。当时,满清入主中原制造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及类似血腥事件,在汉族人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清廷将“下放”给地方官绅自办铁路的权益重新收归国有的“整治”政策。这种“与民争利”的嫌隙所激发的保护自身权益的斗争,有时比捍卫一个空头理想而作出的反应,要坚决得多,甚至激烈得多。
——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声音是否就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主张呢? 在一般人心目中,一旦靼虏驱除,中华恢复,则其它一切枝节问题似乎均可迎刃而解……所以武昌城内一声炮响,举国风从。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民族主义:三民主义中最具号召力的口号 “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
——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胡汉民1912年,中华民国的国旗采用了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12月2日民生主义:三民主义中最具远见的口号结合材料,民生主义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民生主义的具体办法是什么?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涨价归公,国民共享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顺乎世界之潮流
适乎人群之需要 “这便是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皆得完全无缺的治理,这是我汉族四万万人最大的幸福了。”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12月2日
“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既在于此事。”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
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的讲演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1918年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结合材料,孙中山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孙中山的认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1918年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根据所学知识,1918年前后的世界潮流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奋斗,表示十分欣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奋斗……”
——1918年孙中山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贺电 “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 ……所以我们在经济上,一面是要图工商业的发达,一面是要图工人经济生活的安全幸福。”
——1919年6月22日与戴季陶的谈话刊于
当日《民国日报》副刊《星期评论》孙中山和李大钊
参加国民党一大 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辛亥以后,满州专制政策既已摧毁无余,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 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 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 国家当给以土地, 资其耕作,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 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九二四年二月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了哪些进步?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意义: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欧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共”。
——唐德纲《晚清七十年》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用史实说明吗?190519121911指导 成立实现 进行1913—1923捍卫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民主共和中华民国国共合作革命先驱
Ge Ming Xian Qu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1、学习其能够认清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 2、学习其不懈奋斗,勇敢执着的精神3、学习其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 “我们人类的天职,是应该做些什么事呢?最重要的,就是要人类社会,天天进步。”
——孙中山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
《改良人格来救国》1923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