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 II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作为一名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的青年学生,在20世纪20年代我们会崇拜谁呢?
学生的选择很多(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列宁等等)
(1)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大钊等革命家的相关视频资料;
(2)利用多媒体放映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彭明(引自《思想解放史录》)
【活动】活动
1、条件(教师讲述为主,媒体不显示)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传入中国的?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在国外广泛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政治思想,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师: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过的内容,谈谈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用较为开放的心态来审视和对待西方各种政治学说。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师:回答得很好。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结果。一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出现,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二是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心。)教学设计意图:设置问题,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概括。2、过程?(1)懵懂时期——初入中国材料:“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 ? ? 毛泽东(1945·4) ? ? ? ? ? ? ??梁启超:“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讲授】收到
(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老师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看法。)生甲: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急切地为中国寻求新的出路,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生乙: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性质属于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而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从而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场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在中国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为何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归纳五四前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所作的贡献。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是如何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看法,老师参与其中。然后,让各组的代表分别发言。)?生甲: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发芽并结果,首先是由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雄厚的阶级基础;再次,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潮涌现,使得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可以进行更多的比较和选择;最后,比较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国的知识分子理智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良方。生乙:我认为李大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由李大钊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生丙:李大钊通过发表文章和利用讲坛两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指出这一革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新曙光。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号召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此外,他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相关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
【活动】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
(用多媒体显示以下材料)“1919年底到1920年初,北京有几十个青年学生先后组织了四个‘工读互助团’。这些人租下了房子,一边从事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如糊信封、办食堂、放电影、卖报纸、做缝纫、洗衣服等;一边读书。他们试图摆脱社会和家庭的压迫和束缚,过一种经济独立和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师: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不会参加工读互助团运动?请陈述你参加或拒绝参加的理由。生甲:我当然会参加。我的理由如下,其一,作为青年人应该积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洪流中去,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我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增强自己改造社会的能力;其二,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可以培养我的独立能力。此外,我的动手能力较差,通过参加工读互助团活动还可以提高我的动手能力。生乙:我是很理智的,我不会参加这项活动。因为,工读互助团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这项活动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也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生丙:我也不会参加。我们还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我们应该刻苦学习,认真读书,积累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师: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不管你是否参加,都值得肯定。当然,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力争少走弯路。■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师:五四时期既是各种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各种思潮竞相争鸣的时期。在互相的辩难和论战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1919年7月,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上个世纪初,举办一场“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模拟辩论会。模拟辩论会程序1.将同学分成两派:甲方是主张在中国进行改良的“胡适派”,乙方是主张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李大钊派”。2.明确双方的观点:甲方的观点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乙方的观点是“在旧中国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3.目的:让学生转换角色,真正体会当时中国思想界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要求:课前请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查阅相关的资料,为辩论做好准备工作;辩论中,必须以理服人,史论结合,切忌空发议论。?注:在辩论中,教师可以作辩论会的主持人,也可以加入到其中一方,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辩论过程:(略)附:辩论会用的参考材料? 他(指胡适)在一九二二年所写的《我的歧路》一文中说:“一九一九年六月中,独秀被捕,我接办《每周评论》,方才有不能不谈政治的感觉。那时……国内的‘新’分子闭口不谈具体的政治问题,却高谈什么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我看不过了,忍不住了,——因为我是一个实验主义的信徒,——于是发愤要想谈政治。我在《每周评论》第三十一号里提出我的政论导言,叫做《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活动】总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现在看来:救中国要靠马克思主义;要发展中国,还要靠马克思主义
课件27张PPT。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复习要求: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2.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考试说明: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知识结构(十月革命前)
(十月革命后特别是
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一.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条件:
代表人物:梁启超(改良派):
朱执信(革命派):
无政府主义者: ①资阶和小资阶知识分子队伍的,成为宣传马义的主力
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知识分子的探索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自主阅读4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1902年《新民丛报》
梁启超知识拓展5朱执信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62.正式传播
(1)原因: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
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概况:7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请思考:
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8③开设课程:① 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9二. 新思潮的竞起 1、原因: (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的思想得到解放
(2)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
(3)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2、表现:(1)无政府主义
(2)新村主义
(3)基尔特主义
(4)实用主义
JYL10 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人人都可自由加入,自由退出。
新村主义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成“社会主义天国”。
学习延伸JYL11基尔特社会主义:改组工会,扩大工会的范围,把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包括在内。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应以基尔特为社会单位,按着职业性质不同分成若干基尔特组织,由高度集权的全国基尔特来统一领导,用基尔特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JYL12无政府主义 假如你是五四时期的一位爱国青年,接受某进步杂志记者的采访,你能否谈谈在上面几种思潮中你选择了何种思潮?理由是什么?
(讨论、交流然后准备接受“记者”采访)学史感悟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实用主义JYL131、时间: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2、条件:?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 ?
③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 ?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
JYL143、途径:①通过论战②实践失败③组织学会JYL15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背景介绍一是因为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但胡适等人仍然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立场上,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了分化。
二是在改造社会的各种思潮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胡适等人坚持反对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首先挑起论战。
JYL16“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JYL17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该并行不悖。
JYL18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①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参加工读互助团吗?为什么?学史感悟②这一空想的实践结果如何?为什么?产生什么影响?请思考:JYL19原因:
①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
②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影响:
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JYL20 在景山脚下的北京大学三院, 开辟了几间活动室,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们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亢慕义斋”,意思是“共产主义小屋”。这里诞生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在研究会的19名发起人当中,就有16人后来成为中共早期党员或青年团员。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当时国内搜集马克思主义读物最多的地方。会员们学习外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他们还先后翻译了二三十种马克思主义著作。 组织学会
JYL21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合作探究JYL22(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参考答案JYL23随堂练习 1.在《民报》上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理论的革命党人是
A.孙中山 B.黄兴
C.宋教仁 D. 朱执信
2.撰文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DBJYL243.下列属于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活动的是
①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②与胡适等反马克思主义者展开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④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DJYL25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不确切的是
A、朱执信是第一个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
C、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AJYL26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不断深化循序渐进辛亥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三个阶段专题总结特点:JYL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