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概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指导意见: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要特别重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文明进程的影响。(说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了解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
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增强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对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给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和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以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养成坚韧刻苦和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科学技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发展的双重性问题。
二、教学过程:
导入:思考: 中国是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你知道古代中国在科技上对世界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代表——四大发明。
(一)纸的发明
问题1:阅读教材回答:秦汉时期人们主要有哪些书写材料,它们有哪些缺点?
问题2:阅读教材思考: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如何传播?有什么意义?
答:(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但“蔡侯纸”并不是最早的纸。(西汉早期已经出现)
造纸术加工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意义:
(1)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指南针的原理
2、指南针的发展演变
①战国: “司南”
②宋: a、指南鱼 b、指南针
问题1:阅读教材思考:指南针技术如何传播?历史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答:传播: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问题1:阅读教材思考:火药经历了怎样的发明历程?又得到了怎样的应用?
历程: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东晋
应用:唐末宋初(火药箭、火炮)、北宋(火箭、火球、火蒺藜)、明朝(地雷、水雷、定时炸弹)
问题2:阅读教材思考:火药是如何传播的?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传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人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证明我国在唐朝时已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问题1: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什么? 答:三费:费时、费力、费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②作用: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问题2: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
答:新: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优点:三省:省时、省力、省钱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4、传播:14、15世纪由波斯传到西方。
5、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2)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探究1:教材编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哪些方法)证实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请举出教材的实例说明。
答:历史记载(文献典籍)、考古成果与实物遗存(文物考古)
历史记载(文献典籍):造纸:《天工开物》
指南针:《韩非子》《武经总要》《梦溪笔谈》《萍洲可谈》《梦梁录》
火药:《神农本草经》《抱朴子.仙药》《武经总要》
考古成果与实物遗存(文物考古):甘肃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等
探究2:四大发明对中国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带来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促进了中华民族社会和经济发展。
探究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答案要点
(1)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3)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开拓,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学习思考1: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技取得领先世界的重大成就?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学习思考2:既然中国古代科技那么发达,为何在明清时期不能像西方那样发展成为近代科技?(提示:可从明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思考)
练习题:
1、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体现在
A.使纸质更软 B.使纸质更白
C.使生产时间更短 D.使原料来源更广
2、《金刚经》卷子的价值主要在于
A.使后人了解印刷术的主要用途
B.使后人了解雕印刷的技术水平
C.说明佛教在中国广泛流行
D.说明唐朝时起我国就发明了印刷术
3、在四大发明的外传中,起的作用最大的是
A.意大利传教士 B.欧洲航海家
C.阿拉伯商人 D.中国政府官员
4、下列成就中,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5、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领先西方时间长 B.发明历程漫长
C. 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作用巨大
D.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
答案:1、D 2、D 3、C 4、A 5、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材料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1)古代先进的科技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2)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
课堂总结: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课后拓展:
请为蔡伦或毕升写一个约200字的辞条,并用附录的方式说明你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最后主要依据哪些资料写成了这一辞条。
资料汇编
“四大发明”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每当提起它们的时候,我们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四大发明”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最早提到四大发明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他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这种看法产生快400年了,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的赞同,这里面包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然而,我们必须指出:弗兰西斯·培根盛赞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时,这些发明的起源在西方已经“模糊不清,湮没无闻”,以至于他本人至死也不知道这些发明的故乡是中国。其实,古代中国有许多发明创造足以跟四大发明并肩比美,但受时代条件局限,弗兰西斯·培根并不了解它们。按理说,能够全面评价古代中国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贡献的应当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事实却与之相反,弗兰西斯·培根首先提出的“四大发明”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代表。对于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美国学者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揭示了它在西方的具体表现。他说:“就19世纪和20世纪的西方而言,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假定:东方以及东方的一切如果不明显低于西方的话,也需要西方的正确研究(才能为人们所理解)。”英国学者李约瑟则指出了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那就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伴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东侵,西方逐渐统治了东方。“带有沙文主义思想的西方人总是试图缩小阿欧洲所受的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影响”,即便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们也只承认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研究结论。这是文化霸权主义的反应。就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而言,那时候,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就使中国人无法站在时代的高峰上综观世界文明发展的全局,因此丧失了自己评估古代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贡献的资格与自信。在这种情况下,那时候的中国人听到西方人盛赞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感到欢欣鼓舞,甚至争相传播,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的中国人再谈四大发明的时候,应当更理性一些。我们既要为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自豪,又要牢记近代中国由于落后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更要坚决树立赶超世界水平、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雄心壮志。
如何看待四大发明在中西方所起的不同作用?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故乡所起的作用远远比不上在欧洲所起的作用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谈起这个话题时,人们总爱引用鲁迅的那段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行还,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先生这段话出自杂文《电的利弊》。该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2月16日《申报·自由谈》。它的主旨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用先进装备抵抗外来侵略,而用现金装备镇压跟名群众的罪行,抨击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的政策;二步在于探讨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在本土和在欧洲产生作用大相径庭的原因。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鲁迅先生这段话,就会发现它并不完全糊个事实,有片面性。先说火药,在中国古代并非只做爆竹敬神。火药发明不久,公园904年,唐朝人郑潘制成“发机飞火”,进攻豫章。这是火药用于军事的开始。北宋末年,霹雳炮出现。1126年,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明朝名将戚继光一生抗倭戍边,他是地雷的发明者。另一位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三边时,发明了慢炮,慢炮是定时炸弹的雏形。清初军械制造假戴梓发明“连珠炮”,很像现代机关枪。这种新式区旗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再说指南针,在古代中国也并非只用于看风水。战国中期纵横家鬼谷子曾说:“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三辅黄图》说:“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元和郡县志》说得更具体:“秦磁石门,在咸阳东南十五里。东南有阁道,即阿房宫之北门也,累磁石为之。着铁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过,羌胡以为神。”阿房宫的磁石门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警卫装置。唐朝时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匋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运用磁石吸铁特性过滤釉水的方法,已经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北宋何希影《圣惠方》记载:“治小儿误吞针,用磁石如枣核大,磨令光,钻作窍,丝穿令含,针自出。”这是将磁石作为医疗器具的事例。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追记其父朱服在元符、崇宁间(1098-1102)驻广州的见闻:“舟史识地利,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上行还用指南针的最早记载。1123年,徐兢奉命从海上出使朝鲜。他所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了船在海上用水浮指南针导航的具体情况。至于鸦片,它是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的,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公园七八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将罂粟带入中国。在10世纪中国已有罂粟子入药的记载,但尚不吸食。十七八世纪时,葡萄牙人与荷兰人把鸦片稀释方法带入中国,并把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到中国。18世纪开始,英国开始经营鸦片贸易,引起中国人大量吸食鸦片。其实,中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用鸦片医病。
那么,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本土和在欧洲所产生的作用大相径庭,这里面的原因何在呢?
马克思在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他另一处说得更透彻:“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信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的论断启发我们,在探究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在本土和在欧洲所其作用大相径庭的原因的时候,不能忘记它们所处的不同的社会条件。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封建主义农业文明的产物,可它们却未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它们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自然不同。
以用指南针航海为例,从公园1405年至1433年,明朝航海家郑和靠针盘指路,牵星为记,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明朝最高封建统治者发动的大规模的主动外交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敦睦邦交,即发展和“西洋”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使团虽然在海外也进行一些贸易活动,但喜爱夕阳的宗旨不是为发展海外贸易。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从来都是重政治而轻经济的。明成祖本人并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使团搞些对外贸易,这是一种发展与“西洋”国家友好关系的手段。所以,在贸易中不计经济效益,往往是厚往薄来。另外,换来的多是犀角、珊瑚、珍珠、香料等奇珍异宝,专攻宫廷贵族享用,并非一般民用之物。这样的贸易活动不能促进本国生产的发展。郑和使团中,军士占绝大多数,但那是为武装自卫,而不是军事掠夺。郑和在海外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在海外也未驻一兵一卒,奉行的是“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共享太平之福”的政策。这种航海壮举要凭借自身国力的强盛,所以随着国力衰退,航海壮举嘎然而止。郑和下西洋与其后不久开始的欧洲列强的航海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
自15世纪末至16世纪,西欧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它们为了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相继届针盘指路,探寻通往东方的海上道路,急切地向找到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中国。从此厄运降临到东方,降临到中国。西方列强用船舰枪炮把东方国家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掠夺来的东方各国人民的血汗,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进一步强化对东方各国人民的剥削、压迫、掠夺,从而迅速地改变了西方、乃至世界的面貌。
北宋时候,中国人率先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候,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经常打成中国海船往来贸易,他们也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导向航海。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欧洲最早记载用指南针航海的是英国人奈开姆,时间在公园1180年。先于欧洲人掌握用指南针导向航海的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都没有改变世界的面貌。欧洲人在12世纪末期学会了用指南针导向航海,但他们也没有立刻改变世界面貌。而是过了三百多年,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候,各国迫切要求发展海外贸易,开拓市场,寻找殖民地,用指南针导向航海改变世界面貌的奇迹才得以出现。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推荐书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张文彦主编:《科学技术史概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周瀚光著《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课件27张PPT。思考:
中国是有悠久文明的国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你知道古代中国在科技上对世界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四大发明 ——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西汉早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文、景帝时期,
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纸。一、纸的发明阅读教材回答:秦汉时期人们主要有哪些书写材料,它们有哪些缺点?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因为东方朔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他的奏章一下子就用了3000来根竹简。东方朔面对这3000根竹简发了愁,因为他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最后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简。 西汉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当时他可以使用什么材料给皇帝写奏章?竹、木、丝织品(帛)还有可能用纸材料说明,竹简是当时主要书写材料。但使用不方便。阅读教材思考: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如何传播?有什么意义?(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但“蔡侯纸”并不是最早的纸。
造纸术加工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意义:
(1)地位: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一)指南针的原理
(二)指南针的发展演变
①战国: “司南”
②宋: a、指南鱼 b、指南针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司 南
(战国)三国指南车南宋指南龟南宋指南鱼北宋缕悬法指南针阅读教材思考:指南针技术如何传播?历史意义和作用有哪些?传播: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阅读教材思考:火药经历了怎样的发明历程?又得到了怎样的应用?历程: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代、东晋 应用:唐末宋初(火药箭、火炮)、北宋(火箭、火球、火蒺藜)、明朝(地雷、水雷、定时炸弹)阅读教材思考:火药是如何传播的?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传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人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及世界各地。
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炼丹引爆图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它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现为大英博物馆所藏。 四、 印 刷 术的进步(一)印 刷 术的进步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司南据材料归纳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什么? 宋初,最艰巨的雕版工程是太祖开宝四年(971)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 三费:费时、费力、费钱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三省:省时、省力、省钱新: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雕版毕升(2)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4)明代中期出现了铜铸的金属活字 (3)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三)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2)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传播14、15世纪由波斯传到西方。探究:教材编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哪些方法)证实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请举出教材的实例说明。历史记载(文献典籍):造纸:《天工开物》
指南针:《韩非子》《武经总要》《梦溪笔谈》《萍洲可谈》《梦梁录》
火药:《神农本草经》《抱朴子.仙药》《武经总要》
考古成果与实物遗存(文物考古):甘肃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等历史记载(文献典籍)考古成果与实物遗存(文物考古) 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带来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促进了中华民族社会和经济发展。 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答案要点
(1)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3)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开拓,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学习思考: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技取得领先世界的重大成就?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3、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4、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5、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既然中国古代科技那么发达,为何在明清时期不能像西方那样发展成为近代科技?(提示:可从明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思考) 探究:
让我们先想一想,
好吗?参考答案:
1、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2、经济:到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限制对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3、文化:中国 “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4、外交: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流,阻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1、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体现在
A.使纸质更软 B.使纸质更白
C.使生产时间更短 D.使原料来源更广
2、《金刚经》卷子的价值主要在于
A.使后人了解印刷术的主要用途
B.使后人了解雕印刷的技术水平
C.说明佛教在中国广泛流行
D.说明唐朝时起我国就发明了印刷术
3、在四大发明的外传中,起的作用最大的是
A.意大利传教士 B.欧洲航海家
C.阿拉伯商人 D.中国政府官员
课堂练习DDC4、下列成就中,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5、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领先西方时间长 B.发明历程漫长
C. 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作用巨大
D.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AC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材料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答:(1)古代先进的科技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2)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 请为蔡伦或毕升写一个约200字的辞条,并用附录的方式说明你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最后主要依据哪些资料写成了这一辞条。课后拓展: 温馨提示:如在探究中发现新问题,欢迎与老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