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选择题
1.2003年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他报道的科技成就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二为”方向的提出
3.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4.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其中“百花齐放”的含义是
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
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5.由图片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百花凋零”
③“样板戏”独占舞台,长久上演
④“双百”方针被反革命集团恣意篡改和歪曲(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
B.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D.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7.下图是1957
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三大改造完成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8.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9.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历史档案的功能。下图是标题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系列邮票的一张,根据所学知识,此邮票应该发行于(
)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
10.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A.
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
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11.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A.
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
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12.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13.文革后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2000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
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
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C.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
D.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14.广东《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
研制出转基因农作物品种
C.
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研制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15.标志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6.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该入学履历反映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17.1956年5月,中宣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
)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体现出的特征两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成因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9.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材料序号
名称
颁行时间
基本内容(摘要整理)
材料一
《奏定中学堂章程》
1903年
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材料二
《中学校课程标准》
1913年
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
材料三
《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
“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
材料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3年
“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民国初年史实对哪些思想政治运动产生了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四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0.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l)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文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的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200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中国人进入太空”。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A排除。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因此选择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双百”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针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以评弹艺术为例,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文艺繁荣发展德时代特征。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属于民众的心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与文艺事业繁荣有一定联系,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二为”方针是1980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双百”方针·概况及影响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故选C。A先导顺序;B中领域错误;D中政治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文学艺术 双百方针 比较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毛泽东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故D项正确;A说法错误;B中不同风格错误;C中保留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文学艺术 双百方针 影响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实行八大样板戏,“样板戏”独占舞台,长久上演,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双百”方针被反革命集团恣意篡改和歪曲,故B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文学艺术 文革时期文学艺术 影响
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问题的能力。AB项是“双百”方针内容的述说,说法正确;文革时期,双百方针被破坏,导致文艺、学术发展的受挫,D项说法正确;C项“暂时性”说法错误,应是长期须坚持的方针,故C项正确。,故选C项。
考点:现代中国文学艺术 文艺方针 双百方针
【名师点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问题的能力。双百”方针的提出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文艺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故B项正确;A是1957年;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文学艺术 文艺方针 双百方针
【名师点睛】现代中国的教育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两种制度: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
(3)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片混乱;新时期蓬勃发展。
(4)四项决策:恢复高考、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义务教育。
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文化上主张百花齐放,在科学上主张百家争鸣。他的目的是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所以选D;A不是主旨;B是文革时期文艺方针;C不是主要目的。
考点:现代中国文学艺术 文艺方针 目的
【名师点睛】对“双百”方针概念的理解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大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文革”期间文艺路线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故被冠之以革命文艺路线,另外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也达到顶峰。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1957年,有人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而中共认为改文章没有问题,这说明,艺术问题要坚持百花齐放,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故选B;在政治问题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故排除AC;D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双百方针
【名师点睛】1956年4月,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学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文化艺术的关系,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长期方针。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1957年,有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而中共认为改文章没有问题,这说明,艺术问题要坚持百花齐放,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故选B;在政治问题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故排除AC;D和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双百方针
【名师点睛】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学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文化艺术的关系,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长期方针。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时间提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1953年”,此时正值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材料中的“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说明当时中国注重技术教育并注重工人的教育,这正是和当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故选B项。ACD都与题干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教育的奠基
。
13.
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文革后期“知识青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山下乡”,不属于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为了让广大的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非劳动力需求,故B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能体现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都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前者城市人口向农村流动,后者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故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1974年,袁隆平研制出杂交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稻,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D。ABC均不是袁隆平的研究领域,故排除。所以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杂交水稻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故D项正确;ABC项是国防核工业的发展成就。所以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从材料中的高校入学履历,可以看出张卫红出身贫农,文化程度仅为小学,而且从评语的“阶级立场”“农村锻炼”等导向性来看,应该是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再仔细研究此人姓名,亦可看出文革期间的迹象,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
20
多年”;B项是改革开放后;D项不符合此人的学历。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文革”期间的教育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双百”方针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题干材料的时间是195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而从讲话中的“独立思考的鼓励”、“自由讨论”等信息,即可看出是对该政策的支持和贯彻,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服务现实”,排除A;C项“统一领导”与题干“独立思考、自由讨论”背离,排除;仅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的结论,排除D。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发展·“双百”方针
18.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
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
示例三: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注:“示例”仅作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即可。第一小问,纵观材料表格中的数据,会发现工科、医科、师范的数据增长明显,由此可概括出高等教育的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注重改善国民生活、提高国民素质等。第二小问,回答此问,要在前面特征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医疗条件差、国民素质低,为了改善此类问题,对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作出了调整。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9.(1)宗旨:强调忠君尚贤。
意识:民族危机与自强意识。
原因:外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或答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等);
内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者答封建思想影响)。
(2)意义:培养学生民主共和的价值观,促进青年一代思想解放。
影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差异:材料3:强调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抗,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
材料4:强调全人类的和谐发展与文明交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世界意识。
原因:1956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对峙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003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要求从材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取信息,概况主要宗旨。关键词“历代帝王之大事”、“本朝列圣之善政”、“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可见国史教学注重洗脑,强调忠君之事。外国史教学中的关键词“西方东侵危局”(危机)“
振发国民之志气”(自强,振奋)。答原因注意时间1903年,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2)材料二注意时间是1913年,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国已成立,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清除旧教育德残余,重视国民教育,注重政治体制的教育,以巩固共和国。这种教育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又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培养了人才。
(3)学生要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要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悉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特征。1956年所处的的时代,国内阶级改造刚刚完成,国际上,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势必影响史学上的学术研究带有强烈的斗争色彩。2003年已到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史学教学造成更大影响,逐渐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更加开放和前沿。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教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0.(1)价值取向:以德为先,重道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
原因: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主流思想,宋明理学宣扬三纲五常;科举制的推行,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社会风气;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轻商贱商思想根深蒂固。
(2)理念:前者,“中体西用”;后者: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
影响:前者,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后者,继续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
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历史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信息,古时的人才价值取向是“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居多,“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还有部分科学家入传是“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古代的思想、考试制度、理念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材料二的关键信息,“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可见其教育理念为“中体西用”;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可见其理念为“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第二小问,前者“影响”的分析从中国近代化和西方思想的传播角度分析即可;后者“影响”的分析从教育近代化和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角度分析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信息,抓住时间,“1957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和三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材料四的信息可以看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材料三的信息可以看出: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