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件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件 (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09 08: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热烈欢迎干旱夺走了草原的美丽水!水!水!焦渴的豫北 连续4年大旱的陕北,旱情仍在持续,今年陕北很多旱地夏粮基本绝收,秋田入种又误了农时,形势严峻。位于子洲县鸵耳巷乡的村民吃水更是困难,村民们在门前的树桩上挂满接雨水的空酒瓶 陕北连续4年的大旱依旧 百姓向天要水 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流受到污染,近 50%的重点城镇水源短缺,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另外,我国水资源 分布不均,全国水资源的80%分布在占全国面积36% 的南方地区,而水资源的20%分布在占全国面积64% 的北方地区。 用水极不合理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我 国农业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工 业万元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低、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剧了我 国水资源的短缺。我国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考点:
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2、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社会关系
3、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的含义
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十万分之七(1)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地区差异明显
影响因素: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① 从水循环角度看:
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② 从世界范围看:
按大洲说,
按国家说,
③从我国看:读图思考 世界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径流量(水资源)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州最少;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123456读图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所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存在怎样的差异?(1)看多年平均径流量
(2)看人均水资源
(3)看区域面积
(4)看区域内降水量
大洲: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
国家:巴西第一,俄罗斯次之
中国第六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3 、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人口的分布有什么关系?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稠密,反之人口稀少(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崂山水青岛啤酒水是酒的血,名酿必有佳泉。崂山水制作出青岛人自豪、全世界惊叹的青岛啤酒。(2)、 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3)、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①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人们主要开发利用地表上的河湖水,所以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也大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黄河)、古埃及(尼罗河)、古印度(印度河)、古巴比伦(两河)
罗马人建造的蓬迪加尔输水渠,引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②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们不仅能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而且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这样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展.抽取地下水海 水 淡 化小结: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科技落后的古代,人类只能局限于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发展。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人类通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1.以色列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它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农业吗?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3.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 以色列通过“开源”和“节流”,使水资源由“少”变“多”. “开源”是把咸水和海水淡化; “节流”是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以色列地处西亚,地中海沿岸有少量的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这样的自然环境不适合发展农业.滴 灌以色列那么我国西北地区与以色列比较,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归纳主要有这几个方面:①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节水农业,如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来节水②依靠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水③通过人工增雨④积极开展咸水淡化研究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开源措施:
2、节流措施:问 题对 策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平衡地下水资源枯竭水体污染浪费现象严重建立蓄水工程植树种草跨流域引水工业循环用水改进灌溉方式防治水污染合理开采、雨季回灌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引黄济青中线方案东线方案引滦入唐引滦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