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检测试卷(一)答题卡
部分
单项选择
综合题
总分
题号
1-22
23
24
25
26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23.(共14分)(1)A
____________
____
D_________
______
(每空1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分)(3)_____
___
(1分)
__________
___
(4分,至少写出2条)(4)___
_
(1分)
______
_________
(2分)(5)_
_____
___
____
(每空1分,填序号)24.(共16分)(1)
_______
___
_______
___
_____
___
(三空均填名称,6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5.(共1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4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6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4分)26.(共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4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
(4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装
订
线东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检测试卷(一)
(答案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C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
②干湿区
③三江平原
④东莞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4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解析】小题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a是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c是西北地区,d是青藏高原地区。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排序是: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选择D项。
小题2:a南方地区——洪涝灾害是正确;b——土壤肥力不是制约因素;c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乏灌溉水源;d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长积温缺乏。选择B项。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5-7题。
5.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6.图中400mm年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界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界线
7.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第2题,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太行山;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侧。第3题,图示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位于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丁位于渤海沿岸,海洋污染问题严重。
8.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B.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
C.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答案】A
【解析】这道题综合考查东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从植被类型的变化、粮食作物品种的变化、经济作物的分布和耕作制度四个方面进行考查。A项自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的递变规律正好反映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植被的变化。C项反映的粮食作物按热量由北到南递变应为春小麦、玉米、冬小麦、水稻。D项耕作制度从北到南应为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读“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图”,回答9-10题。
9.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10.关于B地及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力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9.A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木盆地,这里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沙漠广布,可垦耕地不多。故选择C
10.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短缺,A项错;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C项错;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D项错。故排除A、C、D项。
11.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西藏应多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沼气
B.新疆应多开发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
C.四川盆地应多开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
D.江南地区应多开发水能、核能、风能
【答案】 B
【解析】 能源资源的开发应立足于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优势资源,西藏太阳能、地热能丰富;新疆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天然气、水能丰富;江南沿海地区核能、风能丰富。故只有B项正确。
12.为加强东部和中西部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今后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有
(1)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
(2)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
(3)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 (4)技术密集型企业
A.(1)(2) B.(2)(3) C.(1)(3) D.(2)(4)
【答案】 C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4.右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A—B
D.B—A—C
【解析】13.图一中横坐标表示发展阶段,纵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表示产业比重。从图中可看出,初期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比重小,处于起步阶段,B正确。第三产业比重下降,A错。C.D从图中无体现。
14.从图中可看出从初期阶段到衰落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一直下降,图二中,C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初期阶段,B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为衰落阶段,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2008年5月29日,广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读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右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箭头②表示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C.较高素质劳动力
D.高新技术产业
16.关于广东实施“双转移”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剧了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B.加快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C.有效地解决广东能源短缺的局面
D.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技术方面的优势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答案】 C
B
“微笑曲线”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回答17~18题。
17.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 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小题1:跨国公司优先考虑附加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高的环节,即研发和品牌。选B
小题2: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能够快速的掌握市场动态并可利于各国的研发资源选D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由于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
D.提高煤炭生产量
20.有关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解析:第1题,考查产业结构变化对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难度中等。图示显示,山西省通过进行煤炭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工业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第2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图中二氧化硫部分回收,并未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选项A错误;图示生产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对减缓当地气候变暖无明显影响,选项B错误;通过深加工,未完全实现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污染物留在当地,选项C错误。延长生产链,必然导致工业用水量增加,因此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选项D正确。
答案:19.B 20.D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指全国某资源人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21-22题。
2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C.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D.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答案】小题1:C 小题2:D
【解析】小题1: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即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出C项。黑龙江的人均GDP水平比河南高,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比河南小,排除A;表中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排除D。
小题2: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且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青海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排除A;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不适合发展耗水多的产业,排除B;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排除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23.(14分)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区名称:A
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写出自然区A和D的分界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②线是________
(1分)写出该线的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
(4分,至少写出2条)
(4)③区和④区,降水量多的是____
(1分)降水量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分)
(5)④区和⑤区,光照充足的是______
,
热量丰富的是_______
(每空1分,填序号)
【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2分)
(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2分)
(3)秦岭—淮河(1分)我国北方地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等(任写2条,每条2分,最多给4分)
(4)③(1分)离海洋近,降水量多(2分)
(5)④(1分)⑤(1分)
24.(16分)我国正在建设或已建成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____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工程。(三空均填名称,6分)
(2)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能源分布的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经济发展现状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分析图中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
(4分)
答案:(1)南水北调 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2)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能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经济: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3)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稳定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任答2点,4分)
【解析】(1)本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程。其中水资源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同在一个地形的是青藏高原的青藏铁路。(2)跨区域调配的共同点是分布不均。
(3)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能源的输送,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
25.(14分)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读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概述材料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4分)
(2)判断新城应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6分)
(3)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4分)
【答案】(1)根本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阻挡,气候干旱(2分)
主导因素:水源(2分)
(2)C处(2分)甲处房价高于乙处原因是甲处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环境好,远离加工业区。(4分,任答2点)
,(3)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
侵蚀;增强气温的日较差,有利于糖分的积累。(4分,任答2点)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材料综合分析能力。
(1)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上,该地区深居内陆,周围有高山阻挡,海洋水气难以到达,表现为气候干旱。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
(2)新城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且公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地经过,只有图重C处,甲居住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又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环境质量远远好于位于加工工业区的乙居住区。(3)西北地区蒸发量较大,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另一方面还会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点评:综合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值得借鉴。
26.
(12分)山东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是继港澳产业大举向珠三角、台湾和新加坡大举向长三角转移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型产业为主。(2分)
(2)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4分)
(3)从图中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
答案
(1)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2分)劳动密集(2分)
(2)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4分)
(3)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廉价丰富;③市场广阔;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⑤内部交易成本低等。(任答2点,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及产业转移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韩的产业转移首先是从需要劳动力较多的轻工业开始的,然后是重化工业,最后是高技术产业。而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且丰富,正好适应当时国际产业转移的需求。所以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更高的利润。山东省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从影响工业区位的地理位置、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即可。东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检测试卷(一)
考试范围: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A卷(中图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与图示区域C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
②干湿区
③三江平原
④东莞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4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
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
D.d—生长积温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5-7题。
5.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6.图中400mm年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界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界线
7.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8.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B.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
C.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读“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图”,回答9-10题。
9.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10.关于B地及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力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11.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西藏应多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沼气
B.新疆应多开发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
C.四川盆地应多开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
D.江南地区应多开发水能、核能、风能
12.为加强东部和中西部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今后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有
(1)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
(2)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
(3)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 (4)技术密集型企业
A.(1)(2) B.(2)(3) C.(1)(3) D.(2)(4)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结合下图,完成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4.右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A—B
D.B—A—C
2008年5月29日,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读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右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箭头②表示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
C.较高素质劳动力
D.高新技术产业
16.关于广东实施“双转移”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剧了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B.加快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C.有效地解决广东能源短缺的局面
D.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技术方面的优势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微笑曲线”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回答17~18题。
17.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 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由于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
D.提高煤炭生产量
20.有关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指全国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21-22题。
2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C.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D.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23.(14分)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区名称:A
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写出自然区A和D的分界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②线是________
(1分)写出该线的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
(4分,至少写出2条)
(4)③区和④区,降水量多的是____
(1分)降水量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分)
(5)④区和⑤区,光照充足的是______
,
热量丰富的是_______
(每空1分,填序号)
24.(16分)我国正在建设或已建成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____工程,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工程。(三空均填名称,6分)
(2)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能源分布的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经济发展现状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分析图中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
(4分)
25.(14分)地理环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读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概述材料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4分)
(2)判断新城应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6分)
(3)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4分)
26.
(12分)山东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是继港澳产业大举向珠三角、台湾和新加坡大举向长三角转移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型产业为主。(2分)
(2)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4分)
(3)从图中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