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热的传递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2热的传递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19 17:08:18

文档简介

热的传递 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我们组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一端/中间) ,最先熔化的蜡滴是___________(前端的/中端的/末端的)。
2、请用箭头在相应锯片下面标出热传递的方向。
结论:热是从温度___________的地方传向温度____________ 的地方。
实验二: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结论:液体受热__________,遇冷____________,使液体相互混合。
2.2热的传递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
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4.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6.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
学情分析
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是浅显的。由于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基础。但这些经验是不够系统、比较模糊的。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在小学科学体系的三个维度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合作、观察、假设等。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4实验材料
酒精灯、试管架、金属直尺、火柴、蜡烛、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实验报告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热水,用小勺搅拌热水,“不小心”掉在水里,捞出来,请同学摸一摸并谈谈感受。
2.教师换一把更长一点的勺子,过了一会,勺柄还是会热,提问:勺柄没有掉落在杯子里,可是,为什么还会热呢?”。
3.教师总结:热是会传递的。(板书课题:热的传递)
活动2【讲授】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过渡:我们要学习热的传递,就要有提供热源的装置,出示酒精灯。
2.教师播放幻灯片及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教师向学生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火柴梗放入装杂物的纸杯中;
(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盖两次,以便空气进入,防止瓶塞下次打不开。
4.学生小组内轮流点燃、熄灭酒精灯一次。
(二) 学习热传导现象
1.出示一把锯片,提问:如果我用酒精灯的外焰给锯片的一端或者中间加热,在锯片上有热的传递吗?方向是怎样的?
2.学生讨论。
3.提问:我们要怎样才知道在锯片中热传到哪里了呢?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现象时,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想一想,我们可以借助什么物体来观察热在锯片中是如何传递的呢?
4.学生讨论。
5.师生小结:我们可以借助蜡烛来观察。在你们的桌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滴有三滴蜡的锯片,请你们按照实验步骤来研究热在锯片这种固体(板书固体)是怎样传递的?
6.(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读一读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用试管夹夹住锯片的一端,用酒精灯在锯片前端或者中间加热;
(3)观察锯片上蜡滴熔化的先后顺序并画下热的传递方向;
温馨提示:
(1)实验时不要对着火焰吹气、说话;
(2)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将锯片放在报纸上;
(3)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
7.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发现规律:不管是从前端加热还是中间加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加热部位的蜡先熔化,距离火焰远的蜡后熔化。
9.教师总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三)学习热对流现象
1.过渡: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传导,那在液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板书液体)
2.教师出示一杯水,提问:水是无色透明会流动的液体,加热后不能清楚地看到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借助的物体有什么要求呢?
3.学生讨论。
4.师生总结:借助的物体要轻,能随着热的传递而运动,借助茶叶末就能很好地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了。
5.教师幻灯片出示实验步骤和要求:
(1)将石棉网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将茶叶末放入烧杯中,再将装有水和茶叶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2)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的底座上,加热。
(3)观察并在实验记录单上用箭头画出茶叶的运动路线。
温馨提示:
(1)认真操作,注意安全。
(2)实验时不要对着火焰吹气、说话。
(3)实验结束后,先将酒精灯移出再熄灭,然后把烧杯端下,放在报纸上,最后用试管架取下石棉网放在报纸上。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8.教师小结:我们看到,加热后,茶叶末在下降后又上升了,其实就是水受热上升,遇冷下降,这样不停地上升、下降,冷热混合均匀后水就烧开了。我们把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9.教师讲授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在第一单元我们学过空气,知道空气受热上升,遇冷下降,所以,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板书气体)我们就说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对流。
(四)学习热辐射现象
1.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的两种传递方式——在固体中的传导、在液体中的对流。其实,热的传递还有一种方式。我们来看课本20页。
2.提问: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这是太阳的热传递到了物体上的缘故,太阳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板书不靠其它物体),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板书辐射)生活中也有辐射这种传热方式,比如:火炉烤火,取暖器取暖等。
活动3【活动】三、拓展学习
1.在生活中热往往不只是以单一的方式传递,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图片)谁能说一说这个图片中有哪些热传递现象,属于哪种方式?(对流:壶中的水;传导:炉子到茶壶;辐射:炉中的热传递到四周)
2.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和借助材料来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学有所用!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件12张PPT。酒精灯的构造灯芯灯帽灯壶酒精酒精灯火焰构造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用试管夹夹住锯片的一端,用酒精灯在锯片前端或者中间加热;
(3)观察锯片上蜡滴熔化的先后顺序并画下热的传递方向;
温馨提示:
(1)先小组内讨论决定加热中间还是前端的蜡滴,完成实验报告单的第一题第一空;
(2)实验时不要对着火焰吹气、说话;
(3)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将锯片放在报纸上;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步骤:
(1)将石棉网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将装有水和茶叶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2)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的底座上,加热。
(3)观察并在实验记录单上用箭头画出茶叶的运动路线。
温馨提示:
(1)实验时不要对着火焰吹气、说话。
(2)实验结束后,先将酒精灯移出再熄灭,然后把烧杯端下,放在报纸上,最后用试管夹取下石棉网放在报纸上。
(3)认真操作,注意安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传导辐射对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