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 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 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 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冷热与温度”,“加热与冷却”基础上来具体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自然界中的雨、务、霜的形成原因。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
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难点:做制造雨、雾、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 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活动2【活动】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活动3【活动】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2、造雨(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2)学生回答。(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活动4【活动】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2、造霜(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 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活动5【活动】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2、学生回答。3、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4、设计实验方案。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6、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7、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活动6【讲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课件14张PPT。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冰是固体。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
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
固体 思考: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积水)。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便很快干了。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
2.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避免烫到手;
3.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给水加热实验注意:水蒸气会重新变成水吗?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水水蒸气蒸发凝结 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汽化热,而这部分热是烫伤人最主要的热量,比100℃的水通过热传导传递给人的热量要更多更快,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更加严重。小知识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