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们吃什么 课件+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4.1我们吃什么 课件+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19 21:14:55

文档简介

4.1我们吃什么 实验记录单
组号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探究那些食物含有淀粉
注意:蓝色越深表示含淀粉越多
食物
现象
结论
加碘前食物的颜色
加碘后食物的颜色
(不变/变蓝)
米饭
馒头
萝卜
土豆
西红柿
苹果
玉米
实验二:探究含有脂肪的食物
要求:將相应食物的痕迹划/压在相应位置。
食物
划/压食物的痕迹
通过痕迹分析食物中含
(脂肪/水)
萝卜
肥肉
瘦肉
花生
4.1我们吃什么 教案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学习主体向主动学习主体转变,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吃的话题很感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物含有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食物。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2.能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3.能用图表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多样化的必要性,知道不能偏食挑食。
新设计
本课主要是通过给食物分类、阅读资料、检查食物营养成分、统计与分析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学习阅读食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信息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这些营养成分的作用,认识食物多样性的作用,以及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它的营养成分和数量。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难点: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提问导入
1.课件展示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和9岁时的儿童照片,提问学生:我们出生的时候非常小,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哪些营养物质?我们吃什么?(板书课题:我们吃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3.教师听学生汇报并用卡片展示(归纳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
我们需要的营养有:淀粉类、脂肪类、糖类、维生素类、蛋白质类、矿物质类、
水)(板书:淀粉、脂肪、糖、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
活动2【活动】科学探究
(一)猜测
1.提问: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是由哪些物质提供的呢?
2.学生活动:将手里的食物卡片按它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分一分类。
3.学生分享交流,学生小组用卡片分类。
(二)探究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1.提问:到底大家分的对不对呢,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2.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畅所欲言。
3.归纳学生方法:
(1)通过营养成分标签了解一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2)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4.谈话:我们将用实验来判断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出示课件)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小智慧”它可能会帮到大家:棕色碘酒遇到淀粉会变成蓝色;脂肪通过按压在纸上留下痕迹,并且痕迹不会在放置一定时间后消失。
5.想一想,我们如何设计实验呢?
6.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7.教师汇总学生讨论,总结方法:
(1)各种食物分别取2份,放在白纸上;
(2)一份分别置于滴定板内,滴加碘酒,观察碘酒颜色的变化。
(3)注意事项:
①实验时滴管和食物保持一定距离;
②食物的量要恰当,每种食物上只滴一滴碘酒;在没有实物的空白地方 多滴一滴碘酒,方便对比观察。
③滴完后组长迅速将滴管及余下的碘酒交回;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
(4)取一份分别在白纸上划、压,观察留下的痕迹,过一段时间后继续观察痕迹的变化。
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检测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9.学生汇报总结
10.教师归纳总结:
(1)分别在食物上滴加碘酒;现象:米饭、馒头变成蓝色,其他食物不变;结论:米饭、馒头里含有淀粉。
(2)取一份食物分别在白纸上划、压;现象:肥肉和瘦肉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不会消失,且肥肉留下的痕迹比瘦肉明显;结论:肥肉和瘦肉均含有脂肪,肥肉脂肪的含量比瘦肉多。
活动3【练习】拓展运用
1.提问:你们平时最喜欢吃什么?最不喜欢吃什么?这样好吗?上了这节课,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分享。
3总结: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样的,所以我们平时在饮食上要注意食物多样化,不偏食、挑食,保证营养均衡、全面,愿每一位同学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