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食物的消化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资料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
3、学会用科学指导生活,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以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第三课《食物的消化》为原型,以食物的消化为话题,展开的一堂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模糊、粗糙、零碎的,甚至会把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错认为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另外,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存在着不吃早餐、饭后剧烈运动、狼吞虎咽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本课正是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展开的一个知识更新的学习过程,进而达到用获取的知识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
本课就内容而言,包括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其主要功能,以及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消化系统的内部状态,如何由表及里,解开暗箱呢?本课特意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已有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心理需求,经历由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自主获取知识、自我内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自主获取关于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推理、整理、归纳等科学方法等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经历问题—猜想—整理归纳—资料对照的学习过程,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1、问题情境,调动已有经验
我们每天都会吃食物,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
A、生自由发言。
B、提供人体轮廓图,学生小组合作画猜测。
C、小组汇报。
D、整理归纳学生猜想。
2、想知道我们身体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吗?提供图片资料,认识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1、学生对照图片,画对了哪些。
2、对照图片找自身相对应的部位(提醒学生胃的位置)。
3、按顺序贴卡片,并说一说食物要经过的路线。
(通过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判断胃与小肠、大肠的连接顺序)
4、归纳:我们吃的食物要经过这些器官来进行消化,这些器官就是消化器官,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旅行过程,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
二、经历问题—资料学习—整理归纳的过程,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1、食物的消化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关于消化,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3、提供文字资料,小组合作将获取的信息用简短的文字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4、观看视频资料,认识“蠕动”,形成对消化过程的整体认识。
四、整理学生关于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出示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图片,反思自己,你有过这些行为吗?这些行为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怎样的损害?
2、你知道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
3、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
活动2【活动】课后拓展
推荐网上搜索资料的学习方法,了解更多关于人体的知识,做一个健康少年!
附:课堂学习资料
小馒头旅行记
大家好,我是一个小馒头。今天我要去你的消化系统里去旅行一番。
刚把我放入口腔里,你的牙齿就开始咀(jǔ)嚼(jué),我变得碎烂湿润。
接下来我进入你的食道,食道运输着我,将我带到了胃里。
你的胃可不是静止的,它的肌肉可真是发达,它不停地蠕(rú)动,还往我们身上加了一种奇妙的液体,叫做胃液,和胃液在一起,我们碎馒头在胃里面被挤磨成像粥一样物质,叫做食糜(mí),这时胃还要吸收一部分营养。
在胃的蠕动下,我们被推到弯弯曲曲的小肠里,小肠真长啊!小肠也在不停地蠕动,一边运动,一边将我身上的营养吸收到它的毛细血管里,运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被吸收掉营养的我,变成残渣了。
在小肠的蠕动下,我进入了你的大肠,大肠吸收了残渣身里上的水分,我就变成了粪便。
接下来,肛(gāng)门把粪便排到了体外。
就这样,我的营养都被你的消化系统吸收了,我也结束了在你体内的旅行。
同学们,现在了解食物消化的有关知识了吧?和你的小组成员合作,把你们获取的重要信息用简短的文字记录在表格里吧!
记录单
活动3【导入】教学反思
关于消化的知识贯穿于学生小学到中学的生命科学领域中,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消化”二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模糊、粗糙、零碎的,甚至会把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错认为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另外,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意识不到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本课正是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由此展开的一个知识更新的学习过程,以及达到用获取的知识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四个大环节,分别是学生已有知识的调动,认识消化器官、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健康话题。我们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消化系统的内部状态,如何由表及里,解开暗箱呢?本课以科学探究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提供学生图片、文字资料,通过阅读、语言,表格等形式来整理、汇报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达到内化。在教学设计方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最近发展区“接知”
在猜测“我们吃的食物会去身体的哪些器官呢?”环节,学生说猜想,画猜想,汇报猜想,教师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猜想图中,发现共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以此为基础,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此设计以旧推新,孩子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了更为科学的新解释,这样得到的知识,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是有效的,也是有意义的。
二、巧解质疑
由于肝胆胰脏的原因,学生在胃连着小肠还是大肠的顺序上会产生分歧,首先是潜意识的分歧,教师要求再看图确定时,一部分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得出胃连着大肠,另一部分学生运用推理得出大肠连着肛门,所以胃连着小肠。想法教师不予置否,轻点简化图片,分歧迎刃而解。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思维,学生体验了观察、推理两种学习科学的方法,后又以图片验证想法,使得他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迁移运用。
三、健康话题就在学生身边
从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三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饭后剧烈运动、狼吞虎咽)入手,提出问题“这些习惯对消化器官会有什么伤害?”,学生联系刚了解的科学知识去重新审视这些坏习惯,内心是震撼的,使得本次教学的落脚点稳妥的立足在了健康教育之上。
课堂是一场时时处处充满生成的现场直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学生生成,点亮科学课堂。在经历课堂的检验后,我将继续反思、不断进步、充实自我。
课件15张PPT。 食 物
的
消 化口腔??
大肠?
小肠??
胃?
食管??
吃下去的食物依次去哪里了?讨论:
1.食物进入口腔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它要具有什么特征?
3.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它要具有什么特征?
4.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 它要具有什么特征?模拟实验: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将馒头和煮熟的蔬菜放进袋中在不破坏袋子的情况下如果反复挤捏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将会变成什么样?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温馨提示:保护消化器官,请做到以下几点:
(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
(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食物捉迷藏…... 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就会被消化吸收。你认识每个消化器官的特点及功能吗?
现在食物走进人体内和你玩捉迷藏,凭每次的提示小锦囊,你能猜出食物躲在哪个器官吗?往下页
食物捉迷藏…... 这里最长, 有5-7米 而且弯曲。
提示小锦囊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了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往下页
主目录
食物捉迷藏…...这里有很多唾液,并会把我磨碎成小块。
提示小锦囊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往下页
主目录
食物捉迷藏…...哗!这里肌肉发达,能把我进一步磨碎。
提示小锦囊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往下页
主目录
食物捉迷藏…...这里是停留食物残渣的地方,并能吸收大部分的水分的。
提示小锦囊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往下页
主目录
食物捉迷藏…...这里会不停蠕(rú)动,又会分泌(mì)出酸酸的液体, 把我消化成粥一样的食糜(mí)。
提示小锦囊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往下页主目录
食物捉迷藏…...这里是一道又长又直的管子,陆续把我送到胃里去了。
提示小锦囊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往下页主目录
食物捉迷藏…...这里有多种液体;我们在这里停留时间最长,大部分在这里被消化、吸收。
提示小锦囊 : 回图
现在食物躲到哪里去呢?
口腔
大肠
小肠
肝脏
胃
食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