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冷热与温度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冷热与温度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20 19: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1冷热与温度 教案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过程与方法
●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与技能
● 知道温度的概念;
●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
讨论、合作、实验等
课前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物体的( )叫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
3、( )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4、( )温度计( )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5、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6、测定水温时,温度计的( )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
二、判断
1、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
2、冷水就是没有温度的水。 ( )
3、用手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 )
4、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是均匀下降的。 ( )
5、测定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 ( )
6、测量热水温度时,可以把温度计拿出水面来读数。 ( )
三、选择
1、测量水温的仪器是( )。
A.风速仪 B.温度计 C.气压表
2、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A.千克 B.摄氏度 C.厘米
3、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没有温度 B.夏天的井水温度比冬天低
C.人体温度不随着季节变更而变化
4、烧开的沸水是( )℃。
A.80 B.90 C.100
5、曲线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水温的( )。
A.具体数值 B.变化趋势 C.测量次数
6、下列关于测量水温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指试探一下就可以精确测量出。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直接接触容器。
C.读数时,眼睛要和刻度在同一平线上。
四、简答
1、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五、认、读、画:

写作:__ 写作:__ 读作:15摄氏度 读作:__
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
眼睛
冷水加热: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先快后慢
教学反思
热水在常温下会变凉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其中的变化规律却从未触及。这堂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有如下成功之处:
1、遵循科学探究的规律: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实验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解释交流。从“热水的温度在下降过程中是否有规律?会是什么样的规律?”作出猜测,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从而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以及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2、结合学生的己知经验展开教学。“关于温度计,你了解多少?”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掌握学情,做到了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己经知道了温度计的构造原理,让学生手握玻璃泡感受温度计的原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发现有许多不足之处:
1、第一个实验效果不明显,将手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反差不大,给整堂课的教学带来了困扰。
2、对学生的估计不够,与学生讨论好了的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但是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拿到温度计就跃跃欲试,完全不顾实验要求,学生明白玻璃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但仍然可听到清脆的碰壁声。
3、实验数据收集得不够准确。实验过程中,我巡视发现有好多小组的数据并不能达到我预期的设想,更有一个小组的结果令人哑然——温度不降反升,询问得知原来是她觉得液泡升入水中部分不够,又调整了液泡的高度,往水里多插了一些。数据是否准确,要看操作是否规范,许多小细节我没注意到,故使数据不够准确。
本堂课的关键在于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化的规律,而数据准不准确还在于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小细节处要作大文章,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结论的得出。上完这一课后,总结得失,感叹: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