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恨晨光之熹微(痛恨)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
C.时矫首而遐观(抬头)
D.云无心以出岫(泛指山峰)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各句中省略的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B.
乃瞻衡字,载欣载奔
C.
僮仆欢迎,稚子侯门
D.
寓形宇内复几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D均省略了介词“于”,B项省略了主语“吾”。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3分)
(1)云无心以出岫
(2)木欣欣以向荣
(3)乐琴书以消忧
(4)聊乘化以归尽
(5)请息交以绝游
(6)问征夫以前路
(7)农人告余以春及
(8)眄庭柯以怡颜
A.
(1)(2)/(3)(4)(5)/(6)(7)/(8)
B.
(1)(2)/(3)(4)(8)/(5)/(6)(7)
C.
(1)(2)(4)/(3)(8)/(5)/(6)(7)
D.
(1)(2)(4)/(3)/(5)(8)/(6)(7)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以”的理解。(1)(2)连词,表修饰;(3)(4)(8)连词,表目的;(5)连词,表并列;(6)(7)介词,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对下列各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大约因为心情急切,作者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陶渊明辞官的主要原因是“眷然有归欤之情”,再加上“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D.“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 式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 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辞官原因主要是厌恶官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1分)
追和①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注释:①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啖薯芋
啖:吃
B.辙亦迁海康
迁:贬官
C.此所以深服渊明
所以:……的原因
D.自量为己必贻俗患
贻:赠送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②披草而坐
B.①自以为不若也
②輮以为轮
C.①先君命辙师焉
②则耻师焉
D.①以遗后之君子
②举匏尊以相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转折\顺承;B认为\把……做成;C兼词”于之”\语气词;D介词,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做评论的态度。
C.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
“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也哉?(《追和陶渊明诗引》)(3分)
(2)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始得西山宴游记》)(3分)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3分)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3分)
【答案】(1)然而我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3分,岂……哉、独、语意通顺)(2)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常常忧惧不安。(3分,僇人、恒、语意通顺)(3)任凭小船到它(可以)到达的地方,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3分,之所如、定后、语意通顺)(4)本来是一代枭雄啊!但现在(又)在哪里呢?(3分,判断句、宾前句、语意通顺)
【解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东坡先生贬官到海南,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和小儿子苏过挑着担子过海;修葺了茅屋居住,每天吃红薯芋头,但是华丽的房屋贵重的食物从来不想。平生没有其他嗜好,把图书历史当作花园,文章作为演奏的音乐,到现在也都废弃了。尤其喜欢写诗,精深奥妙,丝毫看不到老人衰老疲惫的气象。
当时,苏辙也被迁到海康,写信来告诉他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的诗人有模仿古代的诗作,却没有和古人诗的作品。追和古人的诗从我开始。我作为诗人也没有其他爱好,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我前后和他的诗共有一百零九首,其中我得意的诗篇,自认为不比陶渊明差。现在打算收集一起记录下来,留给后代的君子。让他们明白我的志趣。但是我对于陶渊明,难道只是喜欢他的诗吗?比如他的为人,我有很有感触。陶渊明临终时,写信告诉儿子陶俨等人:‘我从小就穷苦,每当家里穷困,就东西奔波。性格刚直才能有限,和世人多不相容,自认为一定为让世俗痛恨,告别人世,让年幼的你们忍受饥寒。’陶渊明的这些话,应该是实情了。我也有着各毛病却不知道,平生出任官职,触犯了不少人,这一点很是比不上陶渊明,打算用晚年来模仿他的万分之一。”
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身官府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里小人,而苏轼出任官职三十多年,被狱吏羞辱,最终不被宽恕,深陷大难,经打算晚年隐居效仿陶渊明,谁肯信呢?就算如此,苏轼的官宦浮沉生涯还能考证,后代的君子一定有类似的。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笃信而喜爱古代文化,私下里与老彭(商朝的贤大夫)相比。”孟子说“曾子、子思的思想相同。”我的小小成就,不足以议论读书人。
苏辙年少没有拜师,苏轼成年后并学成出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就让苏辙向苏轼学习。苏轼常常称赞苏辙的诗有古人之风,自认为自己不如苏辙。但是自从居住在东坡,学问也与日俱增,充沛的好像大河奔来。他的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苏辙于是奋力跟随,但是常常不如苏轼。苏轼和陶渊明的诗,苏辙有跟着和的,也有一二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客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B.三径就荒
就:就要
C.或棹孤舟
棹:用桨划
D.聊乘化以归尽
化:造化,自然
【答案】B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木欣欣以向荣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舟遥遥以轻飏
C.乐琴书以消忧
D.农人告余以春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都表示修饰关系。A.介词,让:C.连词,表目的关系:D.介词,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因为家里“田园将芜”,陶渊明决定辞官归隐。
B.刚看到自家的房子,陶渊明就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C.或弹弹琴,或读读书,或聊聊天,或种种田,这些都给了陶渊明很多的快乐。
D.顺随自然,回归田园,乐天安命,陶渊明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C博尔术再入敌阵,但无法找到铁木真。于是急令搬走辎重,发现铁木真已经返回卧憩车当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答案】(l)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觉得今天的决定是对的而以前的选择是错误的。(2)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4.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群:合群
B.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聊:悠闲
C.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邀请
D.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
舆:抬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
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
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既自以心为形役
D.即便就酌,醉而归
觉今是而昨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识文言虚词意义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法的能力。A都是连词,表目的,“来”。“乃”前一个是连词,“于是,就”;后一个副词,“才”。“为”前一个是动词,“担任”;后一个是介词,“被”。“而”前一个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表并列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文章写作,他的《五柳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答案】B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
( http: / / www.21cnjy.com )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就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小孩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当时周续之(官职名)来到庐山,跟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慧远法师学佛,彭城人刘遗民也隐居在匡山,陶渊明又不接受朝廷征聘,他们号称“浔阳三隐”。后来刺史檀韶苦苦请求周续之出山,和学者祖企、谢景夷三人,一起在城北讲授《礼记》,给他们“雠校”的官衔。他们住的公寓,就好像是马队。所以陶渊明写诗给他们说: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肄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书亦已勤。”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http: / / www.21cnjy.com )
【本节要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芜(
( http: / / www.21cnjy.com )
)惆怅(
)
衡宇(
)盈樽(
)轻飏(
)熹微(
)眄庭柯(
)
壶觞(
)矫(
)首
盘桓(
)崎岖(
)出岫(
)西畴(
)窈窕(
)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
(1)于时风波未静
(2)尝从人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悦亲戚之情话
(5)幼稚盈室
(6)于是怅然慷慨
(7)恨晨光之熹微
(8)将有事于西畴
4.找出下列各句中词性改变的词语。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2)眄庭柯以怡颜
(3)倚南窗以寄傲
(4)审容膝之易安
(5)园日涉以成趣
(6)乐琴书以消忧
(7)或棹孤舟
5.说明下列各句中的句式特征
(1)皆口腹自役
(2)复驾言兮焉求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遂见用于小邑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将有事于西畴
(7)农人告余以春及
(8)乐夫天命复奚疑
(9)以心为形役
【反馈矫正】
2.Wú
chàng
hé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zūn
yáng
xī
miǎn
kē
shāng
jiǎo
huán
qí
qū
xiù
chóu
yǎo
tiǎo
3.(1)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4.(1)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怡:愉快,使愉快
(3)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5.
(1)“皆”表判断
(2)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3)介宾结构后置
(4)见,被
(5)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6)介宾结构后置)
(7)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8)宾语前置,“疑奚”
(9)为,被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探究活动】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行
遵彼微行《诗经》
夫列子御风而行《逍遥游》
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
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行比一乡《逍遥游》
蹑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太祖行奋武将军《魏书武帝纪》
乘
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望海潮》
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 陈汤传》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过秦论》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绝
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以为妙绝《口技》
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舟遥遥以轻飏
问征夫以前路
引壶觞以自酌
云无心以出岫
农人告余以春及
请息交以绝游
乐琴书以消忧
木欣欣以向荣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离开”等意思,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如“行”可以用成语“行将就木”确定他“将要”的意象,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如“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讨论明确】
行
道路
遵彼微行《诗经》
行走
夫列子御风而行《逍遥游》
运行
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
做、实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
行动、行为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
品行
行比一乡《逍遥游》
行列
蹑足行伍之间,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行辈、辈份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将要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代理
太祖行奋武将军《魏书武帝纪》
乘
驾车
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
登、升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
趁着,凭借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望海潮》
追逐
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 陈汤传》
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乘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过秦论》
顺应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绝
断、断绝
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极、非常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高超、绝妙
以为妙绝《口技》
超越
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
引壶觞以自酌(连,表承接)
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要点二:疏通文意,概括内容,体会情感。
【探究活动】
1.从文章的序言和第一段看,作者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的第二段写了哪些内容?
3.第三段从哪些方面写陶渊明隐居山村之乐的?
4.从“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到文章中筛选信息,然后归纳整理,文章的情感,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文前的小序来探究。
【讨论明确】
1.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觉今是而昨非
2.
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和回家后的日常生活。
3.(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之行休”看出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课堂提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③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答案】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
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
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答案】B(羡慕)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
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D.大王来何操
【答案】C(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8.默写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内容。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答案】B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用“/”给以下文段断句并加以默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舟遥遥以轻飏 遥遥:遥远的样子。
B.景翳翳以将入
翳翳:阴暗的样子。
C.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策扶老以流憩
B.或棹孤舟
C.园日涉以成趣
D.乐琴书以消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名词作状语,每天;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策:拄着;棹:用桨划;琴书:弹琴读书。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对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和③都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关系;②是介词“把”;④是介词“因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答案】D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为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
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论语 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 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⑴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寻:不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⑵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用来②把
③因
④用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⑶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答案】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⑷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单纯是为了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糊口”“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错误,“心惮远役”也是理由,后面的“有酒可饮”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指维持一种上层社会的生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14届安徽蚌埠高三二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
例:照例
B、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
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
易:改变
D、甫三载,已倦游
甫:刚刚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B、去县治二里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皆舍目前之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非独以两家世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均为副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转折。A项,介词,和;连词,和。B项,数词,表示不确定数目,可译为“左右”;助词,表被动。D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答案】D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4分)
②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3分)
③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3分)
【答案】(1)他认为,春存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谓”、“虽”、“之”及句意各1分,共4分)(2)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着瑟唱着歌,是那么悠然闲适。(“当”、“相与”及句意各1分,共3分)(3)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属”、“书”及句意各1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1)
“谓”译为“认为”,“虽”译为
“虽然”,“之”是动词,译为“到”。(2)
“当”译为“在……的时候”,“相与”译为“一块,一起”。(3)“属”通“嘱”,译为“嘱咐”,“书”是动词,译为“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例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他在昆山县西境的小虞浦购置了一块园田,离县城才两里左右。吴淞江从太湖往东流,蜿蜒入海,江的南北,散布着许多连通江的河渠如同百足,其中的小虞浦离县城最近,坐船往来,一天可以走几十回。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由此往外看,那马鞍山就如同在屋檐边一样。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野如画,所以先生给这座堂取名容春。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实际上四时的景物,山水的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那金马玉堂、紫门黄阁的地方是不能兼而有之的。
从前孔子和他的门徒在沂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岸论道。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瑟唱歌,那么悠然闲适。天下之乐,没有可以替代此时之乐了。孔夫子让几位弟子谈志向,却都舍弃近在眼前的事,而神往于做官当贵族,唯独曾点在这时候能说此风景,所以引起孔夫子喟然长叹。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
陶渊明写的《归去来辞》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只有陶渊明先生才可以说这样的话。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我曾祖父的哥哥和兵溪先生的已故的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南公,于成化十年同时被举荐参加乡试。那年王文恪公是乡试登第的第一名。后来我曾祖父的哥哥官至城武县令,思南公官至郡太守。我和兵溪先生是同年生的,可是兵溪先生乡试中举比我早九年。嘉靖二十九年,我们又一同在南京的考场应试。兵溪先生在广平做官,刚三年就已经厌倦宦游生活了,而我到现在还在设馆授徒,靠教书吃饭。所以,我写这篇堂记,并不仅仅因为两家上一代就情意相投,也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而是因为对人生进退的际遇有所感触的缘故。
美文赏析
菊花人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中静放,娇媚的蝴蝶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便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活得如世人所说那样,处于桃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那决然离开人人豆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的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就只有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哀,走得寂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只有在内心里矛盾,在内心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
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出”则清闲,自在,忘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入”则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战胜世俗,战胜自我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须出乎其外。”陶渊明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了。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单了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其外”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其内”。我想,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与他而言都已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对人生,对自然的真爱,是他对超越平常人生的与众不同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幽幽品味着他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