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19 19: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第二章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扩大乡村城市3.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__,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进聚落形态、________、生活方式、________等的变化。
(3)是一个地区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主要标志:__________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中心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经济城市人口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阶段和特点(如图)(1)A(_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
(2)B(______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______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现象。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______(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________(填字母)阶段。初期较慢加速郊区城市化趋缓甚至停滞逆城市化CB减少“热岛”降低环境污染地理环境自然低污染良性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城市化就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
(2)城市经济发达、各项公共事业水平高是城市化的推力因素。(  )
(3)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时期。(  )
(4)城市化过程不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  )导学号26730136导学号26730137【答案】 1.(1)× 城市化包括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范围不断扩大,农业活动变为非农业活动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
(2)× 城市经济发达、各项公共事业水平高是吸引大批农业人口的拉力因素。
(3)√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就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
(4)×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地方,因此城市化过程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① ②什么是城市化 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示意图探究城市化的表现。导学号26730138(1)2000年和1985年相比,各等级城市的数目有何变化?
(2)填表比较下列城市等级的变化,并分析其说明了什么现象。
【答案】 (1)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数目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小城市数目增加最多。
(2)特大 特大 特大 大 大 大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从上表部分城市等级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化使得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1.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1)概念: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其意义如下表所示:1.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导学号26730139(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从表中数据看出,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比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高,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世界城市化进程 阅读材料,探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导学号26730140(1)两类国家城市化有什么不同?
(2)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
【答案】 (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
(2)发达国家工业化早,经济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晚,经济水平低。1.从时间上看,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随时间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四者出现的顺序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会出现郊区城市化,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会出现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在发展中国家郊区城市化比较明显,发达国家则主要表现在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2.读下图,回答(1)~(2)题。导学号26730141(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以统计图的形式考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人口总数的变化特点,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图片,探究城市环境问题。导学号26730142(1)四幅图片表示的城市问题分别是什么?
(2)产生图中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3)上述问题可能会使大城市中心衰落吗?
(4)你能针对上图中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吗?【答案】 (1)A就业困难,B交通拥堵,C环境污染,D地价房租昂贵。
(2)城市人口密集,长期产业活动强度大造成的。
(3)会的。在上述情况下,城市人口会由市区向环境质量较好的郊区和卫星城迁移,导致城市中心衰落。
(4)合理规划城市、加强管理、建设新区和卫星城、扩大绿化面积、治理污染等。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不利影响。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回答(1)~(2)题。
(1)按照规划,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B.扩展城市用地面积
C.分散大城市的经济职能
D.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导学号26730143(2)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主要作用是(  )
①净化城市空气 ②减轻酸雨危害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留有发展余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由于北京市区人口过多,所以北京在外部环线道路沿线规划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区,其主要目的是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第(2)题,北京城市规划中有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地区,其作用一是净化城市空气,二是为北京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1.读图分析
该图表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全世界自1800年以来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2.信息提取
(1)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
(2)图中有三种折线,带有“黑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全世界,带有“白色圆点”的折线表示发达国家,带有“三角”的折线表示发展中国家。
(3)三条折线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呈上升趋势,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
(4)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展速度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01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导学号26730144材料二 1950~2010年世界人口变化。(1)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时间在__________。
(2)对比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3)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案】 (1)20世纪70年代
(2)
(3)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等。(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197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高于发展中国家,而198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低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可得出结论。第(2)题,仔细阅读材料一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可从交通、环境、地租、就业、治安等方面进行考虑。一、单项选择题
分析下表,回答1~2题。导学号26730145
1.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答案】 1.D 2.A导学号26730146
【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北京城区面积在不断地扩大。导学号267301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省份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省份
B.江苏城市化水平高于辽宁
C.南部省份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北部省份
D.山西城市化水平最低
5.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新疆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知名度高
C.经济水平高 D.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东部省份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省份,南部省份城市化水平总体与北部省份相当,江苏城市化水平低于辽宁,山西城市化水平介于40%~60%。第5题,广东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发达;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于新疆。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6~8题。导学号267301486.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7.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8.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 6.B 7.D 8.C导学号2673014910.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  )
①交通拥挤 ②住房紧张 ③大城市人口减少 ④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由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第10题,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容易出现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二、综合题
11.下图展示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读后回答问题。
(1)影响上海城市形成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
(2)上海城市发展过程反映了城市化三个特征: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学号26730150(3)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4)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
(5)上海城市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表现在_______。
【答案】 (1)交通位置(河流)
(2)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
(4)城市化
(5)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导学号26730151(1)1950年至201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加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环境污染(或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或经济效益下降)  (4)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