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五章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五章1.结合实例,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交通线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带动衰落水路陆路交通干线交通干线交通运输网交通网铁路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稀少单一密集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位于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有关。
3.交通运输布局和变化对集镇的影响
集镇是在________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________。环路边缘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交通要道衰落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交通线路的改变常引起交通要道沿线聚落的繁荣或衰落。( )
(2)大城市带的形成与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密切相关。( )
(3)商业网点的布局都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
(4)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一定大于山区。( )导学号267304092.问题思考。
(1)以自己所在或熟悉的城市为例,说明交通线的改变对其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在广大山区现在仍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
【答案】 1.(1)√ 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京杭运河沿线城市扬州、济宁等随京杭运河开通而发展起来,但到了清末大运河淤塞,加之海上运输发展、京沪铁路建成,运河沿线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导学号26730410(2)√ 随着人口、物资和经济活动的聚集,由高速公路、铁路等运输干线组成了运输网,将聚落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3)× 商业网点除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外,还有市场最优原则、便民原则等。
(4)× 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交通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商业网点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平原,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的生存,故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密度也小。2.(1)本题开放性较强,应体现交通线改善会带动城市繁荣的知识点;但是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如京杭运河沿河城市因运河淤塞及海运、铁路运输的发展而发展缓慢等。
(2)因为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的存在。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阅读“株洲城市略图”,探究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导学号26730411(1)1949年以前株洲城区沿什么分布?现在城区主要沿什么分布?
(2)试分析株洲为什么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3)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1949年以前株洲城区主要沿河流(湘江)分布,现有城区主要沿铁路分布。
(2)规模较小;沿京广线部分地区分布;株洲成为铁路交通的枢纽,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路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2.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交通是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交通线的延伸方向往往影响聚落的形态,以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为例具体分析如下:导学号26730412(1)根据三城市地域形态,可以看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
A.均沿铁路延伸
B.地域形态均呈狭长条状
C.促使其发展的因素与形成的因素相同
D.城市形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2)株洲和嘉兴的城区分布表明( )
A.交通线的变化引起城市分布的变化
B.城区的分布变化带动交通线的发展
C.沿河分布没有沿铁路分布好
D.城区由沿铁路分布发展到沿河流分布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城市形态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不断变化的。三城市均沿交通线分布。第(2)题,四个城市均由沿河分布发展到沿河、铁路延伸。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读“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左)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右),回答(1)~(2)题。导学号26730413(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有何异同?
【答案】 (1)地势起伏大 小 线路多,方式多 大 人口稠密、交通相对方便的地区
(2)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说明了交通运输线路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具体原因如下图所示: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也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在城市几何中心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消费人群最容易到达。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多个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北京市商业网点随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过程
4.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2.2015年初,以销售优质、低价名牌商品的奥特莱斯大型购物中心落户我国某城市。据图完成(1)~(2)题。导学号26730414(1)影响图中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消费市场
C.交通条件 D.政府政策
(2)关于此购物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服务等级高 B.网点数量多
C.服务范围小 D.商业效益低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在城区外缘靠近高速公路,且有城市快速干道与城区相通,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交通条件。第(2)题,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为大型购物中心,网点数量较少,服务范围较大,服务等级较高,商业效益较好。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1.读图分析
由图名“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得知:此图表示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的分布状况和商业网点的密度。
2.信息提取
(1)山区的商业网点沿公路和河流分布,集中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区,密度较小。
(2)平原区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密度较大。
(3)商业网点和地形类型的相关性,商业网点和交通的相关性。(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答出2点即可)【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北方古“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而现在北方古“丝绸之路”沿线内陆段气候干旱,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由此导致古文明中心衰落,引发古“丝绸之路”的全线衰落。第(2)题,仔细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答案。第(3)题,我国西部新“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应当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外交通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导学号26730416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交通线的发展,会使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线的衰落,将使城市沿交通线伸展的形态保持不变,甚至衰退。第2题,明清时期,大运河运输繁忙,沿河城市商贸繁荣。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导学号26730417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易发展成为城市。第4题,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利于聚落的发展。同时,聚落的发展,增加了运输需求,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沿河设城在我国南方较为明显,但北方城市沿河分布也有利于取水。沿河分布的城市多呈条带状。导学号267304185.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适宜为流动形式和商业街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6.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A.地形和交通 B.地形和市场
C.地租和市场 D.地租和交通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图中①地为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多为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②地商业街布置在城市比较繁华的地带,图中只有②地符合条件。第6题,P地位于城市的边缘,地租相对较低,而且位于公路干线的交会处,交通比较便利,适合建立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2014年1月5日上海交通港口局公布最新统计数据,上海港在2013年货物吞吐量7.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61.7万标准箱,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读上海市示意图,回答7~8题。导学号267304197.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上海港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多岩质海岸,不淤不冻,为天然良港
B.上海港有京沪铁路和浙赣铁路相连接
C.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腹地广阔
D.港区主要沿长江分布,水域宽阔,通航能力强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图中①位于上海市于心,人口多,消费市场大,市场最优。第8题,上海港是沿着黄浦江展开的港口,属于河港兼海港,位于长江泥沙淤积而形成的三角洲上。在上海交会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上海港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大港口,是因其以上海市为依托,腹地广阔。导学号26730420A.经济发展水平,西南部小于东北部
B.人口密度,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C.环境人口容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同规模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与人口密度无关
【答案】 C
【解析】 同规模商业网点服务范围越大,人口密度越小,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小。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 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下图,回答10~12题。导学号2673042110.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11.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住家多 D.外地的游客多12.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答案】 10.D 11.B 12.A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第11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第12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二、综合题
13.读下面“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26730422(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答案】 (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地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准确提取图中河流、铁路线分布及旧城区、新城区的位置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从图中看出,旧城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而新城区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因此说明该地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相比较,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最早形成;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导学号26730423(3)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综合运输网,而甲地的运输网由__________组成。
(4)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________。
【答案】 (1)乙 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的集散且附近居民点数量多 (2)少 (3)铁路 公路 河运 公路 (4)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