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二一三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二一三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预习交流1
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
答案: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紧密相关的,水平运动能引起垂直运动。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的,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目标导航二一预习导引三二、外力作用 预习交流2
挪威的峡湾海岸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冰川侵蚀作用。目标导航二一预习导引三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变质作用形成。目标导航二一预习导引三2.物质循环过程。
?
(1)岩石类型:A沉积岩,B喷出型岩浆岩。
(2)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变质作用,③重熔再生,④冷却凝固。目标导航二一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3
三类岩石之间都能相互转化吗?
答案:不能。岩浆岩和其他两类岩石间不能相互转化。迁移应用典例精析一二知识精要知识架构一、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2.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例1】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关于以上四图地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海水侵蚀 B.乙图——冰川侵蚀
C.丙图——流水搬运 D.丁图——风力堆积
(2)图中地貌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海蚀柱——海边
B.乙图——风蚀城堡——高山地区
C.丙图——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处
D.丁图——沙滩——干旱地区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思路分析:甲图表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乙图表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锋和冰斗,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丙图为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河流流出山口处。丁图为河口三角洲,发育于河口。
答案:(1)B (2)C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2015·课标全国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答案:D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名师点津
内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判断方法
(1)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内力作用,一是看是否属于自然作用,二是看能量是否来自地球内部。
(2)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①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干旱、半干旱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湿润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②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③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二、三大类岩石及其转化
1.岩石的分类、形成及特点
按照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将构成岩石圈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各类岩石的特点、代表性岩石如下表所示: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2.物质循环 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例2】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思路分析:第(1)题,分析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第(2)题,读图可知,①③为冷却凝固,②⑦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重熔再生,⑤为变质作用,⑥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②为外力作用。
答案:(1)B (2)A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 )。
A.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D.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2)图中表示外力作用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B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名师点津
1.三大类岩石判断技巧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如花岗岩;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如玄武岩。
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如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等。
变质岩有片理构造,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等。一二知识架构迁移应用典例精析知识精要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及其判读方法
?
(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一二知识架构读教材图4.3(海水侵蚀地貌图)、图4.4(冰川侵蚀地貌图)、图4.5(海水堆积地貌图)、图4.6(风力堆积地貌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岩石海岸在海水侵蚀下常形成何种景观?
答案:海蚀柱、海蚀崖等。
(2)冰川侵蚀往往形成何种地貌?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案:形成冰斗、角峰等地貌。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等地。
(3)沙质海岸一般地势相对平坦,沙滩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岸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4)如何利用新月形沙丘判断盛行风向?
答案: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如下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典图示例】【判读方法】
(1)岩石类型的判读。
①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②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
③三个箭头指向岩浆。
(2)地质作用判读。
①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却凝固。
②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
④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
(3)典型岩石归类。石灰岩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