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教材第67页思考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呈上升趋势。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
3.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4.由此可以得出,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二)教材第69页思考
1.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之前,它将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回答时可以针对图中现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①青蛙的眼睛很敏锐,据此人们发明了“电子蛙眼”。
②利用超声波,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准确地捕捉到猎物,据此人们发明了雷达。
③鱼能在水中自由的上下游动,据此人们发明了潜水艇。
④猫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事物,据此人们发明了夜视镜。
⑤某些植物的叶子有许多小齿,鲁班据此发明了锯。
3.从保护野生生物的角度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另外,我们要积极宣传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有关
解析:当前物种灭绝加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而不是自然环境的变化。
答案:C
2.世界上的物种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高山地区
D.寒带地区
解析:据统计,世界上约3/4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
答案:A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据此回答第3题。
3.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解析: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物种具有重大或潜在的利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答案:B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亚热带季风区扩散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从野骆驼遗骸分布区可以看出,野骆驼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地区,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野骆驼文献记载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地区,即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答案:A
5.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解析: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温带荒漠区,与以前相比分布区气候更加干旱。
答案:A
6.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野骆驼分布区的变化可以看出野骆驼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影响其分布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对野骆驼的大量捕杀。
答案:A
7.下列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建立动物园
B.建立人工繁育基地
C.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A、B、C项属于迁地保护。
答案:D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6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厅了解到,我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已基本完成。这次调查运用了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对我省湿地资源最全面、最准确的一次调查,不过,一直备受关注的白鳍豚在调查中依旧没有“露面”。
图1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图2 地球历史上5次大规模物种灭绝
(1)上述图文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灭绝。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锐减)。
(2)主要是人为因素:乱捕
( http: / / www.21cnjy.com )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
(3)强化宣传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律规定;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和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滇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具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据此完成9~10题。
9.滇西北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交通不便
B.地势高
C.气候类型多样
D.人类活动少
10.目前,云南野生稻资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滑坡、泥石流的破坏
C.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D.当地人的大量采集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因素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滇西北为横断山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因而生物资源丰富。云南野生稻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所致。
答案:9.C 10.C
读下列的图表资料,完成11~13题。
全球物种数目统计(单位:种)
类别
所有物种
濒危物种
哺乳类
4
629
1
096
鸟类
9
672
1
107
爬行类
6
900
253
两栖类
4
522
124
淡水鱼类
25
000
734
高等植物
270
000
25
971
总计
320
723
29
285
11.资料显示,全球各物种中,濒危物种所占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哺乳类、两栖类
B.鸟类、爬行类
C.高等植物、两栖类
D.哺乳类、淡水鱼类
1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共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栖息地的丧失
B.
偷猎
C.外来物种入侵
D.
其他原因
13.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图表主要说明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的几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答案:11.A 12.A 13.B
14.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解析:以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为材料,考查图中各国地理位置共同的特点及印度尼西亚位置与环境。第(1)题,图中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坦桑尼亚、越南大体处于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或热带国家,且从地理位置来看是临海国家或岛国。第(2)题,确定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板块位置、热带雨林分布区(可联系必修3课本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知识)来回答。
答案:(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