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2-26 20:2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2.从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3.通过探究实验概述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基础知识导学重点难点探究随堂达标检测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人体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下图为某正常人与其父母的体温日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答案(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 值,而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一般不超过 ,而且,人的体温随昼夜不同发生变化。
(2)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 等的不同而存在着____
________。
(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 ℃,并且处于 中。固定1℃年龄性别微小的差异37动态平衡2.下表为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请分析:(1)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
的,而是 。
(2)该人的 等物质的含量超标,说明他可能患有 等疾病。可见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3.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做稳态。答案恒定不变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血脂调节器官系统相对稳定二、稳态的调节机制1.人体各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 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是 系统、 系统、 系统和 系统。
3.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调节网络。
4.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 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 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答案器官、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调节三、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 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 和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 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积累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会使机体 。答案正常形态pH能量中毒温度2.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答案葡萄糖缺氧酶水无机盐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分别向自来水、 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 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答案缓冲液缓冲液2.方法步骤答案pH计或pH试纸一滴pH滴数3.结果分析与结论答案减小增大相对稳定答案返回相对稳定缓冲液自来水缓冲物质pH的相对稳定答案  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渗透压降低,过程b增强,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重点难点探究一、内环境的成分变化与人体健康的情景分析
1.人体内组织液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多种,结合下图分析:答案(1)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导致组织水肿,原因可能是什么?(2)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出现蛋白尿,患者也出现组织水肿,原因和上述情景相同吗?答案答案 基本相同。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的渗透压降低,过程b增强,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答案(3)丝虫是一种寄生在毛细淋巴管内的寄生虫,会导致淋巴管阻塞,那么丝虫病会导致组织水肿吗?答案 会。淋巴管阻塞,过程c受阻,淋巴回流血浆的量减少,影响组织液渗入淋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答案2.血液中的Ca2+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下列情景:
(1)足球运动员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Ca2+丢失,出现肌肉抽搐现象,血钙过高却会导致肌无力,这说明Ca2+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什么关系?答案 Ca2+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成反比。(2)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分析,儿童和老年人缺钙分别会出现什么症状?答案 儿童缺钙会出现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答案二、图解内环境稳态实现的机制
1.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哪种方式进行的?答案 自由扩散。答案(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哪些液体?(只写字母)。答案 A、B、D。答案(3)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有什么不同?答案 前者为双向渗透,后者为单向渗透。答案(4)E和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哪些?答案 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答案(5)图中展示了哪些与内环境稳态维持有关的系统?答案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答案2.人体血浆中存在着H2CO3/NaHCO3缓冲体系,能保持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试分析其机理。
(1)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有下降的趋势,此时如何进行调节?答案 乳酸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水和CO2,CO2经呼吸系统排出,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答案(2)人体从汽水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有上升的趋势,此时如何进行调节?答案 碳酸钠与碳酸反应,生成NaHCO3,过多的NaHCO3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返回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喝醋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
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随堂达标检测1234解析答案512345解析 由于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人喝醋后,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A错误;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B错误;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C错误;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正确。
答案 D 2.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
D.白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析答案12345解析 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
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白蛋白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可见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C正确;
白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答案 C 123453.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引起“中暑”解析 人屏住呼吸时,与外界环境不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累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但不是由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故选C。C解析答案12345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12345解析答案12345解析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
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D错误。
答案 D5. 如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曲线BC段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返回12345解析 图中的BC段乳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解析答案A.乳酸主要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B.乳酸主要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主要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主要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B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