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概述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学会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基础知识导学重点难点探究随堂达标检测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答案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淋巴细胞的起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
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_____细胞等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_____、溶菌酶等(由免疫
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吞噬抗体淋巴因子答案2.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结合右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
由图示可以看出:B细胞和T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中的 ,其中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 液、 液和淋巴结中。造血干细胞骨髓胸腺淋巴血答案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三道防线
(1)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物质(如溶菌酶)和 细胞。
(3)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和 借助_______________
_____而组成的。杀菌吞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答案先天后天所有某一特定特异特异一、二三3.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答案免疫系统可以摧毁 (填“大多数”或“少数”)病毒。
B.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 (填“升高”或“降低”),T细胞数量逐渐
(填“增多”或“减少”)。
C.T细胞数量 ,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D.人体免疫能力几乎 (填“全部”或“少部分”)丧失。 (1)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据图回答:
A.免疫缺陷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升高减少减少全部(2)据图,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答案 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根据曲线,T细胞大量减少会导致人体丧失免疫能力,推测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作用?答案 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抵抗侵入的病原体。(4)艾滋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恶性肿瘤,这说明第三道防线还具有什么作用?答案答案 能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抑制体内肿瘤的产生。4.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 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抗体体液靶细胞三、体液免疫答案1.抗原和抗体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的物质应位于病原体的 。
(2)抗体是专门抗击抗原的 类物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
(1)阶段Ⅰ:大多数病原体经过 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 (图中③)。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细胞(图中④)。吞噬T淋巴因子B浆记忆特异性表面蛋白质吞噬淋巴因子B(2)阶段Ⅱ: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 ,大部分分化为 细胞,小部分形成 细胞。
(3)阶段Ⅲ:浆细胞分泌产生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
或者对人体细胞的 。答案返回增殖、分化浆记忆抗体繁殖黏附重点难点探究一 、辨析人体三道防线
1. 胃液中含有盐酸,能杀死食物中的多种病原体,这属于第几道防线吗?答案答案 胃液不是体液。这应属于胃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2. 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泪液和血浆等液体中,那么溶菌酶的作用属于第几道防线?答案 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血浆里面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3.皮肤烧伤的病人被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是第几道防线减弱导致的?答案答案 皮肤的屏障作用是第一道防线。4.吞噬细胞参与第几道防线?答案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答案二、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
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1.抗原一定是从外界侵入机体吗?答案 不一定,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答案2.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什么?它的合成和分泌与细胞中哪些细胞器有关?答案 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细胞Ⅰ、Ⅱ、Ⅲ分别是什么细胞?答案 细胞Ⅰ、Ⅱ、Ⅲ分别是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答案答案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无识别作用的是浆细胞。4.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又是哪些?5.如果把T细胞完全摧毁,体液免疫会不会完全丧失?答案 不会,会保留一部分,因为抗体的产生可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④)和记忆B细胞(⑤)进而产生浆细胞。答案答案 ⑤→⑧→⑨是二次免疫,比①→②→③→⑦→⑨相比反应快,反应强。6.免疫过程⑤→⑧→⑨和①→②→③→⑦→⑨相比在反应速度和强度上有什么区别?返回【归纳提炼】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溶菌酶 D.吞噬细胞 随堂达标检测1234解析答案5解析 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2.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某些人食用后,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
B.含有某些具有抗原特性的物质
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
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解析答案12345解析 能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说明这些转基因食品中含有某种抗原类物质。B3.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答案12345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C4.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12345解析答案解析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其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其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作出反应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特点是作出反应慢、针对性强。
答案 D123455.人体皮肤轻微受伤出血,并受病原微生物侵染,受伤处略微红肿,几天后彻底痊愈,其依赖的细胞主要是( )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T细胞 D.记忆细胞返回12345解析答案解析 人体皮肤轻微受伤出血,并受病原微生物侵染,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依赖的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A本课结束课件23张PPT。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2课时 细胞免疫、免疫失调引起
的疾病和免疫学的应用学习目标1.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列表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概述免疫学的应用。基础知识导学重点难点探究随堂达标检测栏目索引基础知识导学答案一、细胞免疫吞噬效应T细胞靶细胞答案1.细胞免疫的过程
(1)阶段Ⅰ:抗原要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 细胞。
(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 ,大部分形成 细胞,小部分形成 细胞。
(3)阶段Ⅲ: 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 ,释放内部的抗原。
2.列举两例引起细胞免疫的胞内寄生菌: 。
3.根据已有知识推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可能与细胞中哪个细胞器的活动有关?答案 与溶酶体释放溶酶体酶有关。吞噬T增殖、分化效应T记忆效应T 裂解死亡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答案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靶细胞抗体效应T 细胞外液中的抗原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是由于免疫系统 、 ,“敌我不分”地将 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原因是自身健康细胞(物质)具有和抗原类似的结构特点,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细胞(物质)。
2.过敏反应
(1)概念:已产生 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的抗原(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答案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自身物质免疫相同答案(2)特点:发作 、反应 、消退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 和个体差异等。
(3)从发生机理判断,过敏反应属于 免疫中的 (初次、二次)免疫。迅速强烈较快遗传倾向体液二次三、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接种的疫苗属于 类物质,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 或______
_____,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
2.免疫检测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从而诊断疾病,这是利用了 的特性。
3.器官移植
(1)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 成分而进行攻击,这称为 反应。这就是早期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答案抗体记忆细胞 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结合抗原“非己”免疫排斥答案(2)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返回免疫抑制剂重点难点探究综合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图1表示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几道防线?其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哪些?答案 图1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第三道防线;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Y和淋巴因子f。2.图1中的f有什么作用?为获得d细胞中合成、分泌物质Y有关的细胞器,一般采用什么方法?答案答案 f是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发生免疫效应。获取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3.图中的m、n分别是什么器官?细胞a、c、d分别是什么细胞?答案 m、n分别是胸腺和骨髓,a、c、d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答案4.图2中和靶细胞结合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哪种细胞?它使靶细胞裂解的机理是怎样的?答案 图2中和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T细胞,对应图1中的e,它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5.图2所示过程不但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细胞凋亡还是细胞坏死?答案 细胞凋亡。答案6.人体心脏细胞表面的一些结构和某
种病菌表面的X很相近,结果导致产
生Y同时攻击心脏细胞而患心脏病,
这属于哪种免疫疾病?答案 自身免疫病。7.给儿童注射疫苗能预防相应的疾病,疫苗是什么?答案 疫苗通常是一些减毒或者灭活的病原体,本质上还是抗原。返回1.人类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研制相应疫苗迫在眉睫,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随堂达标检测1234解析答案5解析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D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基础,进而
被吞噬、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解析答案12345解析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基础,进而被吞噬、消灭。C 3.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C.“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D.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解析答案12345解析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
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B正确;
机体内有抗体的产生,据此判断此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
“人工版本”MMP9注入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人工版本”MMP9相当于抗原,浆细胞没有抗原识别能力,D错误。
答案 D 123454.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通过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进而诱发风湿性心脏病,在这一过程中( )
A.发生了强烈的过敏反应
B.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
C.心肌细胞诱导产生抗体
D.需要多种免疫细胞参与12345解析答案12345解析 风湿性心脏病是抗体导致自身正常的心肌细胞损伤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可见该过程中体液免疫发挥主要作用,B错误;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C错误;
体液免疫过程需要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D正确。
答案 D 5.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返回12345解析答案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
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
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解析 免疫预防是给健康人注射无毒或减毒的病原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而不属于细胞免疫。在人体感染了病毒后采用方法①比较合适,但方法①注射的只是抗体,并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没有方法②产生的免疫力持久。
答案 D返回12345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