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案:第4章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必修3人教版教案:第4章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31 15:29:04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案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初步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5.通过观察东北地区景观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
【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1教育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2.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21cnjy.com
2.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追求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
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3.
以东北为例,说出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等地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中国历来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中国最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基础产业。从2004年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通过必修二,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农业区位的分析,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
(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
1.大兴安岭
2.松嫩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
4.内蒙古高原
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推进新课
(逐步深入,逐层分析)
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
问题: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

(引入正题)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1·cn·jy·com
那么,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片)
说明:指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置,范围(大体经纬度),所临的国家和海洋。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2·1·c·n·j·y
(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
说明:学生阅读东北地区图指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总结东北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打下基础。21
cnjy
com
(展示我国季风图,干湿区图,温度带图)
说明: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气候状况,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完成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
学生活动:完成思考题
1.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2-1-c-n-j-y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来源:21cnj
y.co
m】

思考探究:东北农业生产发展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思考探究:热量条件既是不利条件,又是有利条件,你知道东北土地肥沃的原因是什么吗?
点拨: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纬度高,作物成熟所需的生长时间较长;冻死虫卵,减少了作物病虫害,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21·世纪
教育网

思考探究: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师: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土,下面我们依次来分析东北地区的水土条件。

板书:②水源条件:充足,水网密布→农业种植方式
师:东北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吗?它一年有几个汛期?各是什么原因?这给东北的农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边画边讲)【出处:21教育名师】

点拨:大气降水是河流主要的水源补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型。因为东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一年有两个汛期,分别是春汛,积雪融水补给;夏汛,雨水补给。洪涝灾害频繁。【版权所有:21教育】
小结:水源条件:利,充足;弊,季节变化大,洪涝灾害频繁。
过渡:土地条件如何影响东北农业的发展呢?
师:平原地区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高原牧业。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板书:③土地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农业类型
土壤条件:肥沃→提高产量
人均土地、地势:人少地多、开阔→生产方式(一大三高,现代化)
师:读图4.3,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我们再来看土壤条件?你知道东北地区为什么土壤肥沃了吗?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东北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好,重化工业→提供生产资料和市场。
交通条件:便利→拓展了市场范围。
市场条件:广阔→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活动P62:
分析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
出口农产品基地
邻近港澳台地区
南疆地区
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
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热带地区,水热条件好
云南省
花卉基地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
小结:农业是受自然条件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的产业活动,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在加大。
二、农业布局的特点
1.和学生一起阅读图4.3、4.4、4.5。
2.由学生在图上指出降水的规律和气温的规律(出示4.4、4.5图)
点拨: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递减,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自南向北递减,从平原向山地递减。
3.学生分析图4.4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析4.5东西向分异的主导因素。
提示:南北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东西向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海洋的潮湿气流不能到达。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差异,因地制宜的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了区域内部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www.21-cn-jy.com
教师给出自学提纲,请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下列表格。
农区
农产
分布区
耕作农业区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林业和特产区
树种




特产




畜牧业区
放牧


舍饲


活动:
1.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表。
农业生产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业

林业

畜牧业

(学生分析,老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②水源条件
③土地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2.林业和特产区
3.畜牧业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案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初步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5.通过观察东北地区景观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
【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2.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21cnjy.com
2.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追求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
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3.
以东北为例,说出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等地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去超市,到处都能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北大米在出售,而且价格相对较高。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必修2我们分析过商品谷物农业,你能回忆起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吗?
点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推进:从哪些方面能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呢?
点拨: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很发达(,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www.21-cn-jy.com
(创设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
点拨: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展示“农场机械化生产”图、“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以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东北地区农场经营规模大、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21·世纪
教育网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说明: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转折)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各类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
出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图片、森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以及草场退化的图片。
(创设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学们小组讨论。2·1·c·n·j·y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承上启下)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思维引导:1.确定一地的发展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农业区的发展消除贫困是核心,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3.农村摆脱贫困,要提高优特产品的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五、农业发展方向
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www-2-1-cnjy-com
(展示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图)
问:在平原地区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对平原区而言,该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保持优势特色生产,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在确保国家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基地的综合开发,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题,主要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展示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

问:分析山区和西部草原去农业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分析并完成下表。
不同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生产,确保需求;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以增强抗衡国内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场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配套加工。
发展林木、人参、中草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产业结构转变。
教师总结,点评。
活动:
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21教育网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东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定位:东北的农业应发挥地区优势,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道路,建设成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对草原区和山区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延长产业链,摆脱贫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板书设计】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2.发展方向:
⑴原则:
⑵目标: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