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案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1·世纪
教育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识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及其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
3.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优势。
4.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图资料分析,总结总结珠三角地区的位置特点;通过归类对比分析,总结出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www-2-1-cnjy-com
2.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分析区域工业化发展主要特点及成因。
3.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c-n-j-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2.强化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通过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导致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四、问题与对策(分小组讨论)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脆弱性
思考:为什么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具有脆弱性?
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在外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受外资的制约性很明显,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日显不足。21cnjy.com
──珠江三角洲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市场腹地范围较小。
学生通过读地形图来体会(教师出示课件)。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与长江三角洲相比)
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降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国内的其他地区,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21教育网
同学讨论:思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A.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B.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
C.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的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水质性缺水:即水质受到污染,以致水不能使用,或使水生生物死亡。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
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3.采取的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思考:如何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思考:形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遍地开花,分散发展”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实施大珠三角经济圈(区),包括以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可以与境内外区域经济相竞争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它将拥有中国20%以上的GDP总量,和占有60%左右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和出口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世界重量级的“成长大三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加强规划与管理
A.各城市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B.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一方面,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21·cn·jy·com
小结: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主要动力。珠江三角洲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外资的推动下,得以迅速发展。也正由于外资的作用,使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了一定的脆弱性。www.21-cn-jy.com
五、补充:泛珠三角的发展
泛珠三角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2·1·c·n·j·y
①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合作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②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共生共赢的经济体系。
③区域合作是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④“泛珠三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范围最广并且在不同体制框架下实现的区域组合,区域内互补性很强,加强合作将给区域内各个地区和城市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思维拓展:活动P84
【板书设计】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对外开发的前沿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四、问题与对策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脆弱性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3.采取的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2)构建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五、泛珠三角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4章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案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21cnjy.com
【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识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及其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
3.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优势。
4.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图资料分析,总结总结珠三角地区的位置特点;通过归类对比分析,总结出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1·cn·jy·com
2.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分析区域工业化发展主要特点及成因。
3.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c·n·j·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2.强化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通过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导致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导入:复习城市化的概念与标志。
了解:工业化:所谓工业化即是指机器大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阅读课文: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差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先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类似我国先富带后富政策)。
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
二、对外开发的前沿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图:4.17)
①由哪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东江
北江
西江)
②位于我国哪个方位?(南部沿海)
③由哪几个地级市组成?(广州、中山、肈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深圳,现还包括香港、澳门。)21教育网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情况
3.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优势
开放的前沿,有着特定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何调整?图4.18)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内条件: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良好的人文基础: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探究:活动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阶段(自学完成)
1.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
(1)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提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产值增长慢的原因?
(2)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相对较慢。
(图: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资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
(3)一些工厂迅速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2.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
(1)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
(图: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
探讨: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为什么要升级?
①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工资水平的提高,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②由于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使得原有的政策优势丧失。
③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转: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大,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城市化进程加快
A.一方面,许多乡村地区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的规模迅速扩大。
B.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探讨:活动P81
【板书设计】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对外开发的前沿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内条件: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
(4)良好的人文基础: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
(1)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⑵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相对较慢。
2.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
3城市化进程加快
四、问题与对策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脆弱性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3.采取的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2)构建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