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六) 逍遥游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匹:比
B.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C.绝云气,负青天
绝:直上穿过
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遥控
【解析】 D项,控:投,落下。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知 ②此小大之辩也 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而御六气之辩 ⑤彼且奚适也 ⑥而征一国者 ⑦北冥有鱼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⑥⑦
B.②④⑤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⑥⑧
【解析】 ③⑤⑧没有。①“知”通“智”,②“辩”通“辨”,④“辩”通“变”,⑥“而”通“能”,⑦“冥”通“溟”。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水击三千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A项,水,在水面上,名词作状语;C项,南,向南飞,名词用作动词;D项,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虽,都解释为“虽然”。且,前者为“况且”,表递进;后者为“还”,助词。
【答案】 C
5.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 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次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決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解析】 谋:图谋。
【答案】 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介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介词,对于。B项,代词,代指“让这些人日夜不停地在自己面前击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连词,和,后面省略“之”(庄子);动词,结交、亲附。
【答案】 C
8.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 ①“庄子当能”是“左右”的话,不是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是间接表现庄子的机智。
【答案】 D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 A项,“庄子剑术高超”于文无据;C项,与“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矛盾;D项,“清静无为”在文中没有表现。
【答案】 B
10.断句和翻译。
(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
王
乃
牵
而
上
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宰
人
上
食
王
三
环
之
庄
子
曰
大
王
安
坐
定
气
剑
事
已
毕
奏
矣
于
是
文
王
不
出
宫
三
月
剑
士
皆
服
毙
其
处
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译文:
②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译文:
【答案】 (1)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2)①谁能够说服赵王让他停止招募剑客比试剑术的做法,我将给他千金的赏赐。
②现在大王拥有天子的地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替大王感到不值得。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集在门下为客的有三千多人,他们在赵文王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一百多人,但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势衰落,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对此感到忧患,招募左右的人说:“谁能够说服赵王让他停止招募剑客比试剑术的做法,我将给他千金的赏赐。”左右的人说:“庄子应该可以做到。”
太子就派人把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您要用我是想断绝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会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接见的,只有剑士了。”庄子说:“对,我擅长舞
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来见大王,事情就大不妥当。”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三天,三天后才拜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用剑术来见大王。”文王说:“你的剑怎样禁制敌手?”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文王说:“您先到馆舍休息,等待命令,等安排好斗剑的比赛再来请您。”
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了六十多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了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见庄子。文王说:“今天请和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文王说:“您所用的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但是我有三把剑,任凭大王选用,请允许我先说后试。”
文王说:“希望听您说说那三种剑。”庄子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天子的剑,有诸侯的剑,有平民的剑。”文王说:“天子的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溪石城做剑端,用齐国的泰山做剑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用五行来制衡,凭形德来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一旦使用这把剑,就可以制服诸侯,使天下臣服了。”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的剑,把智勇的人作为剑端,以清廉的人作为剑刃;在上效法天来顺应日月星辰的规律,在下效法地来顺应四时,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方百姓安定。一旦使用这把剑,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您的命令的。”文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帽子的人,互相怒目而视出语责难。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刺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旦命没了,就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了。现在大王拥有天子的地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替大王感到不值得。”
文王于是牵着他走上宫殿,厨子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食物,文王围绕他走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出宫殿,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1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其所蕴含的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庄周的日子。
【解析】 概括寓意不能只从其表层意义出发,要抓住现象,挖掘其根本的内涵。本题的寓意要着眼于“失去”及“得到”这些关键词。
【答案】 (示例)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12.以“只有”开头,另选两个事物,仿照示例,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句子。
示例:只有展翅翱翔的大鹏,才能领略天空的广阔与美丽;而见识短浅的燕雀,只好与屋檐为伍。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示例中的格式是“只有……才能……而……只……”,答题时,要注意另选事物。
【答案】 只有义无反顾的飞蛾,才能体会火的光明与温暖;而胆小怯懦的蝙蝠,只能与黑暗为伴。
13.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中国人的吃喝绝对是一种文化,今天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自省。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能节制吃喝:因为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期盼“好好撮一顿”①________________:有人振振有词地找到“文化根据”。说是凡农耕、游牧民族的后代都遗传着一种“饥渴因子”,一旦②________________,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作为民族,我们也不大注意节制吃喝:侵吞公款要判刑,公款吃喝却很容易被宽容,于是,山珍海味满桌,多高级的红酒皆能一饮而尽,直让外宾目瞪口呆。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看。无论个人、群体、民族,若想匡民风,清世风,③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可根据上文“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和下文“作为民族……”推断。②应根据下文“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推断,要和下文紧密衔接。③应根据上文作者对“吃喝文化”的观点态度准确表述,并与上文“匡民风,清世风”衔接。虽无字数限制,仍应力求简洁。
【答案】 ①作为群体,我们也不大能节制吃喝 ②吃喝不受约束(只要指出合理条件即可) ③不妨从狠刹吃喝风做起学业分层测评(七) 陈情表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C项,“寻”均为副词,可译为“不久”。
【答案】 C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表转折;表修饰。B项,因为;凭借。C项,结构助词“的”。D项,比;到了。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C.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D.则告诉不许
【解析】 A项,“不行”,古义: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路;今义:不可以。B项,“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D项,“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让别人知道。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B.急于星火
C.彼且奚适也
D.则告诉不许
【解析】 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项,省略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 ①醮(jiào):再婚。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华善之
善:好,对
D.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
【解析】 C项,意动用法,认为……对。
【答案】 C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这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陈述的主要内容是李密的做法,先说祖母刘氏有病后的情况,再说他讲学的情况,然后说他师事谯周。顺着这一思路很容易将语段断开。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免职。
【解析】 “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说法有误,原文是“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答案】 C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译文: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
【解析】 (1)“仕”动词,译为“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数”译为“多次”;“称”译为“称赞”。(2)“白”译为“禀告、告诉”;“以”译为“因为”;“清慎”译为“清廉谨慎”;“弗之劾也”是宾语前置句,译为“没有弹劾他”。
【答案】 (1)(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
(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给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相匹敌,因此(孔明)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给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位的人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9.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语言是有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解析】 此题考查句式仿写的能力。例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有形的视觉角度来写的,所写的句子要从有声的听觉角度来写。可回顾文意,选用表声音的词语来阐释《陈情表》中的情感。
【答案】 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10.请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一个单句为“网络水军”下定义。
“网络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用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人民日报》曾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民意表达的健康肌体。
网络水军
【解析】 材料有三句话,要分别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句中的关键信息:第一句,“网民”“活动难以掌控”;第二句,“公关公司”“雇用”“发帖回帖造势”;第三句,“制造‘民意病毒’”。将关键信息连贯起来,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即可。
【答案】 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来发帖回帖造势、活动难以掌控、会制造“民意病毒”的网络人员
11.下面是“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完成相关内容。
从“流行效力”看,精品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牌是一条①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流行效力持久;仿冒品牌效力直线②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流行品牌是圆滑的弧线,③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
【解析】 示意图中的三条线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示了精品品牌、仿冒品牌和流行品牌在有效的流行时间内它们各自的流行效力。其中精品品牌的流行效力是一条直线,说明其流行效力一直保持平稳态势;仿冒品牌的流行效力在直线快速上升超过精品品牌后,又垂直下降,完全没有了流行效力;流行品牌的流行效力是一条弧线,说明其流行效力是个逐步的过程,以精品品牌的水平为基点,在此之前是逐渐上升,在此之后是逐渐下降。
【答案】 ①稳健持久的直线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升达到高峰(或:超过精品品牌),然后陡然下降 ③逐渐达到高峰直至与精品品牌相当,然后逐渐下降(或:趋于衰落)学业分层测评(四) 归去来兮辞 并序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舟遥遥以轻飏
B.临清流而赋诗
C.乃瞻衡宇
D.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 “衡”通“横”。
【答案】 C
2.下列短语或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载欣载奔(满载) 三径就荒(接近)
B.审容膝之易安(仔细看)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C.恨晨光之熹微(遗憾)
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D.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聊乘化以归尽(无聊)
【解析】 A项,“载……载……”,一边……一边……。B项,“审”,明白、知道。D项,“聊”,姑且。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悦亲戚之情话
【解析】 C项,“风雨”,古今都指风和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以前”,古义:“以”,介词,可译为“拿”;“前”是名词,前边。今义:方位词。现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B项,“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D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及成员。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审容膝之易安 ③园日涉以成趣 ④吾得兄事之 ⑤乐琴书以消忧 ⑥或棹孤舟 ⑦乐琴书以消忧 ⑧悦亲戚之情话
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解析】 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归田赋
张 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①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②,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③;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④。极般游之至乐,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⑤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 ①蔡子:蔡泽,战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士,久不得志,请唐举给他看相,后发奋,入秦为相。②谅:确实,实在。微昧:幽隐难知。③王雎、鸧鹒:都是鸟名。④曜灵:太阳。俄:斜。景:通“影”。望舒:月亮。⑤周、孔:周公和孔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明略以佐时
佐:匡扶
B.俟河清乎未期
俟:依靠
C.尔乃龙吟方泽
方:大的
D.虽日夕而忘劬
劬:劳苦
【解析】 B项,俟:等待。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项,都是介词,在。A项,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已经;连词,表目的。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去,往。C项,连词,表因果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D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归田之乐”的一组是( )
①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②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隰郁茂,百草滋荣 ③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④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⑤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⑥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解析】 ①是归田的想法;⑥是议论句,不能表现归田之乐。
【答案】 A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文开篇交代了归隐的真正原因是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
B.“交颈颉颃,关关嘤嘤”,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
C.“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野外捕获猎物的悠闲之情,又颇含自诫之意。
D.这篇小赋篇幅虽然短小,却准确地反映了张衡在仕途遇到挫折后归隐田园之志。
【解析】 A项,“真正原因”说法不当。“在京都做官时间已久,没有高明的谋略辅佐君王”,只是张衡归隐的借口,不是真正的原因。
【答案】 A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译文: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
【答案】 (1)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上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关键词“令月”“时”“原”“隰”)
(2)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关键词“心”“物”“荣辱”“所如”)
【参考译文】
在京都做官已很长时间,没有高明的谋
( http: / / www.21cnjy.com )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感慨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靠找唐举相面来解决疑题。天意实在是幽隐难知,(只能)跟随渔父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世俗远远离去,与世间的事物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雎鸠在水面张翼低飞,黄鹂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于是我就在大湖旁、在小丘上从容吟啸,类似龙虎。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射落了在云间飞翔的鸟儿,钓起了沉翔在水底的鱼儿。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嬉游已经极乐,虽然已是傍晚也不知劳苦。想到老子的告诫,将要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11.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仿写句子,注意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愉悦。
【解析】 仿用句式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及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时要注意从我国古代诗人中选取例子,并正确引用相关诗句。
【答案】 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12.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薪俸少,而王栋梁同学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王栋梁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他想找老师交流一下。
请你为他代拟一段话,既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
注意:语言要得体,100字左右。
【解析】 语言的得体包括说话的对象、场合、称谓、敬谦辞的使用等。
【答案】 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解释有些出入,它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13.(2015·天津高考)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要求70字左右。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的能力。本题为开放型题目,三个图任选其一,说出理由即可。第一幅图是一位女子做捂住鼻子的手势,旁边的三个字为“我介意”,意思是我介意别人在我面前抽烟,你抽烟已经影响到了我,意即请勿抽烟;第二幅图是一位女子手掌向前做制止的手势,旁边三个字为“不可以”,意思表达得更加直白有力,警示吸烟者,在我面前吸烟不可以,我不能接受;第三幅图是一位女子做停止手势,旁边三个字是“请停止”,意思是明确告诉吸烟者,请停止吸烟的行为,表达坚定。
【答案】 (示例)我认为第三幅最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幅表现出厌恶,让吸烟者心理上难以接受;第二幅态度不严肃,不易引起足够注意;第三幅表情严肃有礼,手势态度坚决,效果最好。(言之有理即可)学业分层测评(五) 滕王阁序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D项,“区”在文中的意思是“天空”,“趋”的意思是“快步走过”。
【答案】 D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A.敢竭鄙怀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四美具,二难并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解析】 例句与D项,都为名词作状语;A项,使动用法;B项,意动用法;C项,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D
3.下列各句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B.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解析】 B项,古今义相同,指命运。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义:谦辞,后生,晚辈。今义:儿童。C项,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D项,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
【答案】 B
4.下列对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连词,反而,却;②副词,将要;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孟学士之词宗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解析】 B项,“何知”应为“知何”,属宾语前置句,其他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泊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 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多”,原意是“赞许、称赞”,这里引申为“欣赏、喜爱”。
【答案】 A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B.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C.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D.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解析】 先从句意上进行分析,断开明显的位置,再根据虚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必要的切分。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把握。根据“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可以推翻B项中“乡人都不喜欢他”的观点。第一段中“里中无爱者”的意思是“乡中没有他喜欢的人”。
【答案】 B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译文:
(2)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1)句要注意“若”“奈何”“过”等词的解释。(2)句要注意“诱进”“寒素”“不及”等词的解释。
【答案】 (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荐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参考译文:
欧阳行周出生在福建的乡村。他年幼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不和一般的儿童亲近戏耍,行为举止多为独处。他十多岁时,乡里面没有他喜爱的人。每当他看见河边、山边有可以撷取的美景时,就一个人享受,他经常手中拿着一本书,在那一带流连忘返。等到风清月朗之时,有时他直到傍晚还留在那里,茫然无法释怀,自己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大概那是他的性情中所喜欢的景致吧。他不怎么认识文字,跟着他人询问文章字句,偶然有一句话和他内心契合,过了几天仍然自得其乐,长久高声地吟啸,不知道何时才会停止。他的父母不懂得他的志向,常常对乡里人说:“不知道这个男孩子在想些什么,希望他不会沦落为荒年的饥民。不知道这些到底是吉是凶?”有一些阅历丰富并且对一些见闻较为熟悉的乡里人,都恭贺他的家人说:“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以后,欧阳行周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通达君臣父子的礼节,追求忠孝,唯恐自己达不到。他拿起笔来写文章,言辞优美,思想丰富,但凡人们所不曾写过的,他写起来都轻松易懂,由此他的名声显扬于乡里。建中、贞元年间,欧阳行周的文词修养因在社会上受重视而崛起振兴,于是欧阳行周有了更大的显扬光耀的机会,瓯闽一带的乡村在文学造诣上都只知道他的名声而不知道其他的人。
恰逢前任宰相常衮来担任福州的观察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名声,又加上(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荐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常衮)到任之日,把欧阳行周看作灵芝般德行高尚的人。欧阳行周每次有了新的作品后,常衮都对他加以赏赐和鼓励。常衮游玩娱乐、宴会饮酒时,一定会召见欧阳行周同席。欧阳行周又表现出谦逊的美德,行为上不超越礼节的限制,常公对他的了解,一天天地变得深刻了。欧阳行周的声名渐渐传到江淮并且一直传到了京城里。人们都说常公能识别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久以后,宰相陆贽掌管贡举考试,搜罗天下的文章,获得名士的盛况,与前世相比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欧阳行周的姓名也得以列入榜单中。平常和欧阳行周志同道合而且水平不相上下的人,有恃郎韩愈、校书李观,到欧阳行周为止,他们都是数百年来杰出的人物,人们直到现在还是很佩服他们。欧阳行周的文章新颖而没有抄袭的内容,他的才学从来没有陷入困境过。他精于文理,所以言辞多显得详细周到;情感表达深切,所以叙事反复渲染;他职掌当代的评定文章的权威是理所当然的,那可以使社会成就文雅之风。然而他就这样死了,上天难道想断绝这文风吗!
欧阳行周对我提起作为旧交的职分,在外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母这一边我们是一家人。所以他编的文集里的文章大多是我的伯舅写的,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都可以在文集里得到验证。所以我在年幼的时候,就在外祖父母家门之中拜慕欧阳行周了。大和年间,我担任福建团练副使的那天,他的儿子欧阳价从南安到达福州,进献给我欧阳行周以前写的文章一共十编,首尾加起来总共有若干篇诗文,他哭泣跪拜着请求我写篇序。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我的文字最后没有写成。欧阳价也是有一些文才的,却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担任观察使,派人探访他们家的后裔,于是找到了欧阳行周的孙子欧阳澥。我不能让欧阳氏的文章失去流传后世的机会,就为他写了这篇序,也当是用来完成他子孙后代的志愿吧!
10.下面是关于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新闻,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近日,有江西“滕学”专家公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阁序》中传唱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恐怕要改写。根据日藏唐本《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日本文武天皇庆云四年即公元707年抄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唯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
日藏唐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解析】 既可赞成,也可反对,但要联系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来加以分析,指出写作手法,说出表达效果。
【答案】 (示例1)赞成。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动物“孤鹜”一词来,不那么对仗,从意境上来说也不是十分协调。
(示例2)反对。静态的秋水、长天加上相对动态的落霞、孤鹜,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比略显呆板的“孤雾”,更加生动形象。
11.一群香港学生来南昌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观光,参观滕王阁时,在一副前人题写的楹联前驻足观赏。假如你是带队的导游,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副楹联呢?请写一段解说的话,不超过150字。
滕王阁楹联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解析】 表达方式可以多样,但必须包括对楹联的解释。解释要正确,得体,有文采。
【答案】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滕王不在了,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怜画栋珠帘化作了空潭云影,唯有滕王阁还留在这里;阎公能够传名,全靠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让我捎句话给东南的宾主,千万不要轻看了过路的才人!事业兴衰,用人是关键,作者能从这个角度立意,又说得那么恳切,这是有关滕王阁的诸多对联所不能比拟的。
12.(2015·全国卷Ⅰ)下面是中国邮政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出它们的相互关系。配文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
【答案】 (示例)该图由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