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4张PPT。5 滕王阁序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滕王阁,旧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得名,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出名。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有一段趣闻: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成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十分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让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洪都新府”,阎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于是赶快回到宴席上,极欢而罢。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举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为王府侍读。后因一篇游戏文章《檄英王鸡》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受连累被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内)令。王勃在南下省亲途中溺水惊悸而亡。有《王子安集》。
2.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识通假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多义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分古今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明句式
(1)都督阎公之雅望。
句式特点:定语后置,“之”为标志。
(2)宇文新州之懿范。
句式特点:定语后置,“之”为标志。
(3)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句式特点: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何知”应为“知何”。
(6)纤歌凝而白云遏。
句式特点:被动句,“遏”,被阻止。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7.积名句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015·广东高考)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2015·四川高考)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013·浙江、福建高考)
(4)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2012·山东高考)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2011·福建高考)
(6)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把握文本思路
1.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文章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第2、3段写秋日滕王阁的美景,历来脍炙人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风光的?参考答案:①写登阁过程 ②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③写人烟之盛、富庶祥和的气象 ④写生活之乐与候鸟之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体会作者情感
1.在“披绣闼,俯雕甍”一段中,作者的视角有什么变化?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作者此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视角变化——由阁内到阁外,由近及远,由下到上。“川泽纡其骇瞩”中的“骇”字,体现了作者对滕王阁一带的美景的惊异。
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一段在文中具有重要作用,请在下面的图表中填入能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字。
?
参考答案:兴(乐) 悲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作者在第4段文字中说“兴尽悲来”,结合下文看,作者的“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一悲命运,盈虚有数;二悲仕途,壮志难酬;三悲孤独,萍水相逢;四悲年华,韶华易逝。
4.文章第5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段文字用了很多典故,这些典故与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虽有消极、怨愤的情感,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的情怀。虽然文中以冯唐、李广、贾谊、梁鸿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又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提示: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探究,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从景色的美好和人生的短暂、宇宙的阔达等角度分析。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不矛盾。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甚至失落,因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而是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了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滕王阁序》是一篇辞章华美的骈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美在什么地方?请举例加以探究。
提示:对语言的探究,可以从遣词造句、句式的选用、修辞的使用等多角度分析。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注:①本文作于孝宗隆兴二年(1164)。系受友人祖光之托为谭氏所筑景延楼而作。它描绘了峡口上下的秋日夜景,介绍了此文的写作缘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②估:通“贾。指商人。③相仇、相谍:相碰撞,相激荡。④滟滪: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⑤南朝宋·鲍照《凌烟楼铭》中有“岩岩崇楼,藐藐层隅。阶基天削,户牖云区。瞰江列楹,望景延除”句,“景延”取自末句。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思维训练?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写景,从夜泊峡水之口舟中所见写起,夜色迷蒙之中,大小船只云集于此,江岸边又有市镇,好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B.第2段作者描写了舍舟登岸后登楼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烘托出清幽明丽的气氛,而对于楼本身,只有“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写法独到新颖。
C.文中的议论颇有理趣,通过旧友祖光和尚代人请自己为景延楼作记之事,阐述了“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的观点。
D.作者认为贪图山水之乐的人得不到真正的乐趣,而不企求山水之乐的人却反而能拥有山水之乐,写出了自己独到的感受和思考,也似乎透露了自己的困惑迷茫。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解析:第2段,作者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舍舟登岸后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为景延楼布设了一个清幽明丽的自然环境。作者追记昔日所过之楼,反倒只以“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朦胧的大致印象,而且不着力刻画所记之楼,写法独到新颖。
答案:B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2.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愿毕公之志,以假谭氏光。
(2)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欲脱去而不得也。
参考答案:(1)董公的意思是想请您作文以记之,而没来得及,希望您完成董公遗愿,给谭家以光采。
(2)而居住在山区和水上的人,本是山水中人,却讨厌山高水寒,且以寂寞为苦,总想离开那里而不可得。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滕王阁
——雁阵惊寒
佚 名
公元675年的重阳节,赣江边的洪州。浩荡的江风,送来了一叶轻舟。轻舟上有个清癯俊秀的书生。他一袭青衫,昂然直奔那名流云集的滕王阁。
他就是王勃,6岁时就能写文章的王勃,9岁时就敢作《指瑕》直斥大儒颜师古所注《汉书》的王勃。
从不相信还会有第二个人,会把跟“才气”有关的词语演绎得如此完美。“才高八斗”“才华横溢”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他的万分之一。他不是诗仙,不是诗圣,不是诗鬼,可他却是真正的旷世奇才。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还有谁可似他,小憩片刻,便可为惊世之作,即席落笔,便可成《滕王阁序》,而让世人惊瞻,千古传诵?“四杰之首”岂是空口无凭,那分明是对他最恰如其分的赞美。天生我才,注定创造历史。
爱其才,更慕其狂。印象中的子安,笑容永远轻狂而不羁。游戏文字,擅杀官奴,恃才傲物,他的路向来与世俗格格不入。为此,他失去得太多,更让无数人用“轻薄浅陋”将他形容,“才高命短,终无大贵”。
可是,我却偏颇地相信,即使再给他机会,他也不会选择做一个人情练达的谦谦君子。或许他也曾有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也曾有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但他更应该是那个滕王阁上旷世的才子、绝代的狂生,看不到主人愠怒、宾客诧异。他不可一世,只成就属于他的传奇。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所以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倔强而骄傲的。上天不给他时间,却给他机会,让他不需削减锋芒去适应人世的复杂,不必湮灭锐气去改变多舛的命途,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做他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人生至此,纵然短暂如流星,也全然无憾。对子安,我不会用眼泪去祭奠,而只会吟他的诗,读他的文,忆起他曾经的朝代。
关于唐朝,从此后便只有一个王子安,什么帝王将相,什么是侯门府院,也敌不过你身后一抹残云,脚下一方土地……
只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何日君再来,共闻落花香……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26岁,他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年纪。不知他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阁成了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丝记忆。那日的学士将军,满座宾朋,也都随往事消散了吧,连那都督“阎公”也成了有姓无名的某某某,没有人记得,也无须再记得。
唯有他,连同他笔下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
四月的南海,已足够温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灵般的阳光能否穿越那层深蓝的海幕,为他送去人间的问候。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我从未到过南海,但我现在知道了,即使我一个人乘船漂荡在这单调的幽蓝之上,也是不会孤单的吧!这水下的某一处,某一缕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后,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里,任海龟鱼儿匆匆游过,任海水漂摇了你的长发。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
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选自《时代青年(哲思)》,有删节〕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每课一法品读提示 对“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英年早逝的王勃,千年以来,人们评议不断。或感于他的才气,或悲于他的遭遇,或伤于他的早逝。这篇散文也是这样,作者玄想王勃赴会的情景,摘引《滕王阁序》中有关文句和古今对王勃的评价,赞扬王勃不同流俗的个性和卓异才华,以寄托自己对英才的敬仰与凭吊之情。文章语言华美,文采斐然。?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王勃少有奇才,他6岁就会写文章,9岁读颜氏注《汉书》,并写《指瑕》一文,指出颜注的错误,受到长辈先生们的称赞。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征为王府侍读。20多岁时,写成了《滕王阁序》,满座皆惊。
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我们读到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中,我们读到了他的缠绵与深情;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我们读到了他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化悲凉为旷达的豪迈。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开朗的情怀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拨动了生命琴弦的最强音,奏出了与命运抗争、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交响曲。也许当我们的生活满目疮痍的时候,在他那里我们能找到精神的支持。
运用方向 面对挫折、乐观人生、坚韧?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命运的不屈,王勃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宣言,他知道不能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王勃以大鹏自比,表达了扶摇直上九霄的凌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自己早年虽然失意,但拯时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让人看到了他开阔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尽管空怀像心地高洁的孟尝君一样的报国热情而内心不平,但绝不学放纵不羁的阮籍为“穷途”而哭。人生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每天依旧会升起,要相信:希望永远就在自己心里。
运用方向 穷与达、志向、命运、不屈、逆境、胸怀、自信、坚毅?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素材开发写景要注意色彩与层次的变化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如形状、色彩、大小、动静等,还要写出其层次变化。《滕王阁序》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之美,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诗人还抓住了景物的变化特点,写出了动态之美,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素材开发除色彩的丰富与多变外,诗人还善于运用远近变化,展现景物之美,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天浩渺的远景。色彩绚丽多变、远近层次鲜明,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给人美不胜收之感。素材开发美文品读类文悦读微写作每课一法结合文本有关内容和写景手法,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写作示例:雨过天晴,虹消云散,倾斜的阳光柔和地铺展在赣江上,紫红色的烟霞伴着如酡的夕阳一同沉醉在西天边,雄伟、辽阔,充满了柔美与恬淡。微风过处,秋水泛起层层涟漪,此时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被碧波荡开,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而在天边,在夕阳的红晕中,一只野鸭翩然而过,鸣声唳唳,回荡在衡阳的水边,不一会儿,就已经变成了天幕上邈远而灵动的小点。秋水长天,五彩斑斓,沉碧淡紫,耀映天际,光与影的交汇,如梦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