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1-05 16: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
A.mB.x=i
C.nD.x>i
【解析】 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图乙可知若b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介于m和n之间。
【答案】 A
2.如图甲为接受单侧光照的胚芽,图乙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胚根,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
C.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
D.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
【解析】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需求不同,A正确;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慢,而不是抑制生长,B错误;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C正确;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根的生长表现为向地性,D正确。
【答案】 B
3.下左图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右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是(  )
【解析】 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越多,琼脂块含有的生长素越多,放在没有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左侧,向下运输的生长素越多,但是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故一开始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左侧生长速率增加,向右弯曲程度增大;当生长素到达一定浓度时,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效果减弱,生长速率下降,最终趋于抑制生长,由于右侧无生长素也不生长,故最终接近直立。综上所述,B正确。
【答案】 B
4.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尖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定量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就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B.光照引起生长素向下运输
C.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D.光照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解析】 由图3和图4对比可知,在光照条件与黑暗条件下,生长素的含量基本不变,A、D项错误;不同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不同方向运输,B项错误;由图1和图2对比可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C项正确。
【答案】 C
5.下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的是(  )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解析】 图示说明把一株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根表现出向重力性,茎表现出负向重力性,这是生物经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性,故A、C项不符合题意;出现图示显性的原因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植物的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即同样浓度下,茎表现为促进生长,而根表现为抑制生长,所以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故B项不符合题意;该实验不能得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这个结论,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如下图所示,相同的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切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 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了茎尖,所以都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幼苗的生长情况只取决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所放的位置。甲幼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左侧,因此生长素向下运输,将促进幼苗左侧茎生长,因此幼苗将向右弯曲生长;乙幼苗的琼脂块放在茎中间,因此生长素均匀分布,幼苗茎将直立生长;丙幼苗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右侧,因此生长素将促进幼苗右侧茎生长,因此幼苗将向左弯曲生长。综上所述,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D,故D项正确。
【答案】 D
7.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合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D.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解析】 随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A正确;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乙烯的含量亦增加,B正确;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图中无法体现,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只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协同作用,C错误;如图,可看出可通过增加生长素的浓度,来降低该植物的脱落率,D正确。
【答案】 C
8.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Ⅰ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
B.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
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ⅠAA作为测试指标
D.若受体中Ⅰ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
【解析】 要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Ⅰ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则实验组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幼苗茎切段保持自然状态,其形态学上端朝上,A错误;对照组羊毛脂中应不含CFM,B正确;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ⅠAA作为测试指标,C正确;若受体中Ⅰ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D正确。
【答案】 A
9.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C.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D.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解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分析实验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插条的空间位置,所以其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B正确;植物的种类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错误;生根的部位在形态学下端,所以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X、X,D错误。
【答案】 B
10.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解析】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甲图中A是形态学上端,B是形态学下端;乙图中,B是形态学上端,A是形态学下端,故B正确。
【答案】 B
11.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f
D.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则远地侧浓度可能为2f
【解析】 据图可知,生长素浓度高于h时,抑制生长,故A正确;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使侧芽浓度高抑制生长,即生长素浓度高于h,故B正确;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浓度促进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慢,故C正确;根的向地性是指近地侧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故D错误。
【答案】 D
12.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会减少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不会受影响,但是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
C.两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
D.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
【解析】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因此切除垂体后,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含量减少,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垂体无关,故A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发育的功能,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时,蝌蚪发育会受到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故B错误;激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协同和拮抗,二者对内环境的稳态是有利的,故C错误;油菜需要种子,而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能形成种子,故D正确。
【答案】 D
1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中等量,生长素少,愈伤组织仍保持原状态生长
C.人们常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称之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D.免耕法的实现,需要利用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解析】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者的比例决定了叶片的颜色,叶绿素若被降解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比例则增大,叶片就会变黄,反之,叶片变黄将可延缓,A项正确;生长素少的情况下细胞无法生长但是细胞要分裂必须要生长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愈伤组织无法生长也无法分化,B项正确;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C项错误;免耕法是现代耕作制度的一项改革,免耕法的实现,需要利用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例如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种植禾谷类的田间以杀除双子叶植物类杂草,达到免耕的目的,D项正确。
【答案】 C
14.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解析】 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A错误;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d如果只转动盒子,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D正确,故选D。
【答案】 D
15.下图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D.a点生长素浓度较高是由b、c点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解析】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与a点相比,b点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B正确;d点细胞是根细胞,根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C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a向b、c运输,不能倒过来,D错误。
【答案】 D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B.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
D.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的合成受自身基因组控制
【解析】 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B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C正确;植物体内植物激素的合成受自身基因组控制,D正确。
【答案】 A
17.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植物的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高浓度生长素可抑制根或茎的生长;又因为根对生长素浓度比茎更敏感,所以C正确。
【答案】 C
18.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下列描述部位与P点相对应的是(  )
A.具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
B.植株横置时,茎生长部位的近地侧
C.植株横置时,根生长部位的背地侧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
【解析】 据图可知,P点表示生长素浓度高,生长1
cm所需要的时间长,即浓度高抑制生长,与顶端优势的侧芽部位相符,故A正确。
【答案】 A
19.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图。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0的生根数量。下列关于a、b、c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大于b,b大于c
B.a小于b,b小于c
C.a与b均小于c
D.b与c均小于a
【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4是对照组,3组生根数少于4组,所以3组起抑制作用,浓度最大;1和2都起促进作用,但适宜浓度两侧不同浓度作用效果可能相同,无法判断两者间的大小,选C。
【答案】 C
20.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与乙烯可以相互转化
B.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
C.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
D.生长素对乙烯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析】 根据题意,“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可知其原因可能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会诱导乙烯的合成,B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mol/L、________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c点生长素浓度对于芽来说是________(选填“高”或“低”)浓度。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③实验结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
mol/L、10-8
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的效应是促进,c点生长素浓度对于芽来说是低浓度。(2)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促进。(3)②本实验的目的是“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③由于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胚芽鞘尖端,所以阻断A段后,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侧运输,因而胚芽鞘直立生长;而阻断B段后,生长素能向背光侧运输,所以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而不作处理的对照组则弯向光源生长。④根据三组实验的生长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答案】 (1)10-10 10-8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促进 低 (2)小于 重力 促进
(3)②
③a.直立生长 b.弯向光源生长 c.弯向光源生长
④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22.(8分)为研究生长素(Ⅰ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为________。
图中“?”处理方式是________。
(2)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Ⅰ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原因是________。若实验中使用的Ⅰ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Ⅰ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________(填“会”、“不会”或“不一定”)减少。
(3)据图推断ⅠAA和GA3混合使用后具有________作用。后续实验发现,适宜浓度的GA3处理芽尖细胞,分裂间期明显变短,间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般的理化方法很难检测出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现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
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的缺陷及补救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中的激素因素为自变量,除自变量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无关变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Ⅰ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应将实验分为4组:只加ⅠAA、只加GA3、同时加入ⅠAA和GA3、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所以图中“?”处理方式是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2)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所以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Ⅰ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若实验中使用的Ⅰ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Ⅰ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减少。(3)图示显示,ⅠAA和GA3混合处理的胚芽鞘长度高于ⅠAA和GA3单独处理的胚芽鞘长度,据此说明ⅠAA和GA3混合使用后具有协同作用。在细胞分裂间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4)“将某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若胚芽鞘能够生长,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量的生长素”,该实验结论的得出不够严密,因为缺少对照组,没有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其补救措施是: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答案】 (1)无关变量 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2)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或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不一定
(3)协同 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缺少对照组 增加一组将空白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上的实验
23.(6分)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可可碱浓度(mmol·L-1)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种子发芽率(%)
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后期和末期
0
3.73
3.04
0.69
81.5
0.1
2.90
2.16
0.74
68.1
0.5
2.10
1.72
0.38
18.6
1.0
1.96
1.72
0.24
2.3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
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___。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成分为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右图中箭头所指细胞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在赤道板上,处于细胞分裂中期。(2)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
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该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而前中期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3)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实验目的为:探究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自变量为可可碱浓度,因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答案】 (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 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24.(8分)某种番茄的黄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材料
叶绿素a/b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净光合作用速率(μmol
CO2·m-2·s-1)
细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2·s-1)
呼吸速率(μmol
CO2·m-2·s-1)
突变体
9.30
0.32
5.66
239.07
3.60
野生型
6.94
0.28
8.13
210.86
4.07
(1)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可用________提取;下图为野生型叶片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________(填标号)色素带含有镁元素。
(2)番茄的黄化突变可能________(促进/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
(3)突变体叶片叶绿体对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________μmol
CO2·m-2·s-1。研究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番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主要受________(激素)调节。
【解析】 (1)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按据滤液细线的远近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有镁元素。(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突变体叶绿素a/b明显高于野生型,推测可能是黄化突变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3)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突变体实际光合速率=5.66+3.60=9.26,野生型实际光合速率=8.13+4.07=12.2,所以突变体叶片叶绿体对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12.22-9.26=2.94μmol
CO2·m-2·s-1。由于突变体叶片中的细胞间CO2浓度高,说明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4)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 (1)类囊体薄膜(基粒) 无水乙醇 c、d
(2)抑制
(3)2.94 突变体叶片中的细胞间CO2浓度高
(4)乙烯
25.(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激素乙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1)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萌动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学习小组又将长壮的小麦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分子,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而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含量也就越高,根尖的生长也越缓慢。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诱导产生________,从而________。
(3)激素甲和乙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图分析,高浓度的激素甲抑制侧芽萌动,而高浓度的激素乙则促进。(2)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②实验有不同浓度生长素,为排除生长素对结果的影响,对照组为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高浓度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抑制生长。(3)综上所述,激素甲和乙的关系为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答案】 (1)抑制作用、促进作用(缺一不可、答全给分)
(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缺一不可、答全给分)②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③乙烯 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3)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答全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