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6 免疫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6 免疫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1-05 17: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6 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
A.体液大量流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解析】 皮肤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和消灭病原体,大面积烧伤导致皮肤大面积受损伤,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B正确。会导致体液部分流失,但不是感染病原体主要原因,A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特异性免疫,皮肤为非特异性免疫,C错。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D错。
【答案】 B
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效应B细胞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解析】 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A正确;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答案】 C
3.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B.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几乎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D.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解析】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A错误;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在离开人体后不能存活,B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HIV由RNA和蛋白质构成,无细胞结构,D错误。
【答案】 C
4.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解析】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B错误;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抗体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答案】 A
5.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①错误;②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②正确;③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③正确;④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④正确;⑤效应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⑤错误;⑥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⑥正确。
【答案】 C
6.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大量的抗体
B.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C.有人常患流行性感冒是因为机体经常不能产生抗体
D.浆细胞和T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 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才能产生大量的抗体,A错。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B错。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由于流感病毒具有易突变性,所以患者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引起患病,但不是患者不能产生相应抗体,C错。浆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答案】 D
7.有人食用海鲜后出现腹泻、腹痛等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鲜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海鲜引起的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海鲜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海鲜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解析】 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错误;海鲜引起过敏反应后,在下次吃海鲜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海鲜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是抗体,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C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海鲜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答案】 B
8.溶菌酶是存在于眼泪和白细胞中的酶,有杀菌功能,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称为球蛋白(如图)。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溶菌酶从细胞进入泪液不穿过生物膜 ②溶菌酶是由两条多肽链共同组成的 ③双缩脲试剂5%NaOH溶液与1%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与溶菌酶反应呈紫色 ④溶菌酶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关系 ⑤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 溶菌酶是球蛋白大分子,从细胞进入泪液是通过胞吐的形式进行的,不能直接穿过膜,①正确;根据图示观察可知,该球蛋白是由一条多肽链盘曲折叠成的,②错误;溶菌酶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鉴定时,应先A液后B液,③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④正确;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⑤错误;选C。
【答案】 C
9.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在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主要进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
【解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都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病原体,B项错误;细胞免疫过程中没有B细胞的参与,C项错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的,D项正确。
【答案】 D
10.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免疫细胞的组成如下。下列关于免疫细胞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抗体的细胞是①
B.②在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C.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
【解析】 图中①是浆细胞,可分泌抗体,A项正确;②为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死亡,参与细胞免疫过程,B项正确;吞噬细胞既可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也参与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等,D项正确。
【答案】 C
11.下列各项中,仅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菌
B.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靶细胞裂解死亡
D.纤毛摆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
【解析】 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都可以发生,A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是体液免疫过程特有的,B项正确;靶细胞裂解死亡是细胞免疫特有的,C项错误;纤毛摆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D项错误。
【答案】 B
12.吞噬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并降解,之后细胞表面出现抗原与MHC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被某些淋巴细胞识别。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降解病原体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
B.淋巴细胞识别复合物后立即增殖分化
C.复合物能被浆细胞识别
D.上述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在免疫调节中,病原体的清除需要溶酶体参与,故A正确;根据题干可知,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MHC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如果该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则不会立即增殖,它要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故B错;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故C错;上述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错。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5分)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
(2)图中c是________细胞,②表示________,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其特点是________,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_______。
【解析】 (1)图中所示的是通过抗体进行的免疫为体液免疫。(2)c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③过程为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4)预防接种后,机体会产生对应记忆细胞,当相同病原体侵入时,刺激记忆细胞为⑥途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为⑧途径,产生抗体消灭抗原为⑨途径。(5)HIV主要攻击bT细胞,T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
【答案】 (1)体液
(2)B 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 淋巴因子
(3)bcd
(4)⑥⑧⑨ 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5)b 胸腺
14.(12分)图示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D为________,由________分化形成。
(2)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分泌抗体的过程要消耗________(细胞器)提供的能量。
【解析】 (1)图中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浆细胞,E为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形成。(2)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A)、T细胞(B)、B细胞(C)和记忆细胞(E)。(3)当人体产生的抗体既能消灭体外入侵的酿脓链球菌,又能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是免疫功能过于强大的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分泌抗体的过程要消耗线粒体呼吸提供的能量。
【答案】 (1)浆细胞(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2)ABCE
(3)自身免疫病
(4)蛋白质 线粒体
15.(13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1)过程①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过程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
(2)过程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3)过程⑦的实验技术名称是________,过程⑦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需用________促进X的形成。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________进行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解析】 (1)据图可知,过程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因此是逆转录;过程②表示DNA复制过程。(2)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过程⑦是动物细胞融合,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通常使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4)在预防接种时,可以使用A蛋白作为疫苗;确定是否患病,可以比较病毒的核酸序列或用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是否形成杂交带。
【答案】 (1)逆转录 复制
(2)增殖、分化
(3)细胞融合技术 膜的流动性 灭活的病毒
(4)A蛋白 核酸序列(或基因序列或RNA序列或核糖核苷酸序列)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