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法国革命 社会理想 个人情感 理想世界 拜伦 雨果 普希金 海涅 唐璜 现实 封建王朝 欧洲 情感 德国 浪漫主义 歌曲之王 浪漫主义 蓝色多瑙河 圆舞曲之王 德国 蝴蝶 梅杜萨之筏 自由引导人民 浪漫主义的狮子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五)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3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资本主义制度 文化价值 金钱 反帝、反殖 社会黑暗 红与黑 批判现实主义 欧也妮·葛朗台 社会百科全书 狄更斯 雾都孤儿 战争与和平 俄国革命的镜子 外来音乐 北欧 本国民族特色 民族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睡美人 旋律大师 文化特色 民主 写实 第一个 石工 拾穗者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扑向太阳的画家 罗丹 思想者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六)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4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三 十月革命 萧伯纳 美国悲剧 老人与海 黄金时代 吉檀迦利 千只鹤 无产阶级 海燕 我的大学 白话 阿Q正传 印象主义 承前启后 牧神午后 斯特拉文斯基 浪子历程 法国 现代立体 亚威农少女 格尔尼卡 战争 弹曼陀铃的少女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40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第二次世界大战 多元化 第三次 与时俱进 反传统 科技 社会现实 悲剧 第二十二条军规 西方文学 百年孤独 爱情 日瓦戈医生 美国 随意性 画面 第十号 欧洲 光学 装饰 英国 大众 观念艺术 乡村 披头士乐队 良知复兴 查理·卓别林 爵士歌手 浮华世界 好莱坞 泰坦尼克号 塞列克 贝尔德 日常生活 多元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拜伦诗中的人物大都“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浪漫、脱离群众、我行我素。”这些人物( )
A.是拜伦批判的对象
B.是社会丑恶现象的制造者
C.寄托了拜伦的理想和追求
D.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
【解析】 这些人物被称为“拜伦式英雄”,他体现了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寄托了拜伦的理想和追求。
【答案】 C
2.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巴黎圣母院》是其著作之一,与这部著作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B.利用了强烈的对比
C.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灵的赞美
D.反映了大革命前夕封建王朝的黑暗
【解析】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其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故A、B、C三项表述正确。浪漫主义文学出现于法国大革命之后,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3.某学校举办文艺活动,邀请专家演讲。讲题包括:《雪莱的诗歌创作》、《雨果的小说艺术》、《海涅的长诗与爱国情怀》等。这次活动的主题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古典主义文学的风格
C.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解析】 题干中所述的几个讲题都与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或作品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其在音乐特点方面的不同之处表现为( )
A.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B.贝多芬的交响曲多以英雄为主题
C.舒伯特比贝多芬更多地流露出诗人般的气质
D.舒伯特是音乐天才,有无穷无尽的灵感
【解析】 舒伯特的音乐常让人想起贝多芬,却比贝多芬更多地流露出诗人般的气质,因而也更具浪漫主义的特色。
【答案】 C
5.“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无形的身份证!”“这首歌”就是《蓝色多瑙河》,它的作者是( )
A.小约翰·施特劳斯 B.柴可夫斯基
C.威尔第 D.普莱斯利
【解析】 《蓝色多瑙河》的作曲者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答案】 A
6.(2016·汕头高二检测)他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被誉为“乐圣”。他是( )
A.德彪西 B.贝多芬
C.舒伯特 D.柴可夫斯基
【解析】 18—19世纪,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人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答案】 B
[能力提升]
7.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 【导学号:67700167】
A.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
B.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
C.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
D.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
【解析】 关键信息是“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由此可以判断应是浪漫主义文学。B、D两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C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答案】 A
8.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这两部作品的相同点是反映了( )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解析】 《巴黎圣母院》和《自由引导人民》都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浪漫主义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和不满。A、C、D三项都不符合法国浪漫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B项。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果
材料二 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材料三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贝多芬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三人在艺术创作上有什么共同点?三则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2)概述三位艺术家的主要贡献。
【解析】 第(1)问雨果、德拉克洛瓦、贝多芬的作品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时代特征。第(2)问主要回答三人的代表作品和历史地位。
【答案】 (1)共同点:都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
时代特征:法国大革命的迅速发展,拿破仑军队横扫欧洲大陆;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各界曾对社会现状普遍感到不满。
(2)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的绘画大师,代表作有《自由引导人民》等。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音乐大师,其代表作是《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等。
10.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导学号:67700168】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2)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该文学家的作品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实际上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及启蒙运动的原因,故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要结合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回答。首先要确定这位文学家是谁。根据材料“喜剧”及所学可知应是巴尔扎克。然后联系所学的有关现实主义的内容归纳总结。第(3)问第一小问要结合时间“20世纪40、50年代”,联系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回答。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回答最后一小问。从实际上讲,此观点不合事实,二战后,资本主义经过调整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答案】 (1)新思想:分权制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理性主义等思想。(或答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科学、人权、法制、理性等思想)
原因:启蒙思想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2)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3)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或经济大萧条)
不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但并未走向崩溃。二战后,西方国家通过政策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郑州高二检测)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评价法国19世纪一部文学作品集时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部文学作品集的作者是( )
A.雨果 B.萧伯纳
C.巴尔扎克 D.罗曼·罗兰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历史”,综合分析可知符合条件的是巴尔扎克。雨果为浪漫主义作家;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为20世纪早期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答案】 C
2.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是《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中的诗句,该诗属于( ) 【导学号:67700172】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荒诞主义文学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了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对社会的痛恨和不满,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 B
3.(2015·福建高考)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60年代以后,他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符合材料信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故选C项。
【答案】 C
4.柴可夫斯基后期的音乐创作表现出了内心的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五交响曲》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其直接历史背景是( ) 【导学号:67700173】
A.外来音乐文化的深刻影响
B.亚历山大三世的反动统治
C.农奴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涨
D.工业革命日益向俄国扩展
【解析】 柴可夫斯基的后期创作正值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时期,从而使其作品的风格发生重大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19世纪中叶形成的民族乐派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 )
A.作品具有浓郁的本国民族特色
B.作品带有淳朴的乡村田园气息
C.音乐旋律充满激情和感染力
D.以民间传说作为重要创作题材
【解析】 民族乐派音乐以民族题材为主题,作品的旋律、节奏等都带有民族特点,因此A项正确,其余选项都不是最显著的特点。
【答案】 A
6.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出了一道题让选手猜这个人物是谁:他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对运用色彩、造型都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你认为这个人物是( ) 【导学号:67700174】
A.莫奈 B.塞尚
C.凡高 D.高更
【解析】 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擅长画静物,色彩反差强烈,立体感强,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答案】 B
[能力提升]
7.19世纪后半期,兴起于法国的印象派绘画艺术曾影响欧洲画坛,后影响到20世纪亚洲的中、日等国。下列叙述最接近印象派艺术特色的是( )
A.夸张抽象,侧重于内心的主观感受
B.描绘自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C.赞美劳动,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关注体积, 通过变形图案组合表现
【解析】 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光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印象派绘画,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描绘自然,捕捉光与色的变化。
【答案】 B
8.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因为( ) 【导学号:67700175】
A.艺术创作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
B.艺术创作不允许主观虚构
C.艺术创作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D.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艺术创作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材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贵族的昏庸。《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被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你怎样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死魂灵》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举与其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解析】 第(1)问主要是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第(2)问考查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俄国农奴制下罪恶的社会现实,注意结合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
【答案】 (1)浪漫主义。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即采用具有强烈感彩的描写,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曲折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批判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有的新政治人物都爱把自己视为希腊与罗马的现代体现。……波拿巴以古代英雄的模样在画中出现。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变成了帝国的理想,而皇帝建立一个拉丁-莱茵大帝国的渴望又反过来加强了新古典主义精神的传播。
——雅克·德比奇等《西方艺术史》
大卫《拿破仑加冕》
材料二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思想的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当维克多·雨果画画时,他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西方艺术史》
材料三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1)根据材料一及其图片,分析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兴起原因及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浪漫主义美术有哪些创作特点?
(3)判断材料三中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流派?并根据图片分析二者的区别。
【解析】 第(1)问要注意通过材料分析新古典主义美术兴起的“原因”;观察图片分析其“特点”。第(2)问要立足材料分析其“特点”。第(3)问要注意从绘画主题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作答。
【答案】 (1)原因: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的追求。特点:强调理性,往往选择严峻的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2)反对理性,注重感情表现和个人感受;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生动丰富;不拘泥于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3)分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美术。区别:在题材上,前者注重现实和平民的日常生活,而后者关注自然景观。在艺术形式上,前者强调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而后者强调光色效果,抒发个性,形式夸张。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特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导学号:67700179】
A.浪漫主义文学占据了欧美文坛的主流
B.美国文学以严肃的主题为主
C.20世纪初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D.亚非拉文学反对欧美文学
【解析】 A项错误,浪漫主义盛行于19世纪;B项错误,应为以幽默为主;C项是美国文学的特点;D项表述错误,应为相融合。
【答案】 C
2.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
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D.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解析】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其“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说明他的作品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答案】 C
3.下列关于长篇小说《母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歌颂了俄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②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 ③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④创作于十月革命胜利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母亲》发表于1906年,是十月革命前,故④错误,其余三项表述均正确。
【答案】 D
4.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导学号:67700180】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解析】 题干仅是涉及法国与俄国的文艺,排除A项;司汤达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品,《母亲》是革命现实主义作品,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5.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的是( )
A.勋伯格 B.德彪西
C.斯特拉文斯基 D.贝多芬
【解析】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故选B项。
【答案】 B
6.某班举行西方近代美术作品展览,下列美术作品能列入现代主义流派展板的是( ) 【导学号:67700181】
A B C D
【解析】 A项是荷兰印象画派大师凡·高的《向日葵》;B项是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D项是俄国列宾的现实主义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项画面杂乱无章,图案变形抽象,反映了作者反传统和迷惘的心态,是一幅典型的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作品。
【答案】 C
[能力提升]
7. 20世纪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C.反映了当下下层人民的精神面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荧幕
【解析】 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戈拉》塑造了爱国的印度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形象。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呐喊》文集,昭示着中国新文学时代的到来,故选A项。
【答案】 A
8. 2013年12月27日,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场以2 816.5万美元(约合1.72亿元人民币)拍下毕加索油画《两个小孩》(下图),成为全场最贵的拍品。此举堪称中国企业购买西方艺术品的一次大手笔,却也在国内引起了极大争议。此画的风格是( )
A.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B.强调时代特点,注重表现现实生活
C.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D.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反传统和反理性
【解析】 毕加索的立体画派一改传统的绘画风格,图画往往以诸多几何图形或变形扭曲的形状构成,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表达了现代人的反传统的追求,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是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化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的吸引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提炼。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首先判断观念的正误,然后就这个观点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10.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二 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决别,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1)材料一中“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画坛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单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作答。第(2)问要围绕毕加索和立体画派作答。第(3)问综合谈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答案】 (1)社会状况: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产阶级的统治,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影响:浪漫主义美术兴起。
(2)特点: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垮掉的一代”是一个纯粹的文学流派,可被视为美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支“亚文化”,该流派作家创作的作品通常广受争议,因为它们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结构和形式上也往往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这个流派出现在( ) 【导学号:67700185】
A.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时期
B.19世纪3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D.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中“美国”这一信息可排除A项;19世纪3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日益暴露,现实主义流派出现,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垮掉的一代”不相符,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的一些年轻作家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而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故选D项。
【答案】 D
2.比较接近大众生活,其表现的形式有罐头、可口可乐瓶等多种材料。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应属于( )
A.欧普艺术 B.波普艺术
C.大地艺术 D.观念艺术
【解析】 波普艺术比较接近大众生活,符合题干的描述,故选B项。
【答案】 B
3.“你是我的兄弟和姊妹,是爱的世界,生命像花和蝴蝶,相互依偎才会美……”传唱全球的奉献爱心之歌《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属于( )
A.摇滚乐 B.浪漫主义音乐
C.表现主义音乐 D.新古典主义音乐
【解析】 《四海一家》是摇滚乐队和歌手为救济非洲灾民所创作的歌曲,因此其风格属于摇滚乐。
【答案】 A
4.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又译甲壳虫乐队)在20世纪60年代引领了轰轰烈烈的、被美国称为“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音乐文化入侵浪潮。该乐队擅长的音乐类型是( ) 【导学号:67700186】
A.民族音乐 B.浪漫主义音乐
C.摇滚音乐 D.后现代主义音乐
【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以及“引领”“音乐文化”等可知,披头士乐队擅长的音乐类型是摇滚音乐。
【答案】 C
5.“猫王”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昵称,他与鲍勃·迪伦、披头士并称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这反映出当时青少年们的精神状态是( )
A.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B.对未来的失望
C.精神颓废
D.勇于进取,敢于创新
【解析】 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长,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故选A项。
【答案】 A
6.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每当空暇之际我们总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喜欢的节目。你认为电视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应该是( ) 【导学号:67700187】
①丰富精神生活 ②改变生活方式 ③扩大人们的视野 ④接受“空中课堂”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电视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大众媒介,可以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推动艺术的平民化等。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能力提升]
7.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等栏目推出了许多像阿宝、李玉刚、刘大成等平民明星,因此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栏目体现了电视的功能是( )
A.资讯传播 B.大众娱乐
C.政治论坛 D.艺术欣赏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判断,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答案】 B
8.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
①以其特殊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 ②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 ③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促进社会制度的更替显然不是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答案】 C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7700188】
材料 1954年7月,一个炎热的夏夜,大批美国青少年云集在公园里,翘首以待歌星来演唱他们熟悉的乡村音乐。但是,台上的歌手和他身后的两个乐手,奉献给歌迷的是一种不伦不类的音乐:既不属于黑人音乐,也不是纯粹的白人音乐;既非流行音乐,亦非乡村音乐。歌迷们愣了片刻后,突然间爆发出狂野的欢呼。台上的歌星正是后来美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代歌坛巨星,绰号“猫王”的艾维斯·普莱斯利。
——《世界音乐发展史》
(1)艾维斯·普莱斯利演唱的歌曲属于哪一流派?他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2)上述音乐流派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这一音乐流派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问可依据材料中“既不属于黑人音乐,也不是纯粹的白人音乐”等信息入手思考。第(2)问中的“文化现象”可从文化融合的角度进行归纳,“影响”可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 (1)流派:摇滚乐。地位:是摇滚乐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偶像。
(2)文化现象:世界文化的相互融合。影响:彻底改变了流行音乐的形式,促进了摇滚乐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10.在学习“年轻的艺术”一目后,甲、乙两位同学对电视的作用看法不一,展开了激烈地争论:
甲:认为________。电视媒介的特点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通过声像的形式得以传播,因为不管是谁,也无论其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与文化接触。……电视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方式。我们能够看到远在非洲刚刚发生的战争灾难,能够使全球几十亿人同时共享亚特兰大奥运会具有科幻神话特征的开幕式……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形式和氛围。
乙:认为________。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尽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冲击我们的视网膜。
请概括归纳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电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辩证地看待电视的作用与局限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电视丰富和提高人类的生活。
【答案】 甲认为电视利大于弊。肯定电视的作用,理由主要是电视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追求,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们的国际意识。
乙认为电视弊大于利。否定电视的作用,主要看到了电视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等。